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景林,1931年出生,被授予“河南省优秀农民企业家”,中共党员,曾任石佛寺镇大仵营村大队长,自幼随父母做玉器。1960年担任石佛寺玉器厂长。把仅有28人的乡办玉雕厂发展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玉雕企业,培训人才达600余人,发展过程影响整个石佛寺古镇。向全镇人民发起总动员,吹响了人人爱玉,人人从玉的号角,把整个石佛寺带向灿烂的辉煌。代表镇平玉雕出访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业界公认玉雕届泰斗,为镇平玉雕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7年出访美国的仵景林  地点位于:俄克拉何马州塔尔撒市机场

路从这里起步,延伸

——记镇平玉雕事业开创者仵景林

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这里的一时一刻,一切一切都充满着朝气,散放着活力,一片兴旺的景象,正如一首诗赞到“万玉拱辉赵河滨,亿商廉集弄玉人,一壁连城十五阙,千斛黄金亦轻尘。”岂知这一片盛腾的影迹,三十五年前还是一片原野。八十年代初,那时候中国还很穷,很落后。吃水不忘挖井人,在百世俱兴的盛事之世,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今日昌盛做出功绩的人们,他们是石佛寺玉雕产业兴起和发展的开基创业者,功不可没。笔者正是这些致力于玉雕艺术的复兴和玉雕产业开创人的见证者。
        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泥道,来到石佛寺玉器厂。十来间不算太整齐的土坯房子在几颗大树的掩映下显得很土,院子里零零散散、乱乱哄哄的堆放着一些大块玉石材料和其它杂物,没进院就听到隆隆的机器声和琢玉的研磨声。

▲仵景林,2010年于石佛寺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前

一个身高在一米八开外,留着大背头,头发已经白了,方方正正白净的脸庞,慈眉善目,满脸的微笑中透着乡下人的质朴和城里人的智慧。最叫人惊喜的是,乍一看去,感觉他和毛主席长的极为相似,他就是在玉雕界励精图治,叱咤风云,成为河南省农民企业家的石佛寺玉雕厂仵景林厂长。   

仵景林,1931年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石佛寺镇,从小喝着赵河的水长大,1946年初,他才十五岁,就跟着哥哥仵景福干上玉器这一行,从那时起在他少小的心灵里对玉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感情。解放前,琢玉的条件很差,工具也很落后,所用的设备都是人工操作,在农村做事很不方便,干玉器更是需要花费极大的力气。为了生活,他和哥在南阳市开了家玉器店铺,那时候南阳开玉器店的很少,没有几家,生意还总算过得去。 但好景不长,没过两年,哥哥因病去世了,仵景林因为年龄小,一个人无法支撑买卖,无奈只能回家。解放后,仵景林心里总是惦记着玉器这桩事,想从操旧业,但一直没机会。1958年,毛主席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借着东风,石佛寺成立了玉雕厂,仵景林当上了厂长。结果又是短命的,当全国开展大跃进时,于是又把厂子砍掉了,仵景林只能沉寂下来,无奈又回家了。

▲1987年仵景林与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刘源先生(刘少奇之子)出访美国的“中美企业家交流”

这个河南大汉性格很内向,很执着。他自从踏上了玉雕艺术之路,他的方向和宗旨就没有改变,他的人生追求就没有停止过,这对一个生活在富有文化历史沉淀地方的中原人是极为自然的选择。然而,面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欲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是件非常艰难之事。

无论怎样,仵景林始终不渝地选择这条艺术之道,并且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终于渐入佳境,他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开始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夜春风,吹绿了中原大地,在绿野的环抱中,赵河的水显得更加清沏。这群山的翠,田野的绿,河水的蓝都离不开太阳的温暖,清风徐来,柳摆桃放,春意盎然,春天来临了。

1969年,毛主席发出了有名的“五七”指示,提出了公社人民以农为主,兼学别样,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办工厂,这一指示鼓励了农民的积极性,在公社的组织下,重新成立了石佛寺玉雕厂,仵景林东山再起,被请出来,担任了厂长。苦苦等待机遇的仵景林终于圆了自己的梦,踏上了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玉雕艺术之路。

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公社只给了他三百块钱,没有资金怎么办?仵景林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口号,于是就走街串巷,先后到贺营村、大仵营、榆树庄三个村,耐心劝说那些曾经干过玉雕的社员,希望大家自觉地组织起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白手起家把玉器厂干起来。在他的鼓励下,社员的情绪高涨,开始行动起来,当时三个村组织了28个人参加了玉雕厂。他们风趣地称自己一伙人是“二十八宿”,从此这个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团体开始了创业的进程。

▲1991年,仵景林同志与时任省委书记候宗宾同志亲切握手于镇平县石佛寺玉器厂(98年,候宗宾同志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

