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国学热持续升温,传统文化在影视、文旅、时尚等众多领域焕发新的魅力,助推形成新的审美风尚、消费习惯和情感归属,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立足于当下时代背景的玉雕创作者们也在这场文化复兴的大潮中探索着自己的表达。

image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庞然

叩问经典  文化溯源

2021年,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庞然以“叩问经典”为主题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一个“叩问经典”总结了其近几年的创作表达。以国学经典为题材的玉雕作品《道德经》《论语玉册》等再现了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2023年,庞然沿着这一创作方向继续探索,直至华夏文明的源头——《易经》,作品《提挈天地》荣获2023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金奖,成为其国学经典创作体系中的又一力作。

image

  以玉雕演绎国学经典,以国学经典传承玉文化,是庞然的创作表达,通过创作叩问经典,挖掘华夏文明最宝贵的智慧精髓,给今人以启发与指引,重塑文化自信,探寻精神归属。

image

庞然  和田玉籽料  提挈天地

2023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金奖作品    

129.6×59.8×21.8mm  404g

文明之始  大道之源

作品《提挈天地》以《易经》为创作题材。这部古老经典乃诸经之首,被誉为“大道之源”,是一部阐述天地万物、揭示宇宙万象变化规律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中国哲学、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image

 “子曰:易其至矣乎?……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孔子认为《易经》中的学问与哲理已至顶点,世间学问无出其右者。《易经》的价值与魅力历经三千多年而不衰,时至今日其所蕴含的古老智慧依然闪耀着光芒,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实践价值,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image

提挈天地  乾坤在握

作品《提挈天地》以上等和田玉籽料琢刻而成,玉质细腻,白度上佳,整体呈椭圆形,牌型端庄大气,作品重达404g,压手感十足,内嵌边框设计,线条流畅,弧面饱满,上下点缀两抹金黄皮色,增添古朴之气。

image

ZHENG DAO AUCTION 

作品前后两面以乾坤二卦对称设计,《易经》的主要内容是六十四卦,乾坤两卦最广为人知,既代表阴阳,又有“天地”之意。将此两卦镌刻于玉牌,既指代《易经》的阴阳精义,同时寓意“天地在握”,故此命名为《提挈天地》。

作品正面从上到下依次雕刻 “乾卦卦象”,篆书雕刻“乾”字,隶书雕刻卦爻位名,楷书雕刻“乾卦象辞”,草书雕刻“乾卦彖辞”。背面同样设计雕刻“坤卦”。

image

篆书字形方正、遒劲有力,气韵庄重敦厚。卦爻位名上为篆书字体,下为楷书字体,因此位于中间的卦爻位名以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隶书字体稍作调和,运用灵活、机巧的燕尾笔画,增加利落洒脱的气韵。

imageimage

卦辞以楷体镌刻,字体方正,结构严谨,庄重之中蕴蓄刚劲内力,尤其对于撇、捺两种笔画的处理,活泼舒展又如刀如剑,硬气夺人;点画如高峰坠石,倔强刚硬,铿锵严厉,尽显凛然之气。

image

彖辞以草书镌刻,飞扬飘逸,牵丝映带,灵动恣肆,一笔一画皆遵循草书章法,准确无误又气韵连贯。可见作者刀砣技法娴熟高超,在兔起鹘落的敏捷中,砣痕奔走畅达,毫无耽搁、犹疑。

篆书庄严肃穆,对比隶书的畅达情思;楷书心平如水,对比草书的感发志气,通过书法造型艺术不同的气韵风格与情绪节奏间的对比,体现“阴阳”的思想要义。

imageimage

在雕刻工艺上,乾卦的阳爻和“乾”字以阳雕工艺镌刻,坤卦的阴爻和“坤”字则以双线阴刻工艺镌刻,而在乾卦这一面,爻线和“乾”字为阳雕,卦辞和彖辞均施加阴刻工艺,通过阳雕与阴刻的对比,再次体现“阴阳”的思想要义。

此外,在玉牌形制上,乾卦一面整理得较为凸出,坤卦一面更加平整,凸起和平整形成了阴阳对比。而字形大小,笔画粗细,字势动静,以及节奏感的徐与疾,布局的规整与凌乱,这些对比无不体现出“阴阳”的思想要义。

image

ZHENG DAO AUCTION 

乾坤两卦位列六十四卦之首,是六十四卦之根本,也可称为“祖卦”。乾卦其象为天,其义为健,其德为元、亨、利、贞,全卦六爻取龙为象,借潜、见、惕、跃、飞、亢,龙之形变,以明乾道变化之象,勉励人们效“天”之德,自强不息,顺天而行,相时而动。 

image

坤卦以大地为象,以顺为义,其元、亨之德者,乃特指地配合天,能开创化生万物,而使之亨通。坤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的纯阴卦,是“至柔”“至静”之卦,大地承载万物,化育万物,顺应天时,勉励人们效“地”之德,培养宽厚、包容、正直、博大的胸怀。

乾象为天,坤象为地,天地相辅相成,正是宇宙的运行之道。作者以乾坤二卦为创作主题,并以此开启了对《易经》的创作探索。

image

ZHENG DAO AUCTION 

 纵观庞然的创作历程,从书法雕刻到新文人画的创作,将传统书画艺术与玉雕创新融合,开辟了新的艺术风格。进入创作成熟期后,庞然沿着书法雕刻的创作脉络,走向国学经典这一更为深远、宏大的创作方向,围绕这一创作主题,从立意主旨、精神内涵、内容体量、社会价值等维度进一步拓展,为当代玉雕注入醇厚隽永的精神意蕴。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中,庞然借由玉雕创作一次次“叩问经典”,以玉雕创作溯源华夏文脉,探寻华夏文明智慧精髓,从国学经典中汲取创作灵感,发掘新的精神力量。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