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多以人物题材居多,弥勒佛为主。擅长运用简单干净流畅的线条,随形施艺,雕刻出弥勒或慈眉善目、或憨态可掬、或忘情大笑、或洒脱自由的形象。
在玉雕行业内,雕刻弥勒者众多,弥勒有千面,面面具万象。但能真正雕刻出这位欢喜佛灵魂和特色的玉雕师,还是在少数。
杨少春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师从有“侯弥勒”之称的国家玉雕大师侯晓锋,2014年学成出师于南石皮弄成立杨少春玉雕工作室。杨少春的弥勒深得师父侯晓锋的真传,完美继承了“侯氏弥勒”特有的肥头大耳的风格,但其所雕弥勒又不仅局限于师父传授的技巧,而是赋予了弥勒以自己的理解与喜好。
第一眼看到杨少春的弥勒,就想到了“治愈”这个词。
出自他之手的弥勒,无论何种形态,或佛头、或包衣、或侧卧、或站立、或蹲坐,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有着纯稚的微笑,眉眼间溢满了欢喜。粗浓的眉毛打着结,弯弯的眼睛发着光,宽扁的大鼻子透着福,还有那饱含笑意的嘴角和浑厚的下巴,甚至会让人看一眼内心就情不自禁的开心起来,如此治愈系的弥勒佛,足以给人单纯温柔的感动。
当被问及“如何使自己的弥勒更有辨识度?如何去创新弥勒题材?”
杨少春是这样回答的:“玉雕作品真正的灵魂在于玉石本身,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不用刻意为了提高辨识度去做什么,只要把自己心中的弥勒形象雕出来,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对弥勒更深的认识,那呈现出的就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
“弥勒有千面,唯笑意不变。所以关于弥勒题材的创新,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动,只能在细节上下功夫。当然创新本身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如果灵感来了,那就记下来,如果没有灵感,也无需硬着头皮去做,不如低头沉思一会儿,让自己处在最舒服的状态去创作,那创作出的作品或许会有更大的突破,才会更具美感。”
“若要将弥勒表现出更多的俏皮可爱,就在弥勒的面部神态上做处理,我的设计就是打结的眉毛,这个创作灵感来源于木雕弥勒的形象。“
“若要将弥勒表现出更多的潇洒自由,可以在服装上做处理,包衣弥勒仰天大笑,圆融无碍,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若要将弥勒表现出更多的福泽满满,可以在弥勒手的表现形式上做处理,或抱个大元宝,或拱手作揖,象征着一团和气。”
这些都是杨少春对弥勒题材细微处的创新,他说只有平时多下功夫,多看,多思,多学习,才能在弥勒这种传统题材的设计上有所突破。
“我看同行优秀的玉雕大师做兽,那线条处理干净流畅,完全不拖泥带水,玉雕的真正魅力就在于此,我就想着如何把这个技艺用在雕刻弥勒上。”
在杨少春看来,从事玉雕这门手艺,必须不断成长,才能有所突破,创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大到艺术探索的道路,小到造型细节的创新,都需要永无止境的学与悟。
关于现在的拥有,杨少春表示很知足,更感恩。“感恩师父侯晓锋的传道授业、谆谆教诲,回忆起初入玉雕行业的那两年,学不会、枯燥、难熬、想放弃,如果当时没有侯老师的鼓励,也就没有今天的杨少春了,我也不会遇见一份职业,又恰巧是自己喜欢的,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此了。同时,也要感恩协会这几年给予的肯定和发展,授予了我‘苏州玉雕大师’的称号。”
关于未来的规划,杨少春表示,将不辜负“苏州玉雕大师”这份荣誉,做最好的自己,用最好的作品,为苏作玉雕的发展添光增彩。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