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帆作品《刘海戏金蟾》
刘海戏金蟾是古老的民族传说故事,来源于道教典故。作为传统的年画题材,其主要形象是一童子或者一白发老者,以铜钱为饵,嬉闹一只三足金蟾,寓意财源茂盛,取之不竭。
其中的刘海与金蟾各有背景,关于他们的传说也并不局限于一种版本。无论是夫妻还是主仆,他们的组合都丰富了文化主题与民俗功用,在数百年的演变历程中,被广大民众,尤其经商者广泛信仰和供奉。(具体故事详见本文末尾)
明朝解缙有对联: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杀画中刘海。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烟,闷死阵里将军。而据湖南常德周新国《武陵藏珍》考证,刘海戏金蟾,人物原型出自后梁燕山。讲的是道教真人刘海蟾,羽化登仙的传说。后人将其名拆为刘海、金蟾,并将象征“金钱”的“金蟾”大加发挥,衍生出了“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说法。
“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供奉刘海金蟾仙,家中财富万万年”……熟悉的俗语,美好的愿望,祈财求吉的寓意,玉雕件将古老的传说,精美地讲述出来。
玉雕师黄一帆以碧玉鸭蛋青为材,立体圆雕,线条细腻,运刀有力。将刘海的动态,蛤蟆的灵气活现,刻画得栩栩如生,整个画面洋溢出富足、吉祥的趣味。
人物处理上,黄一帆采用了大胆夸张的流线手法。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将刘海刻画成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招财童子形象,使之更符合现代审美。
刘海趴在金蟾之上,手握金钱,宽袍滑落,前躯尽露,满腹鼓圆。赤脚凌波的形象,更将道家人物的风骨内涵尽显。
三脚蟾蜍依然沿用经典形象,肥硕圆滚,翘首呆望,憨意惹人,夸张的造型更有气吞千钧之势。整件作品,寓意吉祥喜庆,富于动态美感。观之,是救济生灵的布施福祉,是喜看人间祥和快乐的景象,将禅道的修为无声的讲述。
1相传古时候陕西户县少年刘海上山打柴,看见路旁一只狐狸受伤,便赶快上前为之包扎伤口,狐狸变成了美丽的姑娘,并与刘海成婚生子,妻子能口吐金钱和元宝。
2相传常德古城有一丝瓜井,井旁住一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经常到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事母至孝,与母亲相依为命。一日感动了山林中修炼得道的狐狸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要求成亲。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让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井中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后人为纪念刘海行孝得道,在丝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刘海神像。
3吕洞宾弟子刘海功力高深,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一日,他降服了长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金蟾自此臣服于刘海门下,为将功赎罪,使出绝活口吐金银财宝,助刘海造福世人,帮助穷人,发散钱财。人们奇之,称其为招财蟾。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