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买和田玉这个问题上,价格合理都是一大难题,有些商家为了获得巨利,更是大肆鼓吹“黄金有价玉无价”的怪谈。试问连价格都没有,他们的交易又是如何完成的?难道他们进货也是这般胡来的吗?

既然是商品,就必有其价值和价格,这两大属性是不可或缺的,和田玉也不能例外。多年来常有一些消费者会这么抱怨到:明明我很会砍价了,买别的东西都能拿到低价,可为什么买和田玉,老板开价十五万,一路被我狂砍到两千块。怎么最后还是被人说是交了一个千八块的学费呢?

像这样的问题一年不知有多少次出现在我们的耳边。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大多数和田玉并非是标准化商品,如果像汽车、电视、手机那样,知道品牌、型号后,剩下的自然就是比价格了,又何须担心吃亏上当呢?

其次是和田玉的品质差异十分微妙,真假好坏连许多专业人士和经营商户都难以区分,更何况是咱们这些消费者呢?甚至不少在一般爱好者眼中白嫩干净爱不释手的“无瑕美玉”,实质上却是行家里手瞧不上眼的青海山料。在初学者眼里皮色鲜艳夺目,肉质细腻,可过灯的恰恰是染色的俄料。那些在大家眼里略带棉绺或瑕疵的反而正是新疆籽料本尊。这一切着实与常规大众认知背道而驰,也难怪初涉者纷纷中招。

其三是商家多利用和田玉这一领域的信息不对等。传播有利于自身商业行为的伪知识,炒作诸如“米达料”、“天地皮”、“鸭蛋青”等名词概念,编造故事,为自己营造信用背书,以最终达成其商业目的。例如:不少和田玉商都会称自己早年在和田地区工作、学习或是在当地有很多亲戚,于是有了大量保真的廉价籽料库存。又或是拿出来一摞资质证书之类,以证自己的业务水平,实则这些也只不过是商业辅助而已。

在以上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和田玉商品的真假,品质优劣都处于不确定的前提下,不研究其本身的价值,一味的只是大马金刀的砍价,商家只需将之标以百倍千倍的价格,由你自以为是的一路杀价,也很难处触及其底价。

碰到此类奸商还好,多只是蒙受些经济损失,我曾见过一些这种完全不懂玉石品质,而又可能刚刚受过标天价奸徒蛊惑,而跑到某海派名家工作室,去大刀阔斧砍价泄愤的小白爱好者,人家那摆件成本就得两三百万,开价也只是不到五百万。而此君言之凿凿的还出了五千块的价格,其场面之尴尬,真的令旁观者为之脸红。这种丢人现眼的行为在笔者看来,比前述交一千八百元的学费还不可取。

如此看来,购买和田玉还是当从学习研究其鉴定与所承载的文化着手,当然这要花费不少的精力时间,但这一过程也恰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过程,如果你对它是真爱,自不会嫌之苦涩孤寂。而图谋有何捷径,难耐和田玉知识学习的繁杂,妄想只靠砍价手段博得琼瑶琅玕。最终只能是步入商业陷阱,与美玉渐行渐远。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