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文震亨《长物志》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多见于园林之中,或许你对它比较陌生,因为不是和田玉。但是虽然冷门,却十分有趣。今天一起走进太湖石的世界转转吧。
01 太湖石的前世今生 前世共石语
中国赏石历史悠久,据《清异录》载:五代后晋时代开始就有人玩赏,到唐代开始特别盛行。而赏石圈里,太湖石是第一。
清·倚云峰白太湖石
唐朝的宰相牛僧孺酷爱收藏太湖石,白居易称他“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
宋·《绣羽鸣春图》
到了宋代,不爱江山爱艺术的宋徽宗在苏州设置了一个叫应奉局的机构,并成立了“花石纲”专门收集嶙峋怪石,千里迢迢送到汴京。
那为什么那些文人、诗人、画家要把一个长得奇奇怪怪的石头放第一位呢?因为文人们喜欢的就是它的奇怪。太湖石最大的特点与价值,也正是它的千姿百态的形状。
今朝与玉生
说完了太湖石的前世,一起看看它的在和田玉里的今生——玉雕太湖石。要说太湖石是石,玉也是一种石,以石雕石,有什么意思?
玉雕作为太湖石“雅”的载体,将石头独立出来,没有山水园林和它映衬结合,但又要表现出山水里的清幽诗意,十分考验玉雕师的工艺。
注意,这可不是给一块玉打上各样的洞就行了,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这才是难点,要孔洞繁密,又要浑然天成。而精心琢制而成的湖石玉雕,造型奇巧,宛若天成,面面均堪观赏,一孔一洞,透风通月,疏怀畅心……一件好的太湖石和田玉雕件,玲珑剔透,十分自然,也将那份古代的雅意形容得如有实质。
02 怎么赏?
说完玉的前世今生,来聊聊最重要的,怎么赏这个奇怪的石头?
宋代书法家米芾,被称“石颠”,他在《素园石谱》中提出了相石四法“瘦”“漏”“皱”“透”,这既是相石标准,也是对太湖石的审美的概括。
瘦
“瘦”就是赏石的姿态与曲线,瘦不等于单薄,清峻瘦雅,瘦却有力量,虽清瘦嶙峋,却铁骨铮铮,孔武有力。
漏
“漏”就是太湖石的孔洞,彼此通达,虽多孔特别多,但不打破石体的整体均衡感,不影响石体聚气。复杂的石洞看起来错落有致,富有节奏,给观赏者自然蓬勃的感受。
透
“透”正像藏石家沈均儒先生所说的那样:“石不能言最可人。”“透”体现着石的灵透,虽然玲珑剔透,却透中见深,透中见光,表里洁净之中见单纯。
皱
“皱”是指观赏石体态起伏,石体凹凸,线条若明若暗,看起来很神秘。虽然怪,却怪中有格。或起伏不平,或若明若暗。给人以变中见异、藏龙卧虎的感觉。
现代玉雕太湖石在“漏瘦透皱”的观赏基础上,又增加了“色”即颜色、“质”质感、“形”形态等。还有各种配饰底座变换,也愈加的丰富多彩……
石与玉的结合,是石文化与玉文化的极大碰撞,石成玉,玉化石,相辅相成互为依靠.太湖石风雅,凝聚着对自然、意趣的追求,和田玉温润,寄托着对生活、精神的境界,将中式自然之美随身携带,触摸太湖石中的风雅与傲骨,一起观玉的自然秀美,赏石的野趣横生.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