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磨一剑”从小学徒到玉雕大师

提起河南新密的密玉,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枚枚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的玉雕精品。密玉又称为“河南翠”,在国内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南阳独山玉并称四大名玉。
新中国成立后,新密玉雕开始复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艺术的各种流派、技法也随着国门的开放潮水般涌入中国大地,促使古老的传统雕刻技法日新月异。
1976年18岁的王冠军进了新密玉雕厂学习人物雕刻。为了学习,他下了苦功夫,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把师傅的东西备好。
说起当年学艺的经历,王冠军历历在目。“最开始,我跟着厂里的师傅学一些上海素瓶的雕刻工艺,之后又学习北京人物雕刻的技艺。那时经常临摹画稿到深夜。”王冠军回忆说,后来他又先后3次参加进修学习,而这段时期也让他的设计水平和雕琢技艺日渐提高。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全国,玉雕行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王冠军说,改革初期,各大玉雕厂经过多年积累,也达到了最为兴旺的时期,当时,密玉玉雕作品的落脚地,几乎全在海外。“天津口岸专门派人来厂里收购,都卖到了海外,赚取外汇。”王冠军坦言,当时销路没问题全部都是出口,产品不会滞销,外销形势特别好。
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作品都是从宗教获得创作的题材,造型中以传统的观音、弥勒等人物形象为主,王冠军也不例外。但他却盯上了“济公”这一人物形象来潜心雕刻。
1987年,《济公》热播,“鞋儿破,帽儿破……”的主题歌也风靡一时,王冠军从游本昌表演的济公身上,结合自己的创作灵感,突出刻画了疯疯癫癫、蓬头垢面,一手执蒲扇,一手拿酒壶的经典济公形象。经过八个月的进行精心雕刻,1988年他选送的《济公醉酒》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这也是他独立创作以来获得的第一个奖项。

冠军在雕玉时,把这些杂色融合在他的作品里,另辟蹊径,浑然天成,让这种本来砌猪圈、修路的“石头”身价大增,也为走向没落的密玉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从此,他为密玉的艺术天地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门,那就是密玉俏色创作,而他也由此被业内人士誉为“密玉俏色第一人”。
2013年 7月31日,正值建军节前夕,王冠军将自己的代表作《战地红花分外香》无偿捐献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战地红花分外香》是王冠军“密玉俏色雕刻”的经典代表作品,曾获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谈及该作品的创作灵感,王冠军说:“对于那些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军人,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虽然我没能实现自己的‘军营梦’,但我想通过亲手雕琢,记录下那段充满艰辛与伟大的革命岁月,让人们不忘先烈、铭记历史。”
当杂色角料摇身一变为精美的获奖作品,甚至被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收藏后,被誉为“俏色密玉第一人”的王冠军引起了众人效仿。如今,在新密200多家加工经营企业中,90%在主攻俏色密玉。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传统器物的怀念得以复苏,人人爱玉、戴玉、玩玉、藏玉成为时尚。改革开放为玉雕行业带来的,不仅是消费市场的扩大,更是设计思路和审美情趣的变化。
当别人还在一味地雕刻传统的佛像、生肖等题材时,王冠军已经开始把一块块玉料雕刻成《侠客》、《一个和尚挑水吃》、《拼搏》等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作品。有一次,王冠军在一户人家的猪圈里发现了一块料石,并将之雕刻成了《猪八戒背媳妇》,价值数十万元。

此外,他还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用玉雕记录下一个个美好动人的瞬间。《洗发少女》、《梦嫁》、《童趣》、《天长地久》……这些生活中的平凡细节,以玉雕的形式来呈现。
“玉石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多得的不可再生资源。密玉更是如此,是大自然对新密人民的馈赠。我们理应珍惜她,爱护她,节约使用,让密玉泽被子孙后代。”王冠军大师深情地说。
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开班收徒 传承玉雕文化

从1996年离开密县玉雕厂创建新密市华龙玉器厂起,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以后,认可王冠军作品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专程从海外来到新密购买他玉雕收藏家越来越多。
随着年龄增大,年近60岁的他也开始考虑传承问题。“手工玉雕绝对不能断了传承”随着工艺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机器制造大量取缔手工制造,可这并没有影响与改变王冠军传承发扬密玉雕刻文化的初衷与理念。
他更是让两个儿子王赵辉、王赵琦都辞了职,回来跟他学玉雕。除了培养儿子,王冠军更多的精力是培养徒弟和学生。他说,能培养一个玉雕好手,非常不容易。对待徒弟,除了手把手教,他还请一些玉雕大师、美术教授来给他们讲课。

2017年,王冠军在新密首次举行了收徒仪式,现场高朋满座,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40多名玉雕爱好者慕名远道而来拜师学艺。
近年来,孜孜以求、大胆创新的王冠军在玉雕艺术创作领域的成就更上一层楼。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王冠军的作品共获得“百花奖”“天工奖”“陆子冈杯”金奖、银奖、最佳创意奖等200余项。其创作的密玉俏色作品《战地红花分外香》获得全国“百花奖”金奖,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相濡以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节节高笔筒》被香港东方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吉祥印章》被中国心连心活动组织委员会收藏,水晶作品《东海龙宫借宝》被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永久收藏,玉雕作品《啄》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收藏。

“工匠精神就是用尽自己一生精力干好一件事。”王冠军说,很庆幸,密玉雕刻就是我一直愿意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谈到未来,王冠军表示,让密玉俏色雕刻技艺走进校园是他的另一个梦想,将他的厂作为大学生的实习基地。“一些美院的学生,都可以到我这里来实习。唯有让更多的学生和年轻人了解密玉历史、爱上密玉,才能让密玉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