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一个小真理,很多地道的美味,往往都存在于路边摊,用文言文说,就是“苍蝇馆”,大排档里卧虎藏龙,米其林隐于街头巷尾的防雨棚,这市井之味能胜于国宴。

当然,吃路边摊可别矫情,握着卫生纸和痢特灵,咱不就是为了满足口舌之欲吗。坐在小马扎上喝一碗面茶,吸溜一碗热干面,或者左手煎饼右手豆浆,不用坐,在北京的南城呼噜一碗炒肝儿,嗑一碗米粉,撸一把小串,你吹你的勇闯天涯,

我喝我的小吊梨汤,“老板,炒拉条子加个蛋!”“老板,肉夹馍多放辣子!”“老板,我扫你!”

不说了,咽口水是轻,怕Cheng-Guan打电话。

路边摊也好或者叫地摊也罢,其实这个概念挺有意思的。地摊美食,地摊文学,地摊艺术,都散发着老百姓,最接地气的智慧和感悟。有时候,庙堂风雅和者寡,地摊风流拥者众。这没啥对错,就是过日子的不同镜像。分宾主落座是生活,围在一张圆桌前吃臭豆腐也是,这就像一片草地,任何形而上的花朵,都根植于此。

就说这路边摊美食,我老想起一个人,就是苏东坡。都知道东坡命名了很多菜肴,可很多菜都是源于无奈,比如著名的东坡肉,“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苏轼被贬黄州,俸禄有限,就吃便宜的猪肉,却创造了一种红烧肉的经典做法。

他所到一地,想吃的饱还要吃的好,那就只有就地取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知笋香”。贵的吃不起,山间野味烹饪得法也能吃的爽,什么东坡鱼、东坡豆腐啥的,虽不是玉食,也绝非黑暗料理,我认为东坡之美食,无所谓摆盘,场面,就是路边摊美食的一朵奇葩。

历经贬谪的苏轼,几乎是在“路边摊”的环境和心境下,创造出了,既有风味又有风骨的美食。风味源于对生活的热忱,风骨出自对世事的豁达。“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现在看,如果有苏轼这样的经历,估计很多人吃不下,喝不下,睡不着,那还不得郁郁寡欢,惶惶终日。但东坡先生没有沉沦,有酒有茶好好吃,无菜无肉吃荔枝。吃三百颗也不怕上火,心里窝火,以毒攻毒。这是玩笑了,荔枝真要吃这么多,东坡先生不得血糖高?苏东坡今时依旧伟大,才气不必多讲,心性与情怀,到是咱们当悟之处。

《香插·定风波》

努力拼搏半世,风调雨顺没那么容易,“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有这样的感慨,像你我这般,在一个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心中又何尝不会生出,多少个“TM的太对了”以做呼应。

奋斗一圈下来,追逐的其实就是东坡的心态,先求闻达,而后豁达。闻名难得尚能可取,豁然终生未必可遇。不管什么风波崎岖,咱得有那种,路边摊填饱肚子,无论明天是风雨还是晴,依旧奋起赶路的心智。

苏轼是这样,咱尽量这样。

《弘道济福》其上刻字曰:“明悟弘道, 纯阳子,重阳子,正阳子 东华帝君。”

那天我提一个问题:“刘海为什要戏金蟾?”一个网友回答:“有什么不对吗,不戏金蟾难道戏貂蝉?”挺好,让人读出了一份,活生生的豁达。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