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安推出玉玺形状的长安通卡,市民可用它乘公交地铁。据介绍,玉玺卡是长安通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以西汉皇后之玺为原型缩小比例打造,可在全国200多个城市使用。
很多网友表示:太酷了!想拥有!
也有网友表示:拿着玉玺立马仪式感就有了。
知名的历史博主调侃:不如在进站时播报“上朝”,出站播报“退朝”,充值时播放“谢主隆恩”,也是很有画面感了。
那么,这个作为交通卡原型的“西汉皇后之玺”,到底是什么来头?
年代最早的皇后玺印
1968年9月,13岁的孔忠良,在放学途中,偶然发现河渠边有一块白色的小石头,晶莹剔透,十分可爱,就把它揣进书包里回家了。
结果,这随便一捡,就发现了今天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赫赫有名的“西汉皇后之玺玉印”。
出土皇后之玺的狼家沟
玉玺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玺体为正方形,钮为高浮雕的匍匐之螭虎。玺台四侧呈平齐的长方形,并琢出长方形的阴形框,其内周琢出4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每个云纹均以双阴竖线与边框相连。
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印文
这枚玉玺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皇后玺印,玉玺的主人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
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汉代皇后的用印制度,纠正了史籍记载上的一些讹误。
1991年6月20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大雁塔西北不远处建成开放,”皇后之玺“这方国宝,此后便长期在馆中正式陈列,公开展出。
皇室用玺之源起
秦代以前,印章是用金、玉、银、铜制成的,称“方寸玺”,只要有钱,只要制得起,人人都可以佩带。秦以后,由于秦始皇想要向世人昭示“皇帝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的想法,便要求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称为“玺”, 专以玉制成。
秦封泥“皇帝信玺”,是秦代用印的遗迹
文献记载,秦设立制度:皇帝印独称玺,设六玺,皆方寸,印文用小篆、以纽、绶排定等级。之后“百代皆行秦政事”,此后历朝历代,或是传承或是重刻,直至清亡都是如此。
玉印章造型的不同,体现了拥有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良工精选上等蓝田美玉制成玉玺,玉玺上刻双龙戏珠造型。
秦始皇创立的宝玺制度被汉高祖刘邦全部继承下来,形成了后来所谓的“秦汉八玺制”,这一制度也贯穿了整个魏、晋、南北朝和隋,他们不仅继承了秦汉的八玺制,而且连规格、名称、纽式、文字都基本不差。
白石螭纽方形玺“大明皇帝之宝”
为什么是玉?
回到这枚汉代皇后玺上,可以看到它是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历代宝玺的材质都是以玉料为主,且多是和田玉,仅有几方是金质和檀木。
古代玉石极为难得,其中新疆和田玉色泽尤其温润柔美,非常符合古人对内敛谦逊的高洁品格的追求。同时,玉还被比作“信”的象征。
《礼记·聘义》记载,孔子把玉归纳出了十一种德行,分别是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
汉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高峰,王公贵族们对玉的崇敬可谓到了极致。在汉代,既有作为佩饰的玉器,又有作为礼玉的玉璧,同时大量的玉被制成日常生活类器皿。
由于黄老之学的兴盛和人们对玉的迷信,汉代还将葬玉发展到历史的巅峰,制作出金缕玉衣和九窍塞等一套完整的葬玉礼制,帝王将相生前佩戴玉,死后也将其作为墓葬品。他们相信玉能保持尸体不腐烂,来世还生帝王家。
为什么是螭虎
“螭虎”从字面上看,应是“螭”与“虎” 两种动物,卫宏《汉旧仪》有:“秦以用金玉朱印,龙虎纽。”蔡邑《独断》:“天子玺以玉,螭虎纽。”看来,古人对“螭虎”的解释也是“螭”与“虎”的组合。
汉 玉螭凤纹韘
代表皇权的玉玺,其纽为螭虎者,螭为阴,虎为阳,螭代表地,虎代表天,螭虎神兽意指天地合,阴阳平。螭就是龙,螭虎只是在螭龙基础上演绎出来的一种神兽,为螭与虎的复合体,亦龙亦虎。
螭虎这种神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到了汉代已经成为帝王钟爱的装饰图案。
据说汉高祖入关,得到的秦始皇蓝田玉玺,就是螭虎纽,上刻“受天之命,皇帝寿昌”。这枚玉玺就是后来让人争破头的传国玉玺。
汉代螭的特点是眉向上竖,并往内钩,眉毛浅,若隐若现,柔中有刚。后代仿制的汉代螭,眉毛深、粗、生硬,完全比不上汉代的细致动人。
由此来看,这方西汉皇后之玺,无论是从历史考古角度还是文化蕴涵角度,都称得上是国家级宝物。当把它运用到我们现代日常生活出行的物件上时,又怎么能不叫人喜爱呢?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