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爽庭 李忠志

  • 新疆是和田玉的故乡,和田玉开发利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新疆的玉雕业即已兴起,玉斧和玉串珠就现诸于出土文物中。随着社会生产能力的发展和进步,玉雕业随之发展和进步。《穆天子传》载,周穆王西巡时,曾专门视察了叶尔羌河一代的采玉部落和琢玉部落,说明当时这一带的采玉和琢玉已经有着相当的规模。东汉时期,玉雕业成为新疆的一项重要的手工业,雕琢了数量可观的工艺品,从现存的文物看,有不少的精美玉器存世,如进献给汉武帝的盛桃玉盘、30厘米见方的玉鸟笼及音色优美的乐器等。唐宋时期,新疆玉雕业更上一层楼,现存于新疆博物馆的造型别致的民族工艺品——三嘴白玉灯,就是典型的代表。清代新疆玉雕空前繁荣,玉雕加工遍及和田、喀什、叶城等地,重15千克、口径65.3厘米的青玉刻诗大玉盘,其造型优美、工艺精细、制作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从历史上看,不能说新疆是“有玉无雕”。其实,新疆的玉雕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出现过数量可观的稀世之作,它们是新疆玉雕业发展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新疆玉雕业的发展,对和田玉这种特色资源,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同时,从北京等地引进了熟练的玉雕艺人,组建了新疆玉雕厂。一方面引进外地的艺人,用以师带徒的方法,培养当地的玉雕人才;另一方面选派一批有志青年赴上海、扬州等地,拜师学艺。这样为自治区培养了一批新型的玉雕人才,为新疆玉雕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新疆玉雕厂20世纪60~70年代,为国家换回了大量急需的外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进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赏玉、爱玉、佩玉、藏玉之风席卷华夏大地,和田玉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玉”。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新疆和田玉玉雕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一、新疆玉雕业的现状

    1.玉雕企业迅速发展

    目前新疆的玉雕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只有几家,已经发展到二百多家,其中多数为数人十余人小型作坊。但也不乏较大规模的工厂,像和合玉器、诚和和田玉玉文化传播公司、徕远玖德玉器、国玉和田玉股份公司、白玉城公司、库尔勒宏达玉器厂等,都是数十人甚至百人以上的玉雕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如和合玉器的金镶玉产品,就是典型的代表。

    2.玉雕艺人的茁壮成长

    20世纪70年代,新疆的玉雕艺人,屈指可数,不足百人。如今据不完全统计,在新疆从事玉雕的艺人达到两千多人。其中一小部分是从河南、扬州等地来新疆创业发展的,大部分则是新疆土生土长的、热爱玉雕的年轻人,他们投身玉雕业,在师傅的口传身授之下,业务上进步很快,不少人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其中一些佼佼者,被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认定为玉雕大师和玉雕工艺师。不少人的作品获得“天工奖”或被新疆玉雕精品展评会的奖项。

    特别可惜的是,新疆职业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开办的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大专班和新疆白玉城与新疆宝协联办的玉雕技术学校,通过理论培训和产学研相结合,几年来,培养了数百名玉雕人才,大大充实壮大了新疆玉雕业的实力,为新疆玉雕业输送了新鲜血液。

    新疆职大目前仍有在线学生三百多人,并且每年按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招生。这里已成为新疆培养玉雕人才的重要基地。

    为了激励新疆玉雕玉人奋发向上,不断创新,提高新疆玉雕工艺的整体水平,新疆宝协从2005年开始,在行业内开展玉雕大师、玉雕工艺师荣誉称号的认定工作。每两年一次,前两次认定了12位玉雕大师,其中6位获中国玉雕大师荣誉称号,29名玉雕工艺师。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认定工作。他们是新疆玉雕业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物,他们为当今新疆玉雕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玉雕工艺不断创新

    总的来说,新疆的玉雕工艺水平这些年来又大幅度的提高,其产品成为市场上那一寻觅的抢手货,特别是玉雕大师们的作品,有很多在制作时就被预定了,所以市场货柜很难见到他们的作品。

