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2008年玉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楚卫东、焦明辉制作,袁嘉骐设计的玉雕作品《西天行》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百鹤玉产于湖北省鹤峰县,又称“五花石”,是湖北的驰名特产。1987年,湖北省地矿局在鹤峰县勘探时发现了百鹤玉,经由中国地质大学和英国皇家科学院作出全面鉴定,确认为世界上罕见的名贵大理石。

百鹤玉为距今4.36亿年前形成生物化石,质量优于各种大理石,纹理清晰、新颖、别,再现了浅海相生物的自然生态之美,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新品种。百鹤玉质地细腻,加工后花纹美丽,制作成工艺品,艺术价值颇高。

十年磨一剑

楚卫东祖籍湖南湘潭,1969年出生于湖北武汉,自幼喜爱美术绘画。1989年4月招考进入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玉雕专业技术工作至今。

俗话说 “三分料,七分工”,想要学好玉雕这门技艺并不容易。楚卫东当学徒时,由于技术不熟练,凉水经常会顺着手臂倒灌进袖口里,一天工作下来,整个袖子都湿了一大片。在操作中不觉得,待下了工作台,就会冷得直打哆嗦。但为了学好这门技艺,他从不觉得苦。

图:楚卫东设计、制作的青玉《饮马图》

百鹤玉体量大,容易取材,楚卫东一开始接触的玉便是百鹤玉。经过近半年的基础训练,他的第一批玉雕作品参加了1989湖北省工艺美术展,作品《仿编钟》获得二等奖,这更增添了他要学好这门技艺的决心,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磨练技艺。2009年取得工艺美术师(中级)职称。

因为从小喜欢动物,在袁嘉骐和焦明辉两位大师的悉心培养下,楚卫东主攻动物花鸟件。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他对动物花鸟的造型特征与精神内涵有了较深刻的领悟。每次雕刻某种动物之前,他都会先查阅大量资料,有时会近距离观察动物,拍摄大量照片,或画速写留存素材,做到胸有成竹后才动手雕刻。不管是做动物还是做人物,每一个动态、神态,他都会仔细刻化,不仅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他创作的动物人物花鸟玉雕画面构图优美,形象生动,情景交融,充满动态之美。2017年被授予“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作品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金、银、铜奖,优秀奖20余次。

图: 楚卫东雕刻碧玉雕《一带一路》

技与艺的结合

玉雕作品《西天行》由袁嘉骐设计,楚卫东和焦明辉负责制作。作品是用一块重达近70公斤的戈壁玉雕刻而成,题材选自《西游记》,主要刻画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的场景。因为这块料的玉质不是很好,表皮干涩,玉质粗糙,结构组织不够细密,且表层很多黑点瑕疵,作者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块料的特性,便在画面刻画上做了加强,场面更热闹,层次更多,景物更立体更丰富。这样一来,就加大了工艺难度。

做这件作品时,楚卫东花了近两周的时间挖了很深才把表层劣质的玉料去除掉,直到露出较优质的玉料,所以整件作品的场景位置都推得较深。这件作品工艺难度最大的就是人物面部的刻画。因为作品场面大,人物多,所以每个人物的面部体积就很小了,最大的也只有一公分,大部分都在0.5公分左右。再加上料质不够细密,雕刻的时候很容易崩料,难以清楚的刻画出人物面部五官和表情,最后用雕塑的手法,尽量突出面部结构,以面代线,用干湿交替的雕刻手法,花了近三年时间才完成了这件作品。该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图:楚卫东设计、制作的玉雕作品《旋龟》

楚卫东对百鹤玉情有独钟,原创作品《旋龟》就是用百鹤玉雕刻的,题材选自《山海经》。传说舜帝晚年时洪水成灾,鲧受命治水却毫无办法。一日漫步河边,舜帝看到旋龟首尾相连,受此启发,筑大堤阻拦洪水,但最终失败,被舜帝处死。后来其子大禹继承父业继续治水时,这旋龟不请自来,和黄龙一起协助大禹治理水患。后世人们传说这旋龟是大禹之父鲧的灵魂附于其上。旋龟在《山海经》中有记载,身似普通黑龟,却长有鸟头蛇尾。百鹤玉花纹奇特,颜色古朴,质地适中,是用来雕刻动物和器皿类作品的良好材料。楚卫东把这两种上古时期元素结合起来,让它们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图:楚卫东和玉雕室林青(左)高级工艺美术师田培(中)在玉雕创作上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韩永康 摄)

传统技艺薪火相传

玉雕技艺是伴随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业人员除了需要具有良好的工艺素质,更需要有很好的文化素养。2011年,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与武昌理工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在学院开设“玉石雕刻特色班”用高等教育的平台培养“手艺人”,同时研究所玉石雕刻工作室也是学生们的实习基地,学院派的参与使玉雕的艺术境界有很大的提升。研究所还曾和鹤峰县政府、宜昌地矿局等地达成过战略合作关系,对方免费给研究所提供玉石材料,研究所为其培训了多名年轻学员。

图:田培设计、制作的玉雕作品《百发百中》

楚卫东从事玉雕工作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作为玉石雕刻室现任负责人,他与同事林青、高级工艺美术师田培一道,精艺于心、承艺于勤,竭尽所能传承发扬玉雕技艺。楚卫东于2016年、2019年在武昌理工学院举办“玉雕创作水平提高培训班”,分享玉雕制作经验和方法,解读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的知识诠释了美学的丰富内涵,引领大家对玉雕艺术更深、更广层次的探索与思考。他热心参与公益性玉雕技艺专业讲座活动,传播玉雕文化。

图:田培、林青设计制作的玉雕作品《龙马精神》

作为培训班的负责人,楚卫东多次走上讲台为学生们授课,培训学员近百名,学生们反应热烈,学校反响强烈。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作为工艺美术行业的省级代表队,对于振兴和推动我省工艺美术行业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

纵观玉雕史,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玉雕文化,玉雕工艺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个时代的玉雕也应当有属于这个时代的面貌。想要把湖北省工艺美术行业的整体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楚卫东将在技艺传承和培养新一代专业人才上下功夫,加大培养力度,多举办一些讲座和专业培训班,让更多的玉雕兴趣爱好者和从业人员快速掌握更先进的专业技术和新的理念。

图:林青设计制作的玉雕作品《伯乐识马》

艺术简介

1989年,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玉石雕刻室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袁嘉骐发起并建立。30多年间,培养了湖北玉雕行业多位大师和行业领军人物,现有高级工艺美术师2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位。玉石雕刻室致力于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关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的政策,研究开发玉石雕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和品种,创作工艺美术精品绝活和珍品国宝,在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宣传普及工美文化、培训行业人才、加强校所合作交流方面迈出了坚定步伐,认真履行“振兴传统工艺、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为湖北建设文化强省作出应有贡献。

image

楚卫东

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玉雕室负责人。雕刻的戈壁玉《西天行》荣获“2012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青白玉《鸟语花香》荣获“百花奖”铜奖。追求朴而不拙,自然本真的创作理念。尤其擅长鸟兽鱼虫和瓶素山子类作品雕刻,用料上讲究随形就势,因势而发,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些现代气息。

田培

田培,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1989年入职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嘉骐门下从事专职玉雕至今。1999年拜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老师和江苏省工艺大师袁凤鸣老师门下。其玉雕技艺博采众长,集海派、苏州派、扬派融合而成且独具新意,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金银奖和残疾人艺术展金奖。

林青

工艺美术师,1989年入职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玉雕专业工作至今,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赛和残疾人艺术展奖项。

文/邓欢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