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华 河南沈丘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品雕刻高级技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2010年于苏州成立“玉华源“玉雕工作室,擅长依据材料的颜色特点进行俏色巧雕创作,尤其以和田青花籽料和青玉薄胎的设计创作为特色。其青花籽料水墨山水题材作品气韵生动、浑然天成;青玉薄胎“光影山水”题材作品细腻工艺勾勒自然神韵,尽显玉石之美。
张潮在《幽梦影》里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玉雕中的山水表达与传统山水画一脉相承,它保存着中国人千年山水艺术洗练而出的表达范式。郭熙在《林泉高致》中针对山水画的布局提出了“三远”透视法,其后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更提出了“六远”。
山水玉雕在有限的玉料中见自然、见天地、见众生,其间以小见大,不需要来龙去脉的清晰,不需要分毫毕现的写实,却以最简单的景致书写最无限的空间与意象。只有心中有丘壑,眼里方能存山河。
提到山水玉雕,就不得不提玉雕艺术家高俊华。高俊华的山水题材作品气韵生动、浑然天成,其中“光影山水”系列题材作品更以细腻工艺勾勒自然神韵,尽显玉石之美。
高俊华原为河南沈丘人,因对绘画感兴趣,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玉雕。在2002年进入学校进行专业学习,2004年开始从事玉雕行业。踏入行业期间,先后于扬州、南京学习玉雕。早年玉雕环境虽然较为艰苦,但高俊华凭借自己卓越的美术功底、灵巧的悟性和对玉雕艺术的喜爱,很快便在一众中脱颖而出。
2010年,高俊华在苏州十全街畔创立“玉华源”玉雕工作室。从刚开始的一个人,到后来带学徒,深耕玉雕行业近20年,精益求精,从未间断,逐渐成为中国当代玉雕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作品以山水题材为核心,融合传统文人画意境与现代工艺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新山水”风格。
玉雕中的天然山水——青花
高俊华所言:“无论选择什么材料,最终都要表现自己的风格,体现自己的手法,同时也是传递自己的思想。虽然接触玉雕就开始做山水,但是山水题材做法其实非常多。例如立体山水到薄意山水、镂空山水到光影山水......同一题材,做法却是多种多样。”
高俊华·《高山流水》
由于一直以来酷爱山水,在选材时目光自然而然就投射到了青花之上。
和田青花,浓淡间写着聚散,深浅处描绘远近。聚散分合、浓淡润涩,黑白分明,拥有天然水墨纹理,是大自然馈赠的一幅天然山水。不同于传统玉雕山水题材,高俊华在创作中融入河南山水玉雕、扬州山水玉雕与苏州山水玉雕特点,加上自己独到见解,形成独特的“新山水”风格。
取其材,赋其形,尽其意。高俊华在青花体裁创作中尤为注重玉料本身形态,对玉本体的把握尤为精妙。一块黑、白、灰
明的青花,在切料前就先了解其走向,心中有丘壑,下刀如有神。在明白原料适合题材后方往心中方向去追求。
对于山水玉雕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取景构图、黑白走向、面积大小、形式布局,凡所种种皆在一方玉石上体现。不仅注重对原材料的理解,在工艺上更是精益求精。将料、工、艺三方面结合起来创作,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才是较为稀缺的艺术品。
同时,高俊华较为注重俏色巧雕青花。利用青花的黑白去找寻心中的景色。比如一颗独子,本身的黑白天然就已定好,在充分理解材料后,通过玉料本身的“美”再加上自己工艺的“细”,综合考量之后,提升原材料的特性,赋予玉料新的精神境界。
玉料在雕刻过程中,随时会有新的不可预计的状况发生,即使玉石表面看起来毫无问题,但是在雕琢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这种情况,对每位玉雕师来说都是一次重大考验。高俊华在考量整个作品创作因素后,精准判断,去其劣势,让每件玉石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价值。每一块青花都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要能够发现它的美。虽然在传统的观念里面,红皮白肉才是美,但高俊华还是通过自己对玉雕的理解,在青花中赋予玉雕艺术新的美学意义。
光影入山水,玉雕新视界
