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境》

山光草木,亭榭潭影,玉雕艺术表现和表达的美好,是人们一直都孜孜追求的精神。

清代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一中说:“精神者,气之华也。”“精神”即“灵魂”,它是玉雕艺术的核心。玉雕人之思想,即其用心灵雕琢出的生气和情感,谓之精神。

那流动飘逸的云,那云烟空濛的山,在玉雕人的铁笔下,尽现的是大自然氤氲的氛围,尽显的是玉人静观神游宇宙,构筑起玉雕艺术的美学妙境,昭示着玉雕艺术之传承精神。

image

《百城烟水》

我想,程礼方的心波在玉雕琢磨中脉脉流出的,就是让赏玉人沐浴在宇宙华光,愉悦在生命智慧的审美情趣里。

云山依旧

玉雕人有一份天性的执着,那就是天真与快乐。礼方的意识里,既有对自然本身的生命同情,又有对人类自身生命的珍爱。

春花秋雨,月圆月缺,都是大自然生生不息永恒进程中的一部分。礼方体验到了人是万物的生意,并愿把这感受融进玉雕艺术里,去表达人类的善意,让赏玉人珍惜自身的生命。这作品当中,包含着一种洞达坦然、明朗乐观的生命意识:云山依旧,生命常新。

image

《结庐在人境》

礼方所喜爱的风物,透露着无限的生命意蕴。不必待到雨过天青,云压山峦也是勃勃生机,迎风向雨也是昂首生命。

春潮带雨,野渡无人,涧边石空,玉雕作品显露了玉人的心中逸态:坦然面对依旧的云山,谈笑临涧的气象。所以我说,玉雕大师其艺不同,其道则一:从自然云山中资取最苍苍茫茫的一种生命元气。

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机、表现云山,是礼方这位年轻的玉雕人,得到了大自然的生命感召,借助云山的外力,使心胸开阔,继而心性洒脱。

image

image

《岭上多白云》

你看这作品,如玉人推开了窗户,举目眺望云山的绵延之势,感受风日明丽,阳光温馨,氤氲的气息扑面而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充溢了他的内心,赏玉人也情不自禁地以整个生命投向这云山依旧的怀抱。像这样极平淡又极深邃、极自然又极优美的玉雕艺术作品,实不多见,值得赞许。

礼方认识到,山水草木花鸟,是活生生的、亲切仁厚的存在,进而深刻地体认到,生命的源泉,主语是大自然。故而,他用云山表现大自然的主位,去表达生命的新新不已。

image

《复作清浅》(背面)

赏玉之人,你我不正是从这云山自然中窥见不息的生机,汲取力量,以濡活自己的心灵吗?!

赏玉之人,你我读懂了这玉雕作品,或许就真正感悟了云山万川,或许能体会那新云山所要表达的深意。

生命清泉

人性特有的灵性和生命力怎样去恢复,又如何去面对?唯有的答案:回归自然。程礼方的玉雕艺术带给我们的是,充满生命活力和浪漫情调。

image

《恍闻》

大自然的万千物象,就像一幅幅润泽心田的玉雕画面,构成了世界与人生的和谐篇章。这是生命的源泉,这是艺术的源泉,礼方希望成为了解自然的知己并用砂砣为之代言。

在大多数的玉雕作品里,礼方将云、石、水、山等置于前景中并尽可能放大,而人物则琢磨得很小且聊聊数笔。我们在他这新云山作品的背后,却处处感受到所雕刻出的那种飘逸风雅的精神气质,似乎能嗅到一种淡淡的清欢味。

人与景,情与境,礼方的设计就这样艺术地融合在一种温婉的诗意中。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礼方的琢磨就这样绝妙地刻入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里。

image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再和之而为声,

同之而成色,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而无尽藏也。

苏东坡为我们找到了精神世界永不枯竭的源泉,体现着自然、艺术和创造力的感受,这就是艺术家的灵性,礼方从大自然中吸取了思想营养,从大自然中汲取了创作灵感,使他感到充灵满足,在心中产生了对生活的切实而纯粹的向往。

image

由是,礼方的玉雕作品从这样的基点出发,构图十分单纯,似乎这设计的景观画面随处可见,似乎这景物和故事都平淡无奇。但是,他的作品却表达了满心的情思,它所象征的世界,似乎是和赏玉人的心相通的。人们赏读他的作品,都会联想到自己走过的路,感叹不已。

