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和田玉的文章留言区有人在吵架,一个说:不就是一块破石头么,还整得跟个稀罕物一样。
另一个也不客气地回道:就算它是个破石头,但你一辈子都买不起,不知你哪来的优越感。
虽然回复者的说法有些夸张和冲动,但对于有些玉石,价格确实非常贵,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买。当然,并不是说一定买不起,而是不愿意或者舍不得花大价钱买一块玉。
那么,哪些和田玉一看就知道很贵,是普通人眼里难以触及的奢侈品呢?
01羊脂级籽料
真正的羊脂玉需满足 “白如截脂、润若凝脂、细若冻龄” 的严苛标准,其结构致密到肉眼难见晶体颗粒,在自然光下泛着微微暖色调,上手瞬间如触婴儿肌肤般油润。
这类顶级籽料克价稳定在 3万 - 5 万元区间,一块 20 克左右的完整独籽,价值轻松突破六七十万元,相当于普通人十年以上的收入总和。
说到羊脂级的籽料,有人可能会马上想到白度,认为市场上卖的各种白的发光的玉就是羊脂玉,比如网站上、地摊上泛滥成灾的平安扣、玉牌、手镯等,都是羊脂玉。
其实大部分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它们真面目其实是一些低端的韩料、俄料、青海料、白玉山料甚至是罗甸料等。
就像一位玉友刚开始玩玉时的亲身经历:商家说值8万的羊脂玉,他7000元就拿下了,结果两年后才发现哪是什么羊脂玉,分明就是个青海料,连2000块钱都不值。
一句话,普通人花几百块买的羊脂玉,一定不是真正的羊脂玉!
从目前的玩玉门槛来看,羊脂级的玉确实是大多数人高不可攀的对象。
02聚皮籽料
很多人都说红皮白肉贵,但其实,在市场上,有一种籽料,比红皮白肉还要贵,那就是聚皮籽料,堪称籽料中的 “爱马仕”。
对于聚皮籽料来说,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皮色比较聚,原石的话可以玩皮色,雕件的话可以玩巧雕,可谓一举多得。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皮色几乎都掺杂有其他颜色,完全是纯色的比较少,比如完全纯黑、纯红的聚皮料,比较少见,大部分聚皮料都掺杂有其他颜色。
比如一些聚黑皮边缘往往带有红皮、黄皮等。像下面这样的:
有句话说的挺有道理,无皮不如有皮,皮散不如皮聚。
聚皮料因为稀少、漂亮、具有视觉冲击力等特色,使它成为皮色料市场骄傲的王者,价格也比同类皮色料贵出不少。
一般来说,皮色越聚,颜色越正,皮色和白肉部分过渡分明,且白肉部分白度要够,玉质要好。
这样的聚皮料才是最贵的,才是最值得收藏的。
尤其是聚皮料的皮色和白色的玉肉形成鲜明对比,即便一刀不雕,就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目前市场上最贵的是聚红皮籽料,这种料子白色玉肉纯净少暇,表面覆盖鲜艳浓聚的枣红色皮壳,皮色与玉肉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这种天然形成的 “红妆素裹” 极极具视觉冲击力见,克价比那些顶级的羊脂白玉还要贵出不少。
就像如今人人都感叹金价太贵时,而它的克价可比金价贵出几十甚至上百倍。
03大师精工
名家大师的精工作品,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只能远观而难以企及。
大师精工雕件不仅原料顶级,更凝聚了名家数月甚至数年的心血,其艺术价值远超普通玉器。即使是小件的大师作品,价格也普遍在 50 万元以上。
好玉加好工,能产生1+1>2的效果。如果工不好,即便玉很好,也会产生1+1小于2的效果。
虽然说如今名人效应的影响力在递减,但对于市场来说,名家大师的头衔仍是产生高溢价的因素之一。
尤其是那些名气大,有真功夫的大师名家,他们的作品始终是高品质的保障,也是收藏市场最重视的。
总之,对于这些站在和田玉价值顶端的品类,早已超越单纯的装饰功能,成为财富的象征、文化的载体与艺术的结晶。普通人确实难以承受那高昂的价格。你认为呢~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