    近些年来,新疆玉雕出现了四大亮点:

    (1)在国内濒临失传的“痕都斯坦”金银错工艺得以发掘

    金银错工艺是一项古老的加工工艺,最早见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其工艺表现为在器物表面绘出所设计的图案,然后按图案之形状在器物上錾除沟槽,将纯金或纯银的细丝或薄片嵌入沟槽,打压、平整、抛光。使器物上的图案与被嵌物因材质不同而产生光泽和颜色的反差,器物显得雍容华贵而又绚丽多姿。玉器中的金银错工艺(内行称为压丝工艺)及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多见于清乾隆年间。当时由“痕都斯坦”向清廷进贡的玉器中,有很多金银错嵌宝石工艺的玉器。“痕都斯坦”是清朝廷对北印度蒙兀儿帝国(即现今的克什米尔及北印度一带)的称呼。清朝廷评定天山南麓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后,喀什格尔部落每年都向请朝廷进贡一批玉器,该贡品均产自“痕都斯坦”。主要是生活中实用的器物,有碗、盘、杯、盒子、洗子、文房用具及刀具等等。器形独特别致,胎体薄如蝉翼、纹饰观之凸出、抚之无痕。图案主体一般为莨苕纹或铁线莲、菊花等植物花卉。除嵌金银丝外,还嵌有各种宝石和玻璃,无论是器物的造型与做工、纹饰图案,都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

    这种将玉、金银、宝石完美结合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在当代其工艺濒临失传。市场上很少见到这种工艺品,新疆的玉雕大师马进贵等经过多年、多方收集资料,进行研究,认为这种艺术品非常适于在新疆这个穆斯林群众集中的地区推广和发展,并进而向全国推出。马进贵大师等经过潜心研究,并试雕,创作出一批匠心独具、风格独特、工艺独到的具有伊斯兰风格的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品,刚一面市,就得到市场的青睐。在2004年第三届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评定现场,一件这种工艺的产品引起轰动,并获得天工奖银奖。“痕都斯坦”金银错工艺玉雕品,已经成为新疆玉雕界的一株奇葩。

    (2)古老的金镶玉焕发青春

    金镶玉是一种古老的工艺。相传在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帝之位,逼迫太后交出传国玉玺。太后大怒而将玉玺掷于地,致使用和氏璧之称的玉玺一角残破,后来用黄金将其镶嵌完整,此后便传有“金镶玉”一法。

    现代的金镶玉是金和玉的组合,包括金镶玉、金包玉、玉镶金、玉嵌金等。金是指黄金、铂金、K金及白银等,玉主要是和田玉和翡翠。金玉组合,流光溢彩、风姿无限、作为玉与金结合的金镶玉装饰品,将两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沉淀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金镶玉饰品的大量应市,使广大消费者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掀起了一股对金镶玉的投资热和收藏热。

    新疆的和合玉器,在全国率先开发金镶玉饰品。并且进行规模化生产,目前已经开发出千余种款式,成为珠宝玉器市场的一个新亮点。

    和合玉器自21世纪初就开始利用新疆丰富的玉石资源开发金镶玉饰品,聘请由香港、深圳等地的名师领衔的设计创作班子,组建了有数十人规模的镶嵌厂,同时配套成立了五十余台玉雕机的玉石雕刻厂,主要生产制作金镶玉饰品的玉器配件。和合玉器已成为兴建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金镶玉生产厂,每个月都有数十个金镶玉新款面试。现在和合玉器的几十家全国各地的连锁店及有规模的珠宝玉器店都有和合玉器镶嵌厂生产的产品,和合玉器的金镶玉饰品已经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成为新疆玉雕业的又一亮点,金镶玉成为扮靓民众的一株鲜艳的花朵。