除了青花,高俊华还做了大量青、碧玉作品。
青玉是和田玉的一个特色品种,其中拥有蓝调色泽的青玉尤为稀缺。在玉雕行业中,玉雕师多选用品质较高的青玉制作薄胎器皿件,做出来的作品晶莹剔透,让人爱不释手。
刚开始接触青碧玉时,薄胎器皿就触发了高俊华的创作灵感。加上在青花上得到的启示,高俊华在青玉山水玉雕的创作中就更显得心应手。
高俊华所言:创作时要读懂原料,相较于红皮白肉子料,青玉原料在山水题材上更有优势,在没有雕琢时就充满了灵动,其中蓝调色泽的青玉更为稀有。正是对玉石原料的独到见解,高俊华在创作时就融汇了更多的新意。
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如诗如画的场景在苏绣中也较为常见,与山水玉雕虽是不同门类,但艺术表达形式却殊途同归。在苏州生活多年的高俊华,也多次尝试将苏绣独特的“双面绣”艺术与玉雕艺术相结合。
高俊华·《访友图》
高俊华以此为灵感,从苏绣艺术中汲取精华,结合薄胎工艺,将薄胎器皿的薄意雕手法转移到山水玉雕上,创作了双面雕。
同时,高俊华在创作中将光影艺术运用到玉雕艺术中,通过对玉料色泽、质地等把控,表现出玉雕光影的真正魅力,更是塑造了山水玉雕题材如真如幻的艺术之境。
高俊华·对屏作品《松山揽胜九鹤献瑞》
中国山水画通过意象传达思想感情,并让观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思想启发。意境的美学范畴在中国山水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中国的国画家融入自身的审美理想以及审美情趣,画家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精神境界,意境美是“虚”与“实”、“形”与“神”、"动”与“静”、“有”与“无”的和谐统一。山水画通过思、景、笔、墨、气、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同时在“意与象”、“情与景”的之外体现出了诗意美、空灵美和外象美。其中的“虚实”、“疏密”、“计白当黑”、“天人合一”等思想深深印刻在每一个国人心中。
高俊华所做对屏作品《松山揽胜九鹤献瑞》,取于同块玉石,一方一圆,同时配备一方一圆底座,方中带圆,圆中带方,暗合“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思想。
“松山揽胜”这一部分描述了观赏松山美景的场景,体现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坚韧和高洁,松山揽胜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九鹤献瑞”的"九鹤"指的是一种吉祥的鸟类,鹤常被视为仙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长寿、超脱、吉祥和高雅,常与神仙、仙境关联。"九"在中华文化中代表极数,象征至高无上。“九鹤”组合强化祥瑞的尊贵性。"献瑞"则表达了对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作品既结合了自然与人文,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同时加入光影效果,老者闲情逸致,似在隐居,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高俊华·插屏作品《携琴访友图》
《携琴访友图》插屏是一件有别于传统山水题材的作品,是高俊华“新山水”玉雕理念定型之后的输出。
“携琴访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意象,常出现在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一意象与伯牙子期的故事一脉相承。琴是文人雅士寄托心志的载体,携带琴去拜访友人,代表以纯粹的精神追求相交,追求思想与情感的深度共鸣,而非世俗功利。
“携琴访友”常与归隐山水、寻访高士的场景结合,体现对世俗纷扰的疏离,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然。携琴而访,既是礼仪,也是对友人才情的尊重。
访友途中,琴声与山水相和,暗含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琴既是沟通自然的媒介,也是与友人共享精神世界的桥梁。体现了古代文人将生活审美化的追求。
《携琴访友图》插屏采用青海青玉薄胎工艺,结合高远法构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重山掩映、高谷幽深之景。
