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赵信哲的玉雕工作室,一画桌、一刻刀、一匠人,静穆中透露着简单,简单中透露着宁静。

透过赵信哲专注、坚毅的神情,可以看出,他对玉雕艺术的热爱和执著,一笔一刀间透露着严谨的法度,不容有半点将就。一件件玉雕童子作品传神生动,栩栩如生的面孔趣味盎然,虽然看似简单的雕刻,但处处透着质朴与大方。简约并不简单,方寸之间见功夫,这是众多人对赵信哲童子玉雕的第一观感。

虽然他长期在工作室埋头创作很少外出应酬,但是随着一件件作品问世,赵信哲的名字却备受关注,在玉雕界人尊称他为:“童子王”。这是对他十年磨一剑的认可,用赵信哲的话来讲,这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一个“王”字不敢担当,只愿做一个精益求精的玉雕手艺人。 

守艺:十年一剑

一件件趣味的童子展现在世人面前,出现在各类玉雕大奖的评奖台上,流畅的线条、顽皮的神态、形体写实与夸张兼具,或站、或立、或蹲、或跪、或卧种种的姿态,特别是新派童子的开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童子王”赵信哲的玉雕艺术是如何炼成的,这是让人耐人寻味的。

玉雕艺术到了现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各类题材层出不穷,从传统的花鸟、动物、人物,到现代元素的汲取,很多还融入了西方雕塑的表现手法,与别的玉雕大师不同,而赵信哲以传统题材——童子脱颖而出,其背后的功夫,可想而知。
走进赵信哲,走进他的求艺之路。
     在上世纪70年代,赵信哲出生在有着玉雕之乡之称的河南镇平,家家琢玉声,就有着良好的玉雕氛围。而赵信哲与玉雕结缘,却和别人不同,他并非自幼学习玉雕。他的故事,还得从他从小画年画开始。赵信哲幼年便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那个时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无论是美术教师和美术的相关教材都非常稀缺,他的绘画是村头、巷子里的墙壁上和甚至地上开始的,一切可以绘画的地方都成了他涂鸦的小天地。在那个时代如果说见到的最精美的绘画,可能就是过年时,家家户户大门上张贴的年画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著名的赊店木版年画。

南阳市社旗县的赊店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年画之一,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开封朱仙镇,在清代中后期逐渐形成。赊店木版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故事、传说等。常见的年画人物,除了驱邪降福的有“钟馗镇宅”、“秦叔宝”、“关公”、“尉迟敬德”等,就数表现吉祥喜庆的童子题材了,如“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百子禧春”等。

年画中童子题材的绘画,欢乐可人,让赵信哲喜欢不已,当别的孩子还在追逐打闹、放鞭炮的时候,他却自己挨家挨户的去浏览和欣赏年画,并用自己的画笔,模仿绘画,或是在纸上,或是在沙堆,或是在地下。也许在那个时候,他便于童子的玉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十岁时,偶然的一个机会,经同窗好友,现国家级玉雕大师孟庆东介绍前往北京市私人玉雕厂学习玉雕,那个时代的玉雕并不能用艺术来称谓,更确切的说是学习一门手艺,寻找一门可以养活自己的营生。

     然而在玉雕厂初次面试的时候,赵信哲却被面试的师傅拒绝了,后面得知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美术基础,缺乏造型能力。当时的学手艺的梦想,就在那一刹那破灭了,在偌大的北京城谋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孟庆东再次介绍,来到了北京市郊的一家私人木雕厂,虽然有点失落,总归还是让自己有了着落,让自己在北京安顿了下来。

童子的造型艺术在木雕中也多有体现,经过一年多的苦练和学习,赵信哲在童子这方面的造型艺术也开始体现了出来。孟庆东见到赵信哲在木雕中的进步,再次向玉雕厂引荐赵信哲。当时的情景,时隔二十余年,赵信哲至今想起,仍然历历在目。师傅给了他一块玛瑙料子,他雕琢成了一个荷花与鲤鱼,也是传统玉雕题材中常见的“连年有余”题材,无论是荷叶的舒卷,还是鲤鱼的跃动感,他都做的栩栩如生,让师傅大为赞叹,从此他便留在了北京学习玉雕。

在北京,赵信哲有幸师从王振宇先生,那段学习玉雕的日子里,是他最难忘的岁月。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和孟庆东当时在不足十平米的宿舍里,两张床、一盏灯、一张方桌,在每一个夜晚里,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小小的方桌,他们各占一角,回顾白天师傅教授的技艺,交换学习心得。就这样简单而纯粹的在北京玉雕厂历经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风雨夜,风雪漫舞,度过了四个年头。至今他还记得,在每个周末,当很多工人去逛街、游玩,而他却和孟庆东一起钻进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馆观摩、临摹历代的玉雕作品,还记得因忘记了时间,被保安轰走的场景。

通过这一细节的回忆,赵信哲感叹:没有这一克己的过程,就没有后来的我。在赵信哲玉雕生涯二十余年的漫长岁月里总能步步前进,就得益于他能够约束寻求舒适、欢乐、享用的意念,不停地琢磨技艺。他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扎下了坚实的玉雕基础。 

