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圆雕最能考验雕刻师的技艺水平,赏析一件优秀的人物圆雕作品可以从主题深度、材质运用、神态情感以及表现技法等方面入手。
《观音》 摆件 颜桂明 博观拍卖
此件观音由优质黄玉雕刻而成,黄色均匀,油润如脂,如此大体量且完美无裂的黄玉更是非常少见。观音面部刻画饱满,祥和恬静,目光低垂,嘴角内敛,沉稳端庄,发髻高耸,配饰飘逸。观音体态丰腴柔美,肩披锦带,繁华富丽,手臂丰满圆润,柔弱无骨。作品在雕刻上继承传统写实手法,体现工艺之美。
雕刻技艺按题材可分为人物、花鸟走兽和山水等。人物雕刻因其表现的难度、深度、广度被认为是最能体现雕刻师能力水平的题材。雕刻艺术按展现方式分为圆雕、薄意、浅浮雕、深浮雕、透雕或镂空雕等。圆雕因其360度无死角的欣赏体验而独具魅力。人物圆雕,是最具挑战性的题材碰上最全景的展示,其对雕刻者的能力考验不言而喻。
如何欣赏和评价一件人物圆雕作品的优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雕刻作品的共性和人物圆雕的特性两方面来判断。
什么是共性呢?首先看主题的深度。主题是否反映时代特征和人民的喜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逐步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们有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所以映射到雕刻作品的主题上,作品必须满足创新性和生活化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时代的进步。比如当下全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时涌现出来的白医战士,全面实现脱贫奔小康过程中的优秀农村指导员等都是符合时代特点的题材。
寿山石《达摩》 傅鼎一收藏人物整体飘逸感强烈,契合达摩祖师的神话传说。刻画细致的卷发、稍带西域特征的面颊、修长的手指与俏皮的古兽相映成趣。
共性之二是材质。选用的雕刻载体是否恰当,对人物圆雕作品来说十分重要。比如,在雕刻人物的脸部等关键部位时,材质的颜色、纹路都必须均匀和谐。细腻的和田玉、绿松石和纤维致密的小叶黄杨木都是上等的选择。优质、稀有的材质对提升作品的市场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同样是憨态可掬的弥勒佛形象,用檀香紫檀雕刻与用崖柏雕刻,价格就相差悬殊。用羊脂玉或天空蓝的瓷松雕刻,价格就更是一路飙升。市场上、雕刻界一直流传着“好料用好工”的理念,就是对材质的珍惜和尊重。当然,现在有少数精英玉雕大师正在用普通,但是特点鲜明的料子,创造出撼人心魄的作品。关于材质在雕刻时起到何种程度的推动作用,争论一直在持续。在优质天然雕刻材料日渐枯竭的今天,提升雕刻水平和技艺显得迫在眉睫。
特性是什么?人物圆雕的特性就是如何表现作品的精、气、神和运用怎样的技法表现塑造360度全景式的体现。人物区别于花鸟走兽、山水风景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神态和情感。神态和情感是人物雕刻作品的主线。脸部、躯干、四肢、衣物的所有细节表现都要切中这个核心。笔者认为应该从脸部、手足和衣服褶皱三个维度来欣赏和判读人物圆雕作品。
首先是人物的脸部,传统的雕刻工匠通过从师傅处学得的经验,在开脸时都有一套耳、眼、鼻、口的固定比例。但是,现代圆雕作品一定要有创意,必须打破常规,突破千人一面的程式化风格。适当调整五官位置和比例,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形成十八罗汉般嬉、笑、怒、骂的众生相。达摩未必闭眼沉寂,钟馗未必怒目圆睁,观音未必和蔼慈祥。脸部表情是人物内心的反映,额头的状况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眉毛阐述着喜、怒、哀、乐,眼睛反射出心灵的光辉,鼻子表达着主人的情绪,嘴巴隐藏着奥秘。夸张的耳、鼻、眼、口造型会让雕像充满魅力、过目不忘。面部是人物微表情的集中体现,在日常沟通时,超过一半的信息是由面部表情和动作体态传递的。雕刻者要紧紧抓住对象片刻的内心流露来主动刻画,人物作品才能传神、传情、达意,感染欣赏者。
