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首届玉学杯玉器鉴赏征文大赛(玉学院&玉雕界联合举办)已顺利进行了4期,目前第5期征文即将结束,我们将陆续发布。本件作品《高山曲水》有三篇,每篇投稿文章下方附有点评。
《名山有仙住 真佛话家常》
——赏王一卜《高山曲水》之感
陈美同(国家和田玉鉴定评估大师、重庆)
好的玉雕的确可以赋予玉新的生命。本作品采用三棱柱形和田白玉子料,因为只见了照片,猛地一看以为就是块原料,仔细看原来是观世音菩萨,竟然可以这样融合在一起,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既保留了原料的原始美的价值,又感到很有深意。作者的处理方案除了秉承向来惜料,会用料,尽量突出和保留材料本身的玉质美外,还会不会有其他的深思熟虑呢?
出神入化 引人入胜
本作品表现了观音双手合十站立,远看与山融为一体,好似云中山峰,整体大气磅礴,已有神圣之感。我想这应该是一尊“白衣观音”,圣洁的白衣观音是大有来头的,作者竟如此呈现,不觉妙哉。白衣观音又称白衣观自在母,去往他化自在天最高处驯化教化魔王天(在他化自在天可以将所有别人的欲望化为自己的欲望,所有的快乐化为自己的快乐,故称为魔王天)。白衣观音是知名度极高的,全身包括头冠都是白色,洁白纯净,如莲如月如玉,代表菩提心。在近乎羊脂玉上雕琢白衣观音,温润洁白的灵性,仿佛似玉造就此像;雕琢后又似观音化为玉,实在是高明,灵与玉完美的结合,不分彼此!
作品如仙如梦,简单大气的轮廓反而是最吸引我、拨动我心弦的,只有头冠部分突出整体,好似观音抬头撑开一团云雾,法力无边,一团和气,带来光明。观音开脸简洁而慈祥自在,与手部轮廓相映衬,表达了自在庄严观音特有气质,也最容易聚焦人们的目光,并在这里展开欣赏路径。巧妙也在这里,看似简单,想出效果,拿捏好比例,实则不易。而作者十分有悟性,竟以简洁的曲水雕技法呈现出深刻的耐人寻味的意义。前后左右看作整体既似虚无缥缈中而聚来,又似衣衫兜风而降之风采,材料侧面的一缕黑绺被安排一朵妙莲,昂首盛开,好似与观音一同仙驾带风而来,仿佛仙子伴随左右,煞好!莲花位置安排就跟和玉上一缕黑绺位置说好了似的,观音自在的一个俯视,圣洁的莲花给了一个回眸,莲花与佛像如影随形!背面四个曲水雕漩涡纹,感觉是菩萨飞来带风,颇有动感、画面感,也有趣味感,与山的稳重相对,却是点睛之雕。
深入浅出 意犹未尽
《高山曲水》仅四个字拆解含义,对应主题就更有意思。我理解整个作品远看如山峰,近看白衣观音现身欲界之顶,他化自在天前往教化魔王天,正如当下被无穷无尽的诱惑充斥着,人们常常无法分辨是非真相。白衣观音法力的高、地位的高、境界的高和佛教文化里训教魔王天的神迹等诸多含义整合理解为“高山”二字,有印证了作品观音与大山的融合。曲水既表达了雕琢技法又比喻成事应上善若水,时机吻合且水到渠成。曲水有连接的意思,既连接了现实与精神,又连接作品与鉴赏者之间类似于知音的关系。题目里没有一个佛字或者观音二字,但与作品高度呼应,简洁而不平凡,真是深入浅出,意犹未尽。
记得朋友家里挂了一幅字,“名山有仙住,真佛话家常”。佛教称目前已是末法时代,地狱、人间、天堂实际是在同一个空间里,所以真佛真菩萨早已隐匿在人间,帮助度化大众,正如这件作品,给人一种菩萨显现的真实感觉。
林男点评:
本文作者对作品的感悟还是很深的。一是感受到了作品的神圣,一种菩萨显现的真实,是作品与她理性的交互。二是感受到了作品的玉质美与观音的精神美,灵与肉的融合竟无法分辨,似乎得到完全的打通而来去无碍,应该是她的悟性所致。三是对工艺奥妙的感悟和理解,对思想内涵的有感而发,应该是她的玉器专业使然。欣赏艺术作品,需要底层的专业,中层的悟性素养和高层的精神感悟力,三者融合却难能可贵。
《精神见于山川》
——王一卜《高山曲水》鉴赏
作者:石青(玉学爱好者、加拿大)
初见《高山曲水》玉雕作品,其浑然一体、与众不同的风格就让人著迷,有法国罗丹《巴尔扎克》雕塑的巍峨博大之力;更有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的崇山峻岭、山高水长之相。然范宽的画品之高,千年山水第一人;罗丹的雕塑之美,位列西方现代雕塑之父的地位,区区小众的玉雕作品又怎能与之相提并论呢?