作品中苍山流水高树,水榭幽轩板桥,老者琴童高士,和风送暖,知音何惧地远。色泽雅致,通过不同的薄厚,在不同的光线下呈现出光晕效果。同时玉雕作品画面采用高远构图法,将远山之景集在一方插屏之间,重楼掩映,瑞鸟重云,让人仿若置身其中,共赏胜景
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携琴访友图》插屏作品也提醒人们:珍视超越物质的精神交往;在功利世界中保持对纯粹情谊的追求;通过艺术与自然重寻心灵的宁静。这一主题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符号,更是对人性本真状态的永恒追问。
《思》高俊华
《思》这件作品较为巧妙,左面浅浮雕一个仕女,右边是江南庭院,二者组合,一高一低,恰似屋檐,中间刚好为一扇窗,窗中光影透过来,重楼掩映,可见小桥流水,可见碧水青山,亦可见明月高台。
未来山水玉雕的新创作
当今,大量机雕作品流入市场,对玉石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对这样的状况,高俊华说这些状况都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没有必要强制自己去转型。对于任何一件艺术品来说,其艺术价值都是机雕不可复制。同样是山水,你可以立体表现、薄意表现、甚至镂空处理,风格多种多样。当然薄胎和光影结合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技术难题,我们要对玉石料性充分了解,才能做出好的作品,并不是越薄越好。
高俊华常说: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是美的事物无论置于何时何地都会展现出来,它没有受众局限,只是不同时代美的表现方式不同。青花也好,青玉也罢,适合表现山水题材的玉料还有更多可供探索的空间,有一点却是确凿无疑的:当山水画卷通过刀石碰撞,在玉石上面徐徐展开,山水已不再是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或是玉之皮肉,它托举的是承续千年的文化精义,是文人对山水的禅悟,更是文人风骨的体现。在玉雕创作中融入山水元素,把山水的意境之美注入到作品中,可以使作品呈现线条的形式美,颜色的纯正美,质地的油润美,形态的天然美,氛围的意境美。玉雕创作与山水元素,二者的融合营造的意境尤能让观者品味其形象空间之美妙,传递出“天人合一”自然观念。
摈弃繁华,不忘初心,高俊华在自己的玉雕世界切磋琢磨,打磨自己的工艺,结合不同的玉石特性,在立体加山水方面将会有更新的创作。他的玉石和山水题材,犹如皮肉与精血,彼此依托,彼此成就。
高俊华以玉为媒,将山水意境与文人情怀凝练于刀石之间,既承袭了传统玉雕的工艺精髓,又通过光影、材质与构图的创新,赋予“新山水”玉雕鲜明的时代特征。
附:高俊华获奖经历
2024年10月,作品《妙观盛世》获天工玉石雕刻作品大赛银奖。
2024年09月,作品《禅意青境》获“玉星杯”玉石雕刻作品大赛金奖。
2024年07月,作品《云山秋水图》获第九届“玉满乾”杯玉石雕刻大赛金奖。
2023年11月,作品《松山福禄图》获第十三届中国“子冈杯”玉石雕作品大赛金奖。
2023年10月,作品《鹤鹿同春插屏》获第三届“中原好设计”奖工艺美术类三等奖。
2023年10月,作品《松山揽胜九鹤献瑞对屏》获天工玉石雕刻作品大赛金奖。
2023年09月,作品《溪山悠居图》获第十三届“玉星杯”玉石雕刻作品大赛金奖。
2023年09月,作品《九鹤图》获第十届“玉华杯”玉石雕刻作品大赛金奖。
2022年,青玉作品《携琴访友图插屏》获中国苏州第六届“苏艺杯”金奖;
2018年,碧玉籽料作品《羲之爱鹅》获中国玉石雕刻作品第六届“玉华奖”金奖;
2018年,青花籽料作品《江南水乡》获中国玉石雕刻作品第六届“玉华奖”银奖;
2017年,青玉作品《溪山访友图》获中国苏州第十届“子冈杯”银奖;
2016年,玛瑙作品《霞影》获第九届中国苏州“子冈杯”金奖;
2016年,青玉籽料作品《松亭图》获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铜奖;
2016年,青花籽料作品《怀古忘远》获江苏省“艺博杯”金奖;
2016年,青玉籽料作品《兰亭图》获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金奖;
2015年,青花籽料作品《观潮》获第八届玉石雕刻“神工奖”金奖;
2015年,作品《秋山仙隐图》获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最佳工艺奖。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