和田玉籽料《山鬼》 摆件 吴德昇 此件作品秉持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德昇大师一贯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精髓,以绝佳的和田玉籽料雕琢而成。山鬼体形舒展,体态肥腴妖艳、婀娜多姿,人物雕刻比例和谐,画面层次分明,空间感十足,体现了吴德昇传承中华玉雕工艺精髓,并贯以西方雕塑理念,在人物造型方面精湛的玉雕技艺。工艺繁复适当,弧面彰显玉质温润,无论是整体的情境还是细节的流畅,都彰显这是一件工料双绝的作品。
其次是人物的手和足。这里说的手主要指手指,足主要指脚趾。众所周知手指和脚趾的雕刻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物比例失调。西方有许多专门描绘手部的静态素描和油画。五个手指的相对摆放位置,手指与手掌、手臂的相对关系,都传递着人物的内心世界。平静、喜悦、愤怒、或是忐忑不安,我们称之为微表情。这成为现代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雕刻的重点和难点。把手指雕刻好了,就等于给作品加分。人物的脚部通常是雕刻者想尽一切办法要回避的东西,原因在于雕刻过程过于繁琐。如果雕得不生动,可能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结果。大多数雕刻作品都会延伸人物的衣服来遮盖住脚趾。笔者认为,传神的脚趾刻画与手指一样,绝对是额外的加分项。
第三项是人物的衣服褶皱和配饰。刻画飘逸的衣服褶皱是一个聪明讨巧的表现方法,会给观者一种迎风而立的感觉。既增加了人物作品的立体感,又使固态的雕像活了起来,具有生活气息。宋代中国人物画十分擅长表现人物的服饰,来突显自然界大气的流动,即“风”对人物的影响,间接地体现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风”大概是所有物体中最难通过画幅笔墨或雕刻刀来表现的东西了,但衣物的飘动却能展现“风”这一千古难题。细致的衣服褶皱和配饰刻画还能够反映出人物的职业、境遇和生活环境,为共性主题服务,做重要的补充说明。比如,一苇渡江的达摩势必会带上一只装酒的葫芦;相貌丑陋但内心善良的钟馗一定会牵上几只小鬼;笑眯眯的刘海常常戏着一只金蟾;笑看人间的大肚弥勒通常会驮着个大布袋。
独山玉《拔萝卜》 摆件 张克钊 玉神公司作品来自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克钊。该组作品反映了时代特色,在拉长的比例场景中展开叙事,人物三三两两,表情天真,动态活泼,让人忍俊不禁。
综合上述三点特性和两点共性就可以给一件人物作品赋予分值,以100分为满分,共性两点每点20分,三点特性总共60分,其中脸部表情占30分,手指和足部刻画占20分,衣服褶皱和饰品刻画占10分,所以“20分+20分+30分+20分+10分=100分”,构成了人物圆雕作品最通用的评价方式。
当代的人物雕刻由于工具的长足发展和人工费用的递增,纯手工的作品,显得更为珍贵。数控精雕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原本耗时耗力的雕刻艺术变得轻松而准确。老一辈雕刻师的精湛刀法面临失传的考验。纯手工是有温度的,雕刻者传递着自己的情感,观者感知到了,便有了共鸣和跨越时空的沟通,最终达成精神世界的共识。这种意会是雕刻作品价值体现的最高境界,超脱任何量化的指标。总之,在笔者看来,评价一件雕刻作品,99.9%的分值依靠标准和规范去判定,剩下0.1%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谓神品,则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共鸣和回响。随着老一辈工艺大师的逐渐远去,纯手工雕刻技艺势必会成为一种独门绝技,成为新时代的顶级奢侈品,让众多民众仰望。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