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有千秋,出自清·张履《学箴·六首示诸生》:“何穷何通?何得何丧?独有千秋,斯志必抗。” 独山玉的“独”,此字见于战国,本意为单独。《诗·小雅·正月》“念我独兮,忧心殷殷”。作为“玉雕”人,每当看到“独”字时,首先想到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想到了独山玉的产地——南阳独山。
独山,先秦时曰“序山”,两汉时称“预山”,至北魏时谓“独山”。独山东麓有佛教名刹豫山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初年,三国时有刘备屯兵豫山寺的记载。《水经注·淯水》云:“淯水又南经预山东,山上神庙,俗名之为独山也”“独山孤峰峭立,怪石瘦碧”。唐代诗人李白曾登山赋诗,他在《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中写道:“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独山,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阳西 10 公里,南高北低,南肥北瘦,其外貌似牛,山体呈金字塔形。独山虽不惊不险,不高不大,与名山名岳无缘,但却山中藏美玉,冠天下。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南阳的先祖“杏花山人”就开始把独山玉作为农耕工具使用,这在镇平曲屯冢洼、卢医冢上寺、玉都街道办事处安国城等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得到了佐证。1978 年,南阳南召县云阳镇石空山下洞发现了“南召猿人”。1959 年,国家考古队发现了南阳黄山遗址,被郭沫若编入《中国史稿》,曾为中国高等院校历史教材所用。南阳黄山遗址出土了独山玉玉铲,说明当时的南阳先民已经掌握了治玉的技术。1975 年3 月,在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镇平安国城遗址“龙山文化层”,发现了独山玉玉铲等大量玉石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独山玉成为生产工具,成为饰品,成为礼器兵器,成为工艺品。上述这一切,都说明了独山玉在远古时期辉煌。
相传,春秋时期卞和献“和氏璧”的故事就发生在南阳。汉代,南阳玉街肆是中国最早的玉雕生产加工销售中心,要早出明代苏州玉雕加工中心千余年。元代,独山玉《渎山大玉海》,是中国玉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玉雕重器,其玉雕工艺展现了独山玉俏色工艺表现风格,其文化是独山玉文化与草原文化结合的经典,让后人领略了草原文化的豪放粗犷和中原玉文化的浑厚大气,更让多少人为之倾倒。
“万户柴扉内,朱砂磨玉矶”,正是清代独山玉产业的真实写照。一代宗师仵永甲的独山玉作品,内贡洪宪皇帝,外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当代,独山玉为主体的玉文化产业更是达到中国玉文化史上的全盛时期,其规模之宏大,技艺之精湛,文化之丰富,链条之完备,无与伦比。
在独山玉历史的研究方面,作者把各个历史时期的脉络串联起来,从新石器时期,至“三代”,至汉代,至唐宋,至元明清,至当代,独山玉的历史脉络环环相扣,不仅每个时期的重点事件、经典作品都有详细的记载,且对经典作品的艺术点评及每个时期玉雕的艺术特征,有独到的见解。
在独山玉文化研究和挖掘方面,独树一帜,诸如新石器时期至夏代,农耕文化与玉文化的融合,出现了大量农耕生产的玉石生产工具。“三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在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同时,玉文化与礼仪文化的融合,出现了独山玉玉璋等礼仪玉器。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绘画理论,对独山玉山子雕的设计制作具有很大指导意义。唐宋时期,诗文文化、西方文化、民族文化与独山玉文化的融合,派生出了许许多多像独山玉《山行》《千里江陵》这样的佳作。元明清时期,草原文化、满族文化和玉文化相互碰撞,曾激起过无数绚丽的火花,独山玉《渎山大玉海》就是草原文化与玉文化融合的佳作。传统的玉雕工艺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独山玉雕刻艺术方面研究的成果是本书的最大亮点,独山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多元包容的行业群体、浓郁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了独山玉卓尔不群“淳朴”的艺术风格。独山玉在深耕“俏色”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独山玉“田园山子雕”“黑白人物”“大写意”山子雕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文化的独山玉作品,成为当代中国玉雕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雕刻艺术风格已成为中国玉文化独特的艺术符号。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