这种感叹,是因为赏玉人有一颗爱美之心,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有种美的因子。礼方的作品,就是让我们的心灵通过玉雕的艺术手法与大自然碰撞、亲抚,继而玉的润泽之美与铁笔艺术之美的情感一触即发,内心与自然生发出一种美妙的契合,当如潺潺清泉滋润着生命一般。

无上粉本

读程礼方的玉雕艺术作品你会发现,其中的一个艺术方向,要么荒寒,要么静寂,要么古拙。无论是平沙无垠,霜天寥落,山高月小,还是苍藤古木,荒山孤石,悠云冷月,都是一种高尚的格调:朴拙。

image

《寻隐》(背面)

潘天寿大师云:“荒山乱石间,几枝野草,数朵闲花,便是画家心中的无上粉本。”清人戴熙谓之:“荒寒幽杳之中,大有生趣在。”无疑,这也是礼方心目中的无上粉本。

朴拙之境,在礼方看来,是玉雕艺术中的一种品位,乃是中华文化中所伸展而出的一种生命之情。

玉雕作品所力推朴拙的玉人,必是有一种特质:有坚韧的生命活力,有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唯其如此,砂砣铁笔下的峦石、古木、幽谷,便自然成为他人格生命的表现形态,自然转化成他生命向上的张力因素。

image

《如是》局部

我读礼方玉雕作品中所表现的境界,一帧树影,表达了一种天荒地老的况味;一块顽石,表达了解脱世俗得失的计较而显现生命自强之美;一处幽静溪谷,表达了人与自然悠然契合,相看不厌的审美情态。

人生一世,最可贵者,心灵的知赏也。希望我的拙见,读懂了礼方的心境;希望赏玉的照面,便使心灵会遇,内心深处无限欢悦。

image

《藏英》(局部)

恽南田云,相叫必大荒天古木。所以,深林孤苦,冲寂自妍,朴拙之境不求赏识,只求相叫的欢悦,自爱自足。我的理解是,礼方的玉雕语境里,表达是慎独、自爱的寻访。他是让每位赏玉者都产生这样的生命体验,慎独,不是孤独,那是无人之境,那时充溢着生命活意的润泽田园。

朴拙,在礼方的玉雕作品里,能表现出老树古枝、白云古刹等等,这经久不衰的无上粉本的意象中,正是作者带给人们的一种宇宙精神的大自在感,正是我们深思潜想后的一种历史人生之感悟。必竟,朴拙之境,有了历史前行的意识,有了人们那肃然的深思,有了可以窥见身外之身,冲淡消释人性的身世之感,去完成一个自足圆满的世界。

image

《采薇图》

image

无论是做人还是作品,没有十全十美者,同理,我对礼方也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期冀那个年富艺强的玉雕人尽得风流。

1、学无止境。程礼方正值年轻向上的艺术攀登之志之时,你我与他一样仍需不断耕读修心,陶冶性情,让心灵远游,让心智丰满。

2、琢玉精进。进入玉雕艺术静行的路上,礼方别无选择,必得以清泉洗心之志磨砺技艺,以“结庐在人境”之情提升格局,使作品更向着恬静雅淡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质无华的情操持续精进。

3、玉艺双全。玉雕艺术琢磨的玉料要么赢在温润,要么重在纯净,要么选在色彩块形。所以,礼方早已明白,一个成功的玉雕艺术品,前提必是温润之玉料,温暖之心境,温情之行旅。若是再加上创作呈现出的缤纷情绪,这独有的玉质与独特的艺术完美之结合,必使赏玉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image

  江富建

中国玉雕艺术理论构建者。玉雕美学先驱者。

南阳师范学院教授,华夏玉文化研究院院长、华夏玉文化大讲堂创办人。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博士生导师。

致力于玉文化、玉雕艺术和玉雕美学的研究。出版专著《独山玉文化概论》《中国独山玉》《玉润砣舞--中国玉雕艺术导论》《宛玉春秋--南阳玉文化源流之光》等。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