1.材质的利用价值特殊
玉雕虽小众,但历史远比西方雕塑和中国古代书画要悠久,并具有独特的玉文化内涵。这是玉雕与其他门类艺术的最大区别,也是能与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比拟的基础。本作品采用珍贵、优质的和田白玉子料,首先给人美的视觉冲击,圆润不失坚韧、厚重不失灵动,纯净不失单调,无论是表达白衣使者的观音,还是佛的神性,自然的灵性都是再好不过的。玉材这种质地的优越性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其背后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支撑,也是取之不尽的活水源头。材料的优质体现在质色形上,珍贵体现在设计理念上。本作品充分利用材料的原来特征,将观音与山水平等地融合在了一起,不光是起到保大、保形的作用,而是遵循天然材料的天性,玉雕师只是把自己的想法与自然天性融合,体现了庄子所说“以天合天”的境界。更加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还与“观音山、菩提心”的内涵高度一致。
罗丹《巴尔扎克》雕塑
2.工艺的施展堪比大师
玉雕工艺自然包括工和艺两个方面。工的方面,尝试了浮雕与圆雕结合的方法,符合观音与山的融合设计理念。再采用擅长的“曲水雕”和“点睛雕”技法,顺其自然。曲水雕源自书画技法,体现在作品的头部造形、衣皱、云水纹,特别是利用色裂、色绺的雕琢别具一格。点睛雕有美玉不琢的传统观点,也是抓住重点、虚实结合的具体体现。本作品主要雕琢了正面的脸部、侧面的莲花和背部的漩涡纹,寥寥几笔,是作品必不可少的内容。这种工艺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现了作者把控玉料和艺术构思的高超水平,曲水雕甚至可以认为直接成为了内容。而《巴尔扎克》是用雕塑的塑法,与玉雕正好相反,再翻模制作青铜,发挥青铜沉稳的材料特点和可塑性的优势。两者可比的是都用了写意的手法。《高山曲水》更加体现玉料微透明、视觉模糊、浑然的特点,很好地为内容服务。而《巴尔扎克》雕塑是则采用舍弃精细表达的方式,有意模糊局部而强调整体。两者都体现了高超的水平,但显然前者有顺其自然的意义,后者是超前设计思想的体现。《溪山行旅图》的工艺主要体现在笔墨及其技法,与玉雕想去甚远。但追求水墨的氲氤之气与人文精神内涵与《高山曲水》是一致的。《溪山行旅图》中的人物很小,与山的博大形成对比效应,相对于《高山曲水》中观音与山的融合、平等的方式,虽然截然相反,但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内容。
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3.题材的深挖佛性得到显现
本作品的观音题材是玉雕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但如何深挖内涵,并表达内涵是有难度的。作者通过观音与高山的融合设计,在体现佛性的博大方面与高山比拟,在体现福泽方面与曲水比拟,这是一个精神内涵表达的突破。而一般佛教题材雕塑往往以单一高大、雄伟的手法,而缺乏精神的表达,而只有精神的博大才是真正的伟大。作为观者的人,由于自身的渺小,需要精神的博大和依托,心灵就有了向往,有了靠山,似乎观音也有了知音。这就是“观音山、菩提心”的写照和魅力。《巴尔扎克》是特为文学大师造像,对象越具体、越伟大,雕塑应该越难做。当他发现被塑成身披睡袍的姿态,身体的细节被遮盖了,只露出昂扬向前、傲视一切的脸部时,作品就成功了,因为塑造出了人物的本质。《溪山行旅图》是描写北方山水题材的里程碑,其山势雄伟,顶天立地,又堂堂正正的描绘,是北宋“格物”精神的代表。
虽然本作与上述艺术品有众多的不同,但与本作的艺术手法、追求的意境和整体性的表达有相同之处。《巴尔扎克》得人之神,《溪山行旅图》得山之骨,本作品得玉之精、得佛之灵,都是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之所以《高山曲水》能与上述两件旷世名作相比较,是因为作者与作品的精神见于山川,也说明古今中外的艺术是万法归宗。
倾听真心 曲赴知音
