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文化的滋养下,一座以“守正创新”为魂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正悄然成为非遗玉雕技艺传承的标杆。李士勇技能大师工作室立足齐鲁文化沃土,以“传统技艺现代化、数字赋能产业化”为路径,通过校企协同、技术创新、人才孵化等多元实践,探索出一条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的新路径。该工作室成果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山东省非遗传承项目等多项荣誉,其经验被多家媒体专题报道,成为职业教育赋能非遗传承的生动范本。
守艺:校企共育“非遗新匠”
工作室深度融合泰安市璞琸造型艺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资源,构建“大师带徒+项目实战”育人模式。每年暑期组织师生深入企业,从原石选材、设计雕琢到成品打磨全程参与真实生产链。2023年,4名教师赴福建参加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培训,2人获一级宝玉石琢磨工职业资格,创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新纪录。师生团队在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贵金属与宝玉石检测员“赛项总决赛中荣获铜奖,在技能兴鲁”贵金属首饰检测等赛事中斩获一等奖3项,毕业生张华清入职泰安逸致文创产品设计有限公司后,主导完成“泰小仙系列”文创设计研发项目,获企业“最具潜力工匠”称号。
焕新:数字技术激活千年技艺
面对传统玉雕技艺传承困境,工作室大胆引入3D建模、AR虚拟雕刻等数字化手段。研发的“智能玉雕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实现“虚实双轨教学”,学生可先在数字平台模拟雕刻,再进入实体工坊实操,材料损耗率降低60%,教学效率提升45%。团队创新研制的木鱼石壶烧制技术攻克透气性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相关产品获山东省省长杯“新星奖”。与企业合作出版的《玉器造型艺术》《雕刻创作与技艺》数字教材,融入100余个动态雕刻案例,被十余所中高职院校和企业采用。
破圈:跨界融合拓宽产业边界
工作室打破“玉雕=工艺品”的传统认知,探索“玉文化+科技”“玉雕+文旅”融合路径。与泰安市东方义齿有限公司合作的横向课题《氧化锆陶瓷艺术品开发研究》,将牙科材料与玉雕技术相结合,研发的氧化锆陶瓷艺术品实现年产值200万元。创作的“泰山神兽系列·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技术上线即售罄,传统文化IP焕发新生机。在带动地方旅游经济方面,团队设计的“木鱼石茶具+泰山文旅”伴手礼,深受市场青睐,相关案例入选教育部《光影里的中国职教》典型案例集。
传薪:构建非遗传承生态圈
工作室牵头成立“泰山玉雕人才培养中心” 并联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博生等专家开发“青蓝传承计划” ,通过举办“玉雕技艺数字化创新” 培训,培训中高职教师、企业职工150余人,李士勇获评“泰山工匠”,其参与建设的《雕刻技艺》在线精品课立项为2023年国家在线精品课 。工作室成员张群主持完成教改课题《珠宝首饰专业“金师”培养模式研究》 ,创新提出“非遗大师+数字工匠” 双导师制。
“玉雕是刻刀与时光的对话,更需要与现代对话。”李士勇说,工作室正筹建“玉文化数字孪生实验室”,计划将泰山玉文化、古代雕刻技法等转化为数字资源库,同步开发“玉雕元宇宙”体验课程,让青年一代在虚拟世界中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这种“技艺传承+数字赋能”的双螺旋模式,为非遗技艺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泰山经验。
通讯员 李厚清 报道
编辑:孙小茹 责任编辑:韩蓓蓓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