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来自自然界的玉石,大多都存在瑕疵,完美的玉极少。美玉在雕刻之前都是普通的石头。所以有有美玉不琢,无以成器。美玉的材料往往会带有颜色很重的皮色,这在很多人眼中就是瑕疵,一般在雕刻都要将其去除。但是有很多匠心独运的雕刻大师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作,反而将瑕疵成就一件独特的佳作。

国宝品鉴《桐荫仕女图》玉山子

这种工艺在叫做巧色巧雕。大家对此可能有一定的了解。其中非常出名的乾隆时期桐荫仕女图玉雕,这原本是一块羊脂玉材质级别的籽料,中间的玉被玉工取出一个玉碗之后,就剩下一个玉皮的废料,同时中间还有一条缝。苏州籍玉匠不忍心丢掉,最后突发奇想雕刻了桐荫仕女图玉雕。以当时雕刻的圆洞制成桐荫垒石,用沁处琢成门洞,仿佛门内透出一线微光,巧夺天工,这件作品匠心独运,却又不露出丝毫匠气,乾隆爷也为这件作品倾倒。

巧色雕刻因形就势,根据颜色进行雕刻。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法。

1、对有瑕疵的玉料俏色巧雕

很多玉料表皮会有存在一些毛病,需要有瑕疵处理。优秀的玉雕师一般会在表皮上构思出要雕刻的图案,这一种角色处理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如果处理得好,还是可以出一些精品。通过图案设计雕刻弥补创意的不足。

2、玉料的特殊形状同时皮色的玉石巧色巧雕

很多玉石有独特的形状,同时皮上也会有一定的其他颜色。这是优秀的女教师,一般通过对玉料的分析,看其适合雕刻合成器型,同时在此基础上构思俏色巧雕的创作方法。这样经常容易出现很多惊喜,雕刻出来的东西都惟妙惟肖。

3、去除部分瑕疵后玉料的俏色巧雕

玉料基本都会有瑕疵,在雕刻的过程中有很多瑕疵要处理掉。这种技法是“抛脏俏色法”。去掉部分亚瑕疵后运用巧色巧调,同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4、根据玉料原色的俏色巧雕

玉料有各种形状色泽之地。有时玉料本身就有其独特的颜色。这时优秀的玉雕师都会以玉石本身的颜色,去进行俏色巧雕。玉料的颜色与生活中的花草树木、鱼虫相似。这样的作品浑然天成,极度容易让人喜爱。比如黄褐色的做成蝉、鲜红色的做辣椒等。

5、运用玉料皮色厚薄的俏色巧雕

玉石的皮会根据厚薄有不同的变化,玉雕师正好利用这种厚薄的颜色变化去雕刻。这样的作品层次分明,质感极强。

6、玉料色彩反差明显的巧色巧雕

有的玉料颜色差异比较明显。玉雕师正好利用这些颜色去进行雕刻,这样出来的作品色彩丰富,轮廓清晰。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

7、通过皮色过渡的俏色巧雕

有的玉雕师在表达自己作品的主题时,非常注重印象效果。经常以主体和预料基地之间有一层过渡空间。很多玉雕师在这个过渡空间一般都是用玉的皮色进行自然过渡。起到一个渐变的作用,用这样的作品来呈现出山水风景,有非常好的呈现效果。

当然在很多创作过程中,上面的方法并不是单独在应用,经常是多种方式把运用到同一件作品当中。玉石的形状和皮色是定型了有限的,但是艺术的创作思路是无限的。在不变中寻求变化,追求卓越是俏色创作的最高纲领,从而做到因材施艺。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