——赏王一卜《高山曲水》
作者:曹静思(玉器爱好者、加拿大)
一方和田白玉子料,体凝如脂,圆润天成。寥寥几笔,随形勾勒出观世音菩萨的慈容——脸颊微倾,面如满月,阔耳垂肩,双手交叠,几缕波澜从顶髻垂下,如青丝,如纶巾,如流水,亦如青烟几重,或袅袅从下方的白莲发散出的清香。身后曲水雕成四个漩涡,如过岫仙雾,云卷云舒,瑞气汇集,水涡氤氲,竟自不知人间天上。凝视良久,已然生生印于心上,竟无处诉诸笔端。
怅然长叹,闭上双眼,身前身后竟响起淙淙的流水声,叮咚悉索,汇成波澜拍石,重重叠叠,不绝于耳。我的神识恍然来到了须弥山下*——万丈金光通天彻地,尊贵的世尊双跏趺坐入定。他头顶的金光中又化现出世尊正在说法,数不清的听众满虚空遍法界,正是观世音菩萨讲说《耳根圆通章》。
观世音菩萨说:“这是我在尚未成就的久远以前,还在修行的时候发了无上菩提心,观世音古佛传授给我的修行方法。一开始,我把注意力专注在听觉闻性中,收摄意念,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任他动也好静也好,我的心已经不再执着;慢慢地,连听不听都不执着了,整个世界什么都没有了,那是空寂的定境;到最后,连空寂都没有了,忽然超出了世界,圆融无碍,光明遍照十方,具备了十方诸佛本具的妙明真心。十方世界众生的心也在这个真心中,众生的起心动念我已全然明了,即可闻声救苦,真心感应。” 说完,与会大众悉皆赞叹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的殊胜无比。
高山如玉,巍峨而寂静,就像观世音菩萨永恒不变的无上菩提心;曲水如玉,灵动而蜿蜒,就像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的慈悲心,顺着众生的心意流转着滋润着世间有情。
我的神识消融在一阵耀眼的强光中,再回神时已然没有了佛菩萨以及遍虚空满法界的听众,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空山云雾中,俞伯牙琴师峨冠博带,信手抚琴。樵夫钟子期,站在山路的半程间,静静的侧耳倾听。
当伯牙弹起雄壮高亢的曲调,子期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伯牙弹奏婉转流畅的曲调时,子期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二人一见如故,开怀畅饮,笑谈人生,拜为兄弟,相约来年中秋相会。第二年,伯牙如约来到山下,却再也未见子期。伯牙得知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弹完那首《高山流水》,挑断琴弦,摔碎瑶琴。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不在了,这琴还能弹给谁听呢?”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几千年过去了,故人已去,唯留青山流水。山与水的距离有多远,怎能用高低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怎能用亲疏来衡量?众生与菩萨的距离有多远,又怎能用时空来衡量?所谓距离,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真心上的杂念纷飞而互不相识而已。倾听真心的声音,那里有万物的秘密,山水相依,曲赴知音,心心相印,刹那感知。
当我睁开双眼,眼前这块白玉观音正低眉微笑,一朵出水莲花,从心中升起……
肖婷尹点评:
作者从境入眼,调动所有的感观,不设限地去链接感知了作品的意境,如观远处的风景,也是作者心灵的风景,镜头拉近,那么丰富的空间境界不过几个要素造就。作者巧妙地串起了要素间的联系,“高山如玉,曲水如玉”,从观音闻思修到“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故事,点悟出美好的正能量,就如玉和佛菩萨给我们的能量一样。整篇文章既有感性,又有客观,既有故事,还有哲理,引人思考,生动地传递了美好人间的善法。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