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原材料是一块别人切下来的边角料,其中有一点点黄……当时做到一半时发了一条朋友圈,配了一段文字“条条框框里,仍有生命的柔美”。那时已是深夜,一个微信里未曾有过交集的朋友发消息给我说他刚刚加班回到家,看到这件作品和文字他瞬间就被感动了,让我一定要把这件作品留给他,那个瞬间我也觉得非常的幸运和感动。对我来说,这应该就是雕出一件作品最大的意义。
——侯泰
侯泰的作品总给人带来一种温度,这种温度散发的不是温馨和甜意,而是一种哲理和态度,简约而不简单,阴柔中带有傲骨。他是摄影界被耽误的玉雕师,也是玉雕界被耽误的摄影师,玉雕磨头与快门之间是他来回切换的开关,一面是兴趣,一面是职业。
image
我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喜欢摄影和玉雕的侯泰在摄影和玉雕之间的创作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侯泰喜欢庄子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静、美”也是他作品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无论是他的摄影作品还是玉雕作品,皆是如此。把美融入作品,让作品述说美,便是艺术。
image
>>侯泰/摄
对于一个把摄影玩的如此好的玉雕师,编者充满了好奇。对直接抛出的“是把摄影当成爱好还是专业”这个略带质询的问题,侯泰并不觉得不妥。
image
>>高山仰止
在他看来,玉雕和摄影很大部分是相通的,而且是相互的,拍照可以更细致地去感知世间万物,雕刻的布局章法也能应用到摄影中,二者都能“把我们所感受到的世间万物,人情世故,通过镜头和刻刀,留在底片和玉石上,好好收藏起来”,都需要我们在生命里去经历和感悟。
所以,他把摄影和玉雕看得同等重要。“我没有把摄影和玉雕分类哪个是我的工作还是业余爱好,它们对我同样重要,不管拍的照还是刻的玉,都是我看世界和自己情感表达的一个方式。”他坦言。
image
>>印
大美不言”是侯泰喜欢的话,在用料上也是如此。他作品用料以黄龙玉居多,黄龙玉种类繁多,可塑性高,而最吸引他的还是黄龙玉“素雅干净”的特点。“感觉这样的材料平淡天真,有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而且材料本身很有特色,是只需要稍加修饰就可完成一件作品的材料。”
image
>>傲骨
素雅干净是他选料的特点,也是他作品的特点,这点从他作品的留白可以看出来。关于留白,侯泰有自己的感悟——
留白是东方美学里非常动人的力量,纵观整个艺术史,最能代表留白之妙的作品,我觉得是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这幅画中只有几道波纹、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留白,却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马远用不着一笔的无限自然衬托细致刻画的有限的人,更加突现出了一个“独”字。也正是因为这片留白,使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渺远的意境和想象余地跃然纸上,很多主体以外的东西,就算不画,也构成了画。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句子,这些都是中国艺术中特有的美学风格。
我觉得美有时候其实是一种朴素,而空白,可能是感受美非常重要的一个开始,只有空白的部分才有空间,有时太过具体其实是乏味的。玉雕也是一样,恰到好处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与艺术和材质的美感,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
image
>>山水有清音
把事情看得简单纯粹些,坚持下去便更容易。不把玉雕看成赚钱的方式,不把玉石当成追名逐利的牺牲品,是侯泰能一直坚持创作的原因,他对玉石之美有很深的感悟,相信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这些玉石,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比我们的祖先还要长,同时每一块璞玉被我们雕琢以后,它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时间要比我们长很多很多,过几十年我们就不复存在了,过几千年我们的肉体也会灰飞烟灭,但这些玉石到时仍会毫发无伤的存于这个世界,如果带着热爱和责任感来做玉的话,会感觉到无穷的动力,同时也对得起玉石,对得起时光。”侯泰如是说。
image
>>禅心妙境
“心存浊滤,则生纷扰。心存清趣,则生雅致。未来只有不断努力学习,静下来安心琢玉。”侯泰以此作结,编者也借此送给自己。
更多玉雕作品欣赏
image
>>无相
image
>>正觉
image
>>那些花儿
image
>>清秋
image
>>如日方升
image
>>生生不息
侯泰摄影作品欣赏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名家简介——
image
侯泰,云南保山人,优秀青年玉雕师,2016年于云南龙陵成立个人工作室,在继承传统工艺技法的同时,以优质的工艺和现代设计理念,以个人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对客观事物美的认识和评价,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情趣和贴近生活的玉雕作品。游离喧嚣之外,安静地沉浸在琢玉世界里,作品也随之由繁复至简单,于喧嚣归寂静。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