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起床、六点半刻《论语》、八点吃早饭、八点半到工厂、然后回工作室再刻……两年半,这几乎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庞然雷打不动的作息时间表。

image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庞然

15900字的《论语》主文被镌刻在12块玉牌上,另有“孔子圣迹图”玉牌四块、“论语”题匾一块及孔子圆雕圣像一尊,这是庞然治玉以来所完成难度最大、体量最巨、耗时最久的一套作品。而即便将其放在整个当代玉雕界来说,也是极为罕见的创作体量。

经过两年半的伏案工作,当《论语》玉册组雕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庞然却用“继续往前走”来为这件巨制做了总结。

image

《论语》主文玉牌20.5厘米×7厘米×1.6厘米×12重660克×12  

只为一个夙愿

庞然一直有个夙愿,就是在自己创作的黄金年龄段留下一些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玉石、能堪称“巨制”和“博物馆级”的作品。“我最擅长与喜爱的是刻字,毕竟自己最初对艺术的积累都在传统书法绘画方面,所以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还是尽可能凸显这方面的能力。”

2018年6月的一天,香港全成实业有限公司、知名玉雕收藏家吕亚芳来到庞然位于苏州的工作室。庞然说吕亚芳一向对自己的创作非常有信心,从来不限制他的发挥。“用我那块儿料吧。”“行。”只用了几秒钟,两人就定下了《论语》的创作计划。

image

image

《论语》题匾正背面

20.3厘米×11.4厘米×3.2厘米

重1877克

吕亚芳的这块和田玉料足有32公斤,面对它,庞然有些许兴奋,但更多则是忐忑:“吕先生既然将这么好的料交给我,我就要对得起他,也要对得起这块料。”

庞然曾创作过《道德经》,当时共刻了五块牌子,长、宽、高分别是12.4厘米、5.6厘米、1.4厘米,这个尺寸对于“牌子”来说已经算得上“庞大”了。而对于吕先生的这块料,庞然的理念是物尽其用,即便是边边角角也尽量不要浪费。

“这块料的质地非常好,最终我给每块牌子设计的尺寸是长近21厘米、宽7厘米、厚1.6厘米。除了主文部分的12块牌子,边角部分又开出了5块。”庞然说开完这17块玉牌,这块料几乎用完了。而这种工作态度,应该也是吕亚芳信任和欣赏他的原因。

孔子形象应该生活化

在《论语》玉册组雕中,由四块玉牌组成的《孔子圣迹图》给人的感觉非常新颖。庞然根据《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呈现了孔子最为人熟知的四个场面——“圣人问道”“周游列国”“杏坛讲学”“编书修礼”。用四个场景概括孔子的一生,表现手法借鉴了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类似连环画,应该说是极富创意的。

image

《孔子圣迹图》 70厘米×8厘米×2厘米 重2685克

image

《孔子圣迹图》人物特写

而该组玉雕中的孔子圆雕像对于庞然来说也是一大难题。“2000多年来,孔子在大家心中老夫子的形象已经固化了。而我做了两处微调。一是衣纹,我希望尽量简洁,一来孔子那个时代无论从服装材料上来讲还是质朴、简洁的,所以简洁的服饰雕刻更符合那时的精神气质。另外,简洁的雕刻更能凸显白玉温润、厚重的质感。二是嘴角的微笑,更体现了他的仁心,而且也能让他从那种正襟危坐的严肃形象中解脱出来,有了温暖的生活气息。而作为圣人,双手作揖、面带微笑的形象更能让人体会到他的谦和。”能看出,为了找到心中的孔子形象,庞然是颇费心思的。

image

孔子圣像
17.8厘米×6.1厘米×5厘米重749克

15900字的非凡历练


表现一整部《论语》,这套玉雕作品最主要的部分还是那15900个字。如何排列、如何让气息连贯,如何不落一字、不错一字,选用什么字体,这都是需要反复斟酌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习过唐代颜真卿的楷书,古朴而厚重,能体现一部经典的历史地位,所以首选颜体字。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融入了钟繇小楷的风格以增加灵动感,再掺以魏碑的金石味。”庞然说刻《论语》一定不能让书法过于追求艺术性,那样有些本末倒置,毕竟他所作的是想让一部经典更好地为人所读。

image

全篇15900个字,每一个庞然都要反复斟酌。

“刻《论语》首先要读《论语》,通读下来才能领会其中的语义,要在心里了解它、理解它,刻的时候才能心无凝滞、气韵贯通。”在深刻研读一番后,他先做了一张张对照表,保证没有错字,然后是调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使整体气息通透舒畅。

image

《论语》主文玉牌拓片

两年半如一日

两年半间让手感、心态、体力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确实是常人难以达到的。除了固定的时间表,庞然为了保持体力,还会坚持爬山,甚至不敢减肥。“吃饭也是一种状态,因为这组作品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刻的,很耗精力,不吃饱怎么行?”


虽然如此,但当作品完成时,庞然没有感觉如释重负,而是开始为下一部作品做起了规划。难怪吕亚芳会在《论语》玉册组雕的序言中写道:“与庞然小友相识,以玉忘年而交,可谓雅极。经年往来,识物识人。其人谦逊,天资聪颖,研习书画,醉心玉事。更发‘皓首穷经’之愿,琢磨翰墨金石之功。深悟‘书画入玉’之道,再现古来君子之风。喜其精纯熟稔,心无旁骛,为他人所不及也。”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