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张潮的《幽梦影》中有:“月下听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
李明作品
意思是说月光下听禅经要义,领悟会更加深邃;月光下谈论剑术,肝胆相照的心会更真诚;月光下谈论诗词,韵味会更加幽雅;月光下对美人,情意会更加真切。
李明作品
空中之月,亘古永存,普照四方,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许多美好的传说,以月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
陈雪飞作品《花好月圆》
东坡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许多大文豪都喜欢写月,用月来表达思念、乡愁。
陈雪飞作品《花好月圆》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入诗篇,婉约宁静,温柔致美,韵味十足,有种说不出的意境美。
唐奇伟作品《花好月圆》
月,是文人墨客最喜欢的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向。而月和玉一样,都是中国人的精神象征。玉所有的品德“仁、义、智、勇、洁”也是月所具有的。
唐奇伟作品《花好月圆》
月从天上来,悠然踏玉端。如佳人兮,谱写婉约的宁静之美。如君子也,抒写质朴的仁者之怀。玉上月,月下玉。如玉如月,皎洁无暇,令人遐想。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