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阳,但凡论及中华玉文化,江富建的确是个绕不开的人。

作为国内独山玉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他将南阳人制作独山玉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使世人皆知独玉之美、独玉之秀,使独玉身价一年内翻了十来倍。

与此同时,他还主持筹建了国内首家独山玉博物馆,率先在学界提出并打响了“宛派玉雕”艺术风格,奠定了南阳玉雕在业界的核心地位。

6月7日,南阳师院图书馆8楼的比德轩,江富建在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这位玉文化学教授面庞瘦削、眼神清亮,身着中式粗布短衫,颇具名士风度。

谈及钟爱的事业,江富建娓娓道来,话语自然多了三分……

玉之道:痴迷钻研佐证玉史

时光回转到1984年,地质专业毕业的江富建意气风发,每逢专家教授讲学都会前往倾听。

领略了名家风采后,江富建暗下决心,也要成为专家型教师。地质学是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占有很大比重。

教学中,他惊讶地发现,工匠们对独玉认识不足,往往把最为珍贵的绿色独玉作为下脚料扔掉,反倒将低中档的绿白独玉当成上等原料进行加工。

华夏玉文化大讲堂发起人江富建教授(左)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尚晓风(右)

买椟还珠式的浪费源于对独玉常识的匮乏,这令江富建惋惜不已。那时起,他的专家型教师梦开始逐渐明晰。

目标一旦确定,定要奋力达成。那些年,江富建在矿坑中一蹲就是一整天,对独玉赋存状态的研究到了着迷的程度。为了观察玉器的制作过程,他每周至少要到石佛寺镇的玉雕专业户家中实地观摩一次,春夏秋冬,风雨无阻。

时至今日,回忆起与工匠们蹲在一起吃面条的日子,江富建仍感到由衷地快乐。正是那些年的潜心钻研和辛勤付出,为他日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首次科学系统地进行了独玉历史文化研究,确认了独玉的开发历史可上溯到7000年前,为“四大名玉”独玉的地位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证据。

学之道:玉雕纳入美学范畴

学习玉雕艺术难,钻研玉文化实践苦。

知难而上,知苦而进,不断地修习,不断地求证,不断解悟。江富建多年来,凭着坚韧不拔的钻研和筚路蓝缕的积累,在独玉研究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他提出并确认了国宝“渎山大玉海”玉质为独山玉,独玉由此戴上“皇家”桂冠,身价飙升;

他提出“和氏璧乃独山玉”之论,使独玉声名远播,彰显出深邃、厚重的文化特质;

他在南阳师院主持筹建了国内首家独山玉博物馆,使其成为人们了解、认识独山玉的立体大讲堂。

他刚刚出版的中国玉雕艺术导论——《玉润砣舞》,填补了8000多年中华玉雕历史的空白,为玉雕艺术创建夯实了理论根基……

江富建深深明白,唯有深挖文化富矿,才能维系南阳玉雕的接续、延展和强大,才能完成引导南阳玉雕面向未来的伟大使命。

令江富建感到遗憾的是,几千年来,中国玉雕一直被定位为“手艺活儿”,当作劳苦工匠的营生而已。

江富建自我加压,努力将玉雕提升到艺术高度、美学高度。

师之道:勤勉务实亦师亦友

在南阳师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至今仍流传着一个故事。

1996年,江富建认为自己已具备教学能力,首次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宝玉石鉴赏》专业选修课。消息一出,众学子竞相报名,占座位、抢位置,无奈之下班额由最初的40人扩容至100人,再到200人。

让人意想不到的还在后面:刚开学,江富建的课堂上竟挤满了300多人,阶梯大教室的讲台下、走廊里被挤得水泄不通。后来有人粗略估算过,全校10人中必有一人选修过这堂课。

江富建创新了同一时间选修同一节课的记录,至今也未被打破。他上课从不点名,在校内“最受欢迎名师”评选活动中,他自然一举夺魁。师生们都知道,江(富建)老师是下了一番硬功夫的,他在图书馆的借书记录里页页留下名字,再把渊博的知识融进教学中。

教学中,勤勉而又注重实际的江富建信奉一个硬道理,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取更为重要。所以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用丰富的阅历、生动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为学生阐述枯燥深奥的理论知识。

如今,每每走进教室,江富建迎来的总是热烈的掌声和充满求知欲的面庞,这正是学生对他高尚师德的由衷赞誉。

玉润砣舞,大道至简。在玉雕艺术的殿堂,江富建用心品读、静心感悟,在享受心灵滋润、修炼本真人生的同时,也将在玉文化研究领域继续努力,奋勇向前。3

名师心声:

用良知和责任给人一桶有用的水,换回的是一生满满的幸福。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