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梳毛”二字,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很陌生,没听过,没见过,不知道。不过,要是拿个作品给大家看一看,绝对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梳毛啊!

比如上图,这个猫,十分憨态可掬,尤其是头部和身子处细密顺滑的毛发的处理。每一丝每一缕都透露着细节,让整个作品看起来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

其实,“梳毛”工艺,在中国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它被称为“游丝描”或“游丝毛雕”,不过,在那时,它的技艺还不够成熟。

真正让这项技艺成熟并兴盛的是汉朝,汉朝,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时期,这期间,不仅出现了比较完整的我们要讲的梳毛工艺方法,也有我们以前讲过的汉八刀技艺。

并且在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卷14中,也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梳毛”工艺的特点:“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这项工艺旨在利用精细的雕琢——茂密的细阴线,来表现动物的毛发,当然,后来,也不仅限于动物,基本所有的,凡细而密集的纹饰都可以引申为梳毛工艺的范畴。

至于,为什么现在把这项工艺称为梳毛工艺,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扬州市工艺美术师——冯钤。

在扬州玉雕界,说冯钤或许没什么人知道,但是说到冯小熊,却少有不知,因为他对熊的毛发的处理,实在令人叫绝,也得了一个冯小熊的称号。

并且,为了掌握了这一技艺,冯钤经过了多次的尝试和失败,当然,最终,他成功了,并将自己对于动物毛发的处理称之为“梳毛”。他说:““梳毛”的关键是寻找毛发的生长规律,突出毛发的质感,在手上把玩也不会觉得硌手。”

甚至,在“梳毛”技艺之下,哪怕一些十分凶猛的动物也可以打理地异常可爱,特别是毛发细节的纹路处理,更是让动物更加立体化、生动化和生活化,看起来栩栩如生,摸起来也十分顺滑舒服,让人爱不释手。

其实,每一项玉雕工艺都是人类共有的财富,需要许多爱玉人、做玉人共同继承并发展,才能永久流传。

那么,这样的梳毛工艺,你喜欢吗?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