    (3)奥运特许和田玉产品大放光彩

    29届奥运会2008年8月在首都北京举行,中国人实现了百年奥运的梦想。和田玉玉雕饰品被奥运组委会评定为大会的纪念品之一。新疆徕远玖德文化发展公司经过激烈的竞争,成为奥组委指定的和田玉类产品西北地区的唯一特许生产商。在争得这一资格后,玖德玉器组成了强大的设计加工班子,共设计申报并被审批通过了73个款式的产品,很多款式的纪念品都限量发行9999件。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玉福娃,这套玉福娃成为许多奥运纪念品收藏者迫切想获得的收藏品之一。除此之外,“奥运玉章”、“奥运金玉纪念章”、“福娃纪念章”、“奥运金玉印”、“玉文房四宝套装”等,都成为热门的奥运纪念品收藏品。

    经过徕远玖德人的努力,和田玉饰品成为奥运特许纪念品,既丰富了奥运纪念品的品种,更主要的是为和田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使和田玉产品引向批量化、标准化生产,产品推向了全世界。和田玉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更广阔的延伸,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4)玉雕新理念,初显端倪

    新疆的玉雕艺人们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因材施艺,有着独到的理解。以新疆首位全国玉雕大师马学武为代表,对和田玉,特别是和田玉籽料,其热爱之深,理解之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从而提出了玉器创作的一些新理念,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大胆地进行实践,创作出一批具有时尚风格和抽象意义的作品,收到业内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他还将自己多年识玉、琢玉、做人、教人等多方面的心得体会,集中反映在他的首部著作《玉道》中。他在新疆开了玉雕艺人写书、出书之先河,为大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他敢为人先,努力实践着他的一些新理念,创作出一批时尚的玉雕作品问世,接受着市场的检验。

    现在从师马学武的弟子,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他的理念,他们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尚气息和抽象意义的作品。马学武的理念及其实践作品,已经在新疆生根开花。

    新疆的玉雕业,在全国已占有一席之地,新疆玉雕艺人的作品,已成为玉石爱好者和收藏家的抢手货。新疆玉雕大师设计制作的仿子冈牌和炉、瓶等都是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一般市场上见不到他们的作品,因为在加工过程中已经预定一空了。

    新疆玉雕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还突出表现在玉雕作品的评选中,2002-2008年7年中,新疆选送参加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评选的作品,获金奖5项,银奖14项,铜奖15项,最佳工艺奖10项,最佳创意奖5项,优秀作品将109项,而且获奖数逐年增加。

    新疆宝协为了提高新疆玉雕工艺水平,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国石杯”新疆玉雕精品展评会,为玉雕艺人提供一个交流技艺、展示工艺水平的平台。5年来,共收到参展作品2048件,其中获玉雕精品奖(最高奖)152件,最佳创意奖256件,最佳工艺奖391件,优参作品奖436件。玉雕精品展的主要特点:一是参展作品,无论是材质选用,还是工艺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二是本地玉雕艺人参展作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三是展示场地逐年扩大,展品数量年年增加。这就有力地说明,玉雕精品展评已经深入人心,在业内已形成每年必办的活动,也就是使玉雕艺人们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从而推动整个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新疆玉雕业近十多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是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市场对和田玉饰品的需求。其次是近十多年来,新疆宝协不遗余力地对和田玉的宣传和推介,如举办和田玉研讨会及出版论文集;举办和田玉玉雕精品展评会及推荐参加天工作品评选;认定新疆的玉雕大师和玉雕工艺师;组团参加全国的和地方的珠宝玉器展;出版《当代和田玉精品图鉴》等图书。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和田玉的知名度,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爱玉、赏玉、佩玉、藏玉的热潮,和田玉真正走出宫廷,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玉”。第三,由于玉雕艺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为数众多的为广大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具有极高装饰价值的装饰品和艺术品,迅速为消费者所接受。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和田玉得以在全国快速推广,成为爱美之士必佩之装饰品。

    二、新疆玉雕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十余年来,新疆玉雕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新疆玉雕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雕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这些问题主要是:

    1.玉雕产品(包括装饰品和艺术品),在款式上继承有余、创新不足

    现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玉雕件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但细看其品种,不外乎观音、佛像及其他一些常见的传统的款式。而具有时代气息的民族风情的作品,却非常罕见。商品同质化的情况比较普遍。我们不是排斥传统的东西,传统的东西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正是这些传世之作打造了世界独有的中国玉文化,传统作品的历史功绩是不能否定的,市场上传统产品占一定的份额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时间已经推移到21世纪,我们不能总是走仿制前人作品的路子,特别是现在玉饰品已经走向千家万户,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装饰品个性化的需求的欲望日益上升,玉雕作品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因此新疆宝协从2002年开始提出发展新疆玉雕业的总体目标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创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玉雕流派。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当今玉器市场的飞速发展,给玉雕艺人提供了天赐良机,提供了发挥玉雕艺人自身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在这方面马学武大师给同行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创作的一些具有时尚气息的作品,能不能为消费者接受,让市场来检验吧,当然他的理念不是唯一的,大家都可以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路,创作出各具特色、风格的玉雕产品来。只有这样,玉器市场才能百花竞放,更加繁荣,期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2.人才培养尚须加强

    新疆玉雕人才,由于白玉城玉雕学校和新疆职业大学专业的开办,大大充实了既有专业知识又年轻的玉雕人才,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新疆的玉雕人才,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本地青年,热心投入玉雕业的,相对来说较内地的要少,特别是当地的少数民族青年,更是少之又少;其次是从事玉雕的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只要是入了门,就有点儿坐不住了,不想在师傅的教诲下继续深造,而是急于自立门户。我们不反对自立创业,而是主张年轻人跟师傅多学一点儿技术,把技术学得更精一些,把基础打得更扎实一些,然后再去自立创业。当前对年轻人来说,就是要克服浮躁心理,安下心来,学好技术,这样才有继承和创新的根基和本领,不愁没有大展鸿图的机会。

    3.玉雕选材要全面考虑

    当前预期市场上,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80%以上都是白玉,外地人来新疆,开口就要买羊脂白玉,殊不知,在新疆的和田玉原生料,85%~90%,都是青玉或青白玉,白玉只是10%左右,而羊脂白玉更是难觅其踪,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虽然满足了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但大量的青玉、青白玉被堆放在库房里,一方面是造成了资金的积压,另一方面也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山上只产白玉,而其他则为其次。

    笔者曾在2004年提出,要重视对青玉、青白玉的开发利用之处,“一般来说,青玉、青白玉块度都较大,质地同样细腻,玉雕艺人对于大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容易施展其艺术才华,容易创作出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精品。因此对于收藏者来说,青玉、青白玉的艺术精品,其价值不可低估的。对于一般佩玉的普通消费者来说,青玉、青白玉饰品只要是做工精细,因其价格较低,适合大众的消费水平,而不必追求白玉、羊脂玉。”

    我们在扬州看待,玉雕大师顾永骏等都是用青玉、或碧玉大料雕琢山子等摆件,销路看好。青玉仿子冈牌等都是市场上的紧俏商品。去年新疆徕远玖德玉器开发的“奥运福娃”等系列产品,都选用青玉原料,同样卖的很火爆。

    玉雕艺人们,在当前和田玉白玉、白玉籽料价格大幅上扬的情况下,选择青玉、青白玉价格相对较低的原料进行加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总之,玉雕艺人们,在雕琢玉件时,必须考虑大量的青玉、青白玉原料,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对象。销售企业,也需要转变观念,白玉在和田玉中毕竟是少数,销售时应以青玉、青白玉饰品占多数,白玉占少数,从而突显白玉之珍贵。这样白玉价格可以更高,可以带来更加丰厚的效益,何乐而不为呢!

    新疆的玉雕业,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行业,说它古老,是因为和田玉在筛选、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雕琢的过程,历史上新疆玉雕业曾有过非常繁荣兴旺的时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工艺品。说它年轻,是近十余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繁荣,玉雕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焕发了新的青春,出现了一批能工巧匠,被认定为玉雕大师和玉雕工艺师,创作出稀世之作。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新疆玉雕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推动玉雕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正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克服薄弱环节,加强技艺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为实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创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玉雕流派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