“天地大观——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目前正在龙美术馆(西岸馆)热展,200多件国宝文物各具魅力,让人大饱眼福。这其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一半完好,一半残损,吸引了众多人的好奇心。

它为什么只剩一半?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它身上又凝结了哪些故事?

这半方印玺也得到展览总策划刘益谦先生的青睐:“我看它的时候就喜欢看残破的这一面。完好的一面是皇家的权威、尊严,残损的一面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让人无限遐想。它有帝王的尊严,也有皇朝的败落,看的时候感觉心态完全不一样。”

imageimage

这半方残损的印玺就是明永乐仁孝文皇后青玉龙钮谥宝,目前仅余原物的二分之一,长10厘米,宽7.2厘米,厚10.2厘米。

谥宝为青玉质地,盘龙钮,龙头完好,微微上扬,双目前视,龙身微拱,两腿用力支撑着身体,给人以威猛之感。龙钮雕刻细腻,打磨光洁。

imageimage

印文为阳文玉箸篆,布局严谨规范,每行四字,现仅存“天齐圣文皇后宝”七字。结合龙钮风格、印文内容、历史文献记载,判定此宝的受谥人是明永乐皇帝朱棣的皇后。

徐氏(1362-1407年),中山王徐达长女,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得知她“幼贞静、好读书”,于是赐婚她与儿子朱棣,洪武九年(1376年)被册立为燕王妃,永乐五年(1407年)因病薨逝,谥“仁孝皇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北征期间驾崩,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改元洪熙,追封亡母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应为此谥宝原刻印文。谥号与谥宝印文相比,除现存的七字完全相同外,其余不完整的各字如“明”“庄”“配”等也一一相合。

imageimage

明代上尊谥时所用谥宝共有三种,分别为绢宝、香宝和玉宝。绢宝用绢和纸糊制,上谥仪式完成后即焚化;香宝用木雕制,在梓宫入葬时安置于陵寝中;玉宝用玉雕制,尊藏于太庙。本次展出的永乐仁孝文皇后青玉龙钮谥宝,即为目前所见唯一的明代太庙尊藏的谥宝。

至于明代帝后玉谥宝为何没有保存下来?乾隆皇帝曾在御制文《书明列代玉册事》中作过专门考释,他认为明代帝后玉宝或被改做它用,或毁于战乱之中:

若其玉宝,则固囫囵一物,磨去其字,仍然一宝,改制他器,随意可成。且宋元近代,其册宝胥不见于世,亦可证也。而明末经流贼之变,蹂躏兵燹,迁其重器,宝失而册存,其理固然。

大意就是说:玉宝是完整的个体,磨去刻字,它仍是一方玉宝,可随时再刻新字,成为一方新宝。宋元两代的玉册玉宝至今不复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且明末流寇四起,烽火遍地,如此重要的宗室器物,自皇宫转移至他处时散佚,也是有可能的。

image

2025年3月22日起,明永乐仁孝文皇后青玉龙钮谥宝正在龙美术馆“天地大观”展览中展出,欢迎大家前往展厅驻足观看细节。

原标题:《LONG玩艺儿 | 这半方残损的玉宝,是目前唯一明代太庙尊藏谥宝》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