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玉究竟代表什么呢?当我们看汉字的“玉”字,是王身上挂的东西,到了当代却又不是,那玉到底对于中国人来说代表什么呢?你又知道多少?众所周知,篆体字中王和玉是一个字,我们再看今天的‘玉’,王上加一点,我们理解就是王的身上带的东西”。
“我们再看皇帝的‘皇’字,是白、玉两个字。”所以,从造字的角度来看,玉,就是尊贵和权威的象征。因此,玉,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例如,我们经常把玉放在嘴边,形容女孩子漂亮,就叫:“亭亭玉立”,形容某个男人长得帅就要说:“玉树临风”。还有我们常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种气节,意思是不会为了私利出卖原则。我们还常说一句话,就是有了矛盾,要化解,叫“化干戈为玉帛”,玉和帛过去都是国家之间作为礼物赠送的“国礼”,这也反映出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玉文化,早就融入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有没有买玉,有没有带在身上,玉文化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如道德,气节、修养。
玉对我们中国人的这个重要性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崇尚玉。
在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吃。当时人们是无法理解闪电、打雷这样的自然现象,内心非常害怕!他们以为打雷就是天神发怒了。
马未都说,最初对玉的的崇拜实际上是人们寻求内心的安宁,从物质上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玉,从一开始就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需要,不像其他宝物是随着生产力提高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就像钻石,它的价值仅仅体现在稀缺性。
所以,玉一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是用来通神的。
人们希望通过玉和天上的众神沟通交流,以祈求神明的保佑,所以,最初的玉,是人和神进行沟通的媒介。这个时期的玉器文化我们一般叫做“神玉文化”。
当人类慢慢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因为玉的温润、坚硬的物理特征,人们逐渐赋予了玉道德的含义,玉文化进入了”德玉文化”,皇族、商人、文人争相戴玉,以表示自己的节操、地位。这个时期基本形成了后来中国玉文化的完整体系,玉开始跟道德捆了一起。
所以我们说玉有五德,“仁义礼智信”。我们就说说这个“信”字。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最虚无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毕竟有“人心隔肚皮”嘛。那么怎么来表现自己的诚信呢?一定要有礼仪感,要盖个章.古时候的中国人一度是认章不认签名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也是受玉文化的影响。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算起,一直到清朝末年,国家的信誉都是用玉来表示的,黄帝的印章叫“玉玺”。国家的最高权力一定要用玉玺来体现,从不用黄金或其他材质的玺。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也可以从我们汉字造字来解释。《说文》这样解释,“以玉为信”。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瑞雪”这个词,它的原意应该为“信守承诺的雪”,承诺的对象是谁呢?一定是祈求降雪的人。我们知道,古代农业靠天吃饭,有时候很长时间不降雨,降雪,地方官甚至皇帝就要主持仪式,祈求降雨,如果真下了雨,人们就认为是“上天守信用了”,这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后来引申为人与人之间、君臣之间的一种信任关系。
这种信任关系,就用玉来表示。因此在中国的玉文化中,玉不是靠它的美丽或稀缺性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我认为玉代表的就是中国人,它的价值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玉本身的物理特性与圣人对君子要求非常像。有句话叫做,“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意思是“说到君子,就像玉一样温润”。也就是说,在孔子那里,玉的温润就是君子的品性。
现在有些人买玉,先看白不白,再看有没有皮,再看有没有毛病,对于是不是润,却不是很重视。其实,玉对于中国人如此重要,关键就在于它非常温润,如君子。我们常说的玉质感,说得也是玉润不润。
接下来我要讲的可能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现存的玉都有什么玉种,它们有什么特性。我主要以配饰玉器为例讲一讲目前比较流行的玉种。
首先我们先要有一个概念,这是玉石业内一句话,叫做,“一红二黄三白”。
这是一句老话。古人认为最好的是红玉,其次是黄玉,再次才是白玉”,现在有些人认为白玉是最好的,其实是不对的。
现在最好的红玉已经没有了,被开采光了,黄玉,也基本上消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黄玉都是青海黄口开出的山料,我这里说的黄玉,外观看起来跟鸡油一样,它的黄色明亮艳丽,浑厚,这样的黄玉基本上已经枯竭了。红玉、黄玉没有了,我们现在都在玩白玉,等到白玉没了,我们只能玩灰白玉。
我在这里提醒下大家,最近十年白玉的开采量超过了过去几千年开采的总和,大家只要到和田去看看,几百台挖掘机在河床上挖,这种开采几乎是毁灭性的。
玉龙喀什河上几乎已经看不到玉料了。我想说的是大多数人喜欢的白玉,也仅仅是玉的一种,像上面说的有色玉种同样值得收藏。这样就可以看出,有色玉也是非常珍贵和重要的。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