传承:不忘初心

从在北京学习,到2000年学成归来回到镇平开创工作室,到2010年将工作室迁至苏州,童子玉雕伴随着他二十多年一路走来。   

中国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童子玉雕刻算得上是玉雕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到宋代,制玉技艺工艺更加成熟,玉器的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俗化,玉雕童子就是在宋代出现的,被当时的人们喜爱。玉童子的出现和盛行,以崭新的面貌显示出民间浓厚的生活气息。宋代玉童以持荷题材最多,其次为攀枝、抱盒、抱球等多种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

明代玉雕童子出土的比宋代的多,传世的也比较多。明代玉童保留了元代遗风,同时出现了新的特点,雕工趋向于简练豪放,不及宋代精细,这是受了元代游牧民族粗犷简率性格的影响。

清代玉童突出的特点是.动态多样,形体写实,造型比前代增多。装饰题材也比宋、明两代繁杂,除持莲荷外,还有多种动植物的组合,尤其是持如意等寓意吉祥、喜庆的题材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雕琢精致细腻,一丝不苟,每个角度、每个线条都经过仔细琢磨,不露刀痕和棱角。

玉雕童子作为一个古老的玉雕题材,一直流传至今,并得以继承和发展。到了现代,赵信哲将这个源远流长的玉雕题材,传承了下来,可谓倾尽毕生心血。

用的他的话来讲,一方面自小、到学艺期间,对此类题材的表现形式十分喜爱。同时童子也有着喜庆吉祥的良好寓意。童子如果手执如意,那么就象征着金榜题名,童子戏莲寓意佩戴者连生贵子、多子多孙,童子送桃寓意多福多寿。童子骑龙寓意着出人头地,童子戏鲤鱼寓意佩戴者年年有余,还有招财童子等等。

除了吉祥喜庆的寓意,玉雕以童子为题材,还有着另一层深刻的含义。童子是人生之初,心中无物,一切行为朴质无邪,坦荡自然,其实就是代表着返璞归真的境界和坦荡磊落的襟怀,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赵信哲说,这种含义,其实也是符合作为一个玉雕人最初的情怀。在目前的玉雕界中,几乎没有人可以忽视经济效益上的考虑,但是这并不会妨碍我们制作出雅俗共赏的作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玉雕当然也是如此。作品不能单纯的考虑经济需求,同时也要考虑玉雕真正的意义,玉雕艺术不仅仅是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是赵信哲一个玉雕人对玉雕艺术的理解,同时也童子题材折射出来的人生哲理:千年传承,不忘初心。 

求索:别具匠心

玉雕是一种唯美的艺术,宽松的学术环境、便捷的交流途径、世界文化的融合,使得玉雕作品风格层出不穷,难分轩轾,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玉雕作品的主要功能和属性是要让受众更加轻松和放松,我们要和他们水乳交融,而不是高高在上,童子题材玉雕恰恰符合人们的这一心理特征。

从玉雕风格上来讲,赵信哲继承了明清时期玉雕童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他一直注重对传统工艺,题材,内涵的吸收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新派童子的雕刻技法。 

当代制作的玉雕理所当然是要制作有当代特色、当代文化内涵的作品。这就要求了赵信哲在继承明清玉雕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表现手法,赋予了新时期童子玉雕的时代审美。

各类文化都有其优秀的成分,一个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宽大的胸怀,能容纳各类优秀的文化,转化成自己的东西。玉雕的发展正是需要从各类文化中吸收经验,从各类艺术门类中找到新的可能。这样才能丰富,改进自身,从而进一步创新发展。赵信哲在立足传统玉雕的基础之上,先后北上南下,到天津泥人张学习泥人童子的塑形艺术,并到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紫砂学习陶瓷中童子的造型。为了进一步表现童子的动感的自然,他翻阅群书,向雕塑家学习请教和学习人物造型动态的体现。

赵信哲玉雕童子艺术风格在继承了北京玉雕中大气浑厚中又融入了苏州的精细和雅致。他设计制作的玉雕童子虽然体积不是很大,在材料处理方面,却有着大刀阔斧的痕迹,隐约着大气之风。这也是他对材质的要求极高,尽量做到童子玉雕作品,首先在玉质方面做到极致和完美,容不得半点瑕疵。其次,要做到造型的准确和无误,力求做到每个神态和动态的栩栩如生。在工艺方面,他结合了苏州玉雕的精细,力求每个细节、每一条纹饰都要做到流畅,给人以简约流美的美感。 

他的童子玉雕作品结合了圆雕和浮雕等工艺,并独创出作品具有把件和摆件陈设的功能,这是一种造型和工艺高难度的结合,一方面要注重人物造型的完整,同时也要做到整个作品圆润无碍。

玉雕艺术发展到今天,有着当今的繁荣景象,是每一个玉雕人不断自我挑战、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赵信哲说,他愿意在这条求索和自我突破的玉雕艺术道路上踽踽独行。

 赵信哲说,玉雕从业者,在之前称之为玉匠,现在提倡工匠精神,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玉雕人要保留一颗匠心,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手中的那块玉。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