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文化当中,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身上便深深地打上了所在民族、社会文化的烙印,无法脱离各种文化的影响而独立存在。猴,在中国,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列第九,所谓“申猴”。据说,“申”在甲骨文中被刻画为两个母猴相对而立的样子。汉代王充《论衡·物势》中说:“申,猴也。” 中国猴文化不仅古老,而且丰富。猴题材是师江涛的玉雕艺术中一个重要内容,与其说是艺术表现,不如说是文化使然。

师江涛的作品中,猴类题材作品不胜枚举,最大的特色便是多以齐天大圣 - 孙悟空的形象出现。

师江涛猴子题材的作品《大圣归来》

猴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可以说是拜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之赐。吴承恩的《西游记》塑造了神猴孙悟空的形象。孙悟空,由石化成神猴,后拜师学习神通广大,会72般变化。他大闹天宫,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终成正果——斗战胜佛。孙悟空勇猛无敌、叛逆乐观、蔑视一切权威,是人们喜爱的英雄形象。毛泽东有“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诗句。在吴承恩的笔下,神猴孙悟空成了正义的化身、美好的别名,以“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由艺术家六小龄童演绎的艺术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师江涛猴子题材的作品《阖家欢乐》

在师江涛的记忆里,从童年时代,《西游记》神猴孙悟空的形象便在他的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迹。他创作的猴子题材作品,展现了多种“孙悟空”的形象。在他的玉雕中,猴类题材设计艺随心转,自然流露。在此基础上还有更多的延伸,赋予了人的思维和情感。他在设计中 “天马行空”的找寻创作设计灵感,以猴子为题材结合人文,比如他的一件作品构图为猴子抚琴,寓意“静候佳音”,可谓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他的作品借用猴子的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多了几分人文内涵,又凭添几分趣味。 

师江涛猴子题材的作品《嘻游记》

师江涛对猴子题材钟爱还有一缘由,就是寓意吉祥。在中国文化中,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因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有封侯之意。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师江涛猴子题材的作品《摇旗纳威》

在师江涛的作品中,也不乏自然界猴子的形态。自然界中,猴喜攀援,喜跳跃,喜玩耍,喜群集,其动作敏捷,身手不凡,高树、悬崖、洞穴,无所不攀,纵使是深谷也要互相勾吊,探身下望,而且终日抓耳挠腮,搔首弄姿,咬指摸臀……艺术多源于自然,来自发现,在他自然猴子题材的作品中,多表现的是灵动、可爱的一面。

师江涛的作品注重意境、精工简雕,使玉料的自然美与艺术的设计美有机结合。他偏爱色调丰富、奇形怪状的料子,在设计中,随意流转,随形而就,利用和田玉子料的天然俏色进行巧雕,创作出的猴子作品极具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师江涛猴子题材的作品《猴儿》

师氏江涛,于随心中偶遇,于随意中表现,于随形中成就。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