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设备。大伙都自觉地把自家工具带到工厂,连岫岩玉和独山玉这些玉石材料都自己带过来了。工厂很简陋,车间是土坯房,尽管是这样,大家都住在厂子里,吃的是自己带的饭,睡的是地铺。人们都说河南人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也是最勤劳最聪明的,河南人正是靠着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精神,造就了一方新的天地,开创了辉煌的未来。

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是决定事业追求的重要因素,唯有不断提升精神的品格,才能不断完善和积累自己的业绩。仵景林心胸豁达,他所做的事着眼点很高,他不求小富即安,而是想如何把玉雕厂搞好,搞活,搞大,搞强,把石佛寺这个默默无闻的玉雕厂推向全省,影响全国。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琢玉手艺,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管理上。

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在那个时候他就深谋远虑,把镇办的玉雕厂以及整个石佛寺事业未来的发展,用他的睿智和雄心勾勒出了一幅壮阔的蓝图,并投身于这个蓝图的积极推动上。

路是人走出来的,石佛寺玉雕厂的玉雕艺术之路是仵景林带着那些纯朴的人们,靠着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走出来的。

      仵景林是一个很有开拓思想的人,当石佛寺玉雕厂逐步巩固后,他把战略眼光投向了外贸出口。他不辞辛苦,披星戴月,日夜兼行,连续多次到天津外贸公司,他用他的诚挚和意志感动了天津外贸公司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与天津外贸建立了合作关系,也是这种关系,为石佛寺玉雕厂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他倾听外贸意见,了解国际行情,更十分注重和外贸联系,踏踏实实落实着长计划、短安排的生产部署。

仵景林在厂里供产销一把抓,管理全面,供应及时,生产有序,薄利多销,产销对路,厂里一片繁忙兴旺。

1972年,在郑州召开的全国玉器工作会议上,石佛寺玉雕厂被列入国家计划,对石佛寺玉雕厂来说,这是个历史的转折点,从此开了新生面。企业强了,人员多了,产值大了,利润高了,石佛寺玉雕厂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8年4月3日,仵景林参加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优秀农民企业家表彰大会” 

      仵景林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用锐利的眼光看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了提高玉雕产品的质量,他提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方针。所谓走出去,就是让自己单位的设计人员到各省兄弟单位学习技术,让这些人开阔眼界,见得多,识得广,尽快提升全厂玉雕的设计水平。请进来是指把外省市的一些有才华、有水平的玉雕技艺人员,用高薪请他们到本单位施展才华,设计出高精尖的玉雕产品,并向本单位的设计人员传授技术。干企业或是干事业,首先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纵揽全局、吞吐大荒的智慧和气魄,是容天地万物于胸中的豪气,是生命状态与事业成就的感应,是才华和炽热的迸发,仵景林具备了各种条件,他的事业不是平静的切切细语,而是在倾诉,在宣泄,在呐喊。是向世人证实一个质朴宽厚的农民充满着激情,涌动着感情,释放着豪情的灵魂存在。

▲仵景林(86岁)与妻子王士玉(87岁)近照

      1988年以后,石佛寺玉雕厂的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全厂职工三百多人,每年的产值三百多万(当时的玉雕价格相对便宜),厂房进行了重新扩建,同时又把几批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送到了天津美术学院进修深造(,一大批的技术人才。这也为今后整个石佛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河南省最具有影响的工艺大师仵应汶、仵海洲就是从这里扬帆而进的。石佛寺镇的许多年青人蜂拥而至都想来到这个厂学习玉雕。玉雕就这样一个人影响全家,一家影响一个家族,玉雕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在石佛寺镇慢慢的传艺开了。这一时期是仵景林风光的时期。他被评为“河南省农民企业家”,受到了美国他尔萨全国贸易基金会负责人道格拉斯的邀请,到美国参加了中美企业家人才交流论坛。成为当地的一面旗帜。

      几十年的励精图治默默耕耘,他把一个开始仅有28人的乡办玉雕厂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玉雕企业是多么了不起的事。而更具有特殊意义的是,通过这个玉雕企业的发展过程影响了石佛寺整个古镇,向全镇人民发起总动员,吹响了人人爱玉,人人从玉的号角,更向石佛寺人挥起了从玉致富的旗帜,把整个石佛寺带向灿烂的辉煌。

▲87岁的老先生,在晚年每天依旧坚持看报学习,直至近年视力完全退化才被迫放弃这一习惯。

1995年,已经64岁的仵景林,深知这个世界的规律,必须让新人上来,用他们的朝气和创造力再创辉煌。他谢绝外界的,拒绝再三的邀请,主动提出退休,平静地开始了晚年生活。至此,一个历史风云人物,逐渐融入到一个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中去了。仵老先生那“敢让山低头,敢让让路”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鼓舞着后世镇平玉雕人继续前进。最后,笔者在此 

向终身奉献于镇平玉雕事业的长辈致敬!    

附:老先生2015年全家福,与包括仵海洲(儿)、仵谦(孙)、仵丹(孙)、仵智远(曾孙)在内的亲人合影。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