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都说和田玉“水深”,深的不是石头,是人心。一个没有统一标准的市场,玉石的优劣贵贱,只能凭经验口耳相传,于是便出现了很多“专家”“大神”,嘴里念着似是而非的玩玉经验,享受着被初学者捧上神坛的虚荣感。可是,那些老生常谈的玩玉经验就一定对吗?人云亦云的说法经得起实践检验吗?今天就怼一怼那些常见的“半吊子”说法:

image

源头价格低

现在早已不是信息不对称的时代了,一块料子出来以后,在北京能卖什么价,在苏州又能卖什么价,阿达西比你都清楚,籽料行情高涨,产地价格高于消费市场,戈壁料捧着钱买不到精品,山料则需要赌料、加工才能流通,很多好料流转几个地方若干手后又回到了产地,如果你觉得源头能捡到漏,欢迎来新疆南疆走一走。

证书落款

和田玉一般都有鉴定证书,可打质监局电话,或上网查看编号是否是真的,证书只能说明它是一块玉,具体是什么玉就不清楚了,必须是国家权威机构出的鉴定证书才可靠。在这个假证书频现的市场里,证书早已变得形同虚设。有个红色印章落款的作品,好像总会让人觉得比较名贵,也很受玉友们的喜爱。虽然在石头上落个红色款识确实雅气,但落款证书这种方式已经被玩烂了,款识代表不了产地、品质、作者,苏州落款50元,石佛寺最便宜的3块,即便真是名家,决定石头真假的,也是人品,而非款识。

image

火烧头发

其实这种“烧头发验玉”的方法在民间流传很久,但是太不靠谱,按科学的角度说,这其实就是热传递的原理。发丝没有烧断是热量快速转移原理,玉石是热的导体,导热性非常快,所以发丝没有被烧断。但是当火烧发丝达到一定的燃点时,发丝也是会烧断的。而且除了和田玉以外,只要表面光滑,将头发丝绑紧,很多材料都可以让发丝烧不断,像玻璃,不锈钢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试一下。

水滴法

比较神奇的方法就是水滴法,方法就是: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示为上乘玉质。反之,水滴在上面很快消失的是玉质很差的玉料。因为,玉料质地致密,不易吸水,石头的结构疏松,容易吸水。真相看起来似乎没有毛病,但稍微一想就会很离谱,这也是运用物理张力原理。实际上,如果你滴的水小的话,在很多东西上,都可凝聚,这个就和古代的滴血认亲一样不靠谱!即使是一块石头能吸多少水?又不是水泥,而且玉质与滴水毫无关系。所以这个方法——很扯淡。

image

刀刻法

真玉比较坚硬,用刀划刻无痕迹。假玉器往往比较软,用刀划刻可见刀痕。”真的是这样吗?真相是吃不吃刀跟压不压手是一样的道理,很多石头用刀也划不动,不要听信不吃刀的就是和田玉的说法。和田玉摩氏硬度达到6.5左右,拿小刀在上面划一下一般不会留有痕迹,而如果是玻璃和硬度较低的玉则会留下痕迹,但是现在很多仿料也选择一些硬度高的玉石,同样会不留痕迹。此外还有种划玻璃的做法,说能划动玻璃的就是和田玉。但其实能划动玻璃很正常,很多玉种都能划动玻璃,玻璃也有很多种,其中有许多是无法追踪的!而且一些价值比较高的,料子细腻的,人家也舍不得让你这么划。而且也不建议通过划玻璃的方式检测。

石头能出油

这个说法是和田玉盘久了会出油,所以越盘越润,但和田玉不是五花肉,再怎么盘也不会自造油脂,“石头冒油”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看起来油和摸起来油,都是源于玉质和打磨,如果你觉得表面真的油乎乎粘手了,那是你蹭上了自己皮肤的油脂,洗洁精洗一下立马回原形。

瑕疵会消失不见

很多人会说有的和田玉上的瑕疵,在盘了一段时间之后不见了,但其实裂纹不会自己愈合,肉里面的棉和僵也不会被你盘消失,这都是由于汗液和油脂沁入,或者表面包浆使其肉眼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了而已,看不见了不代表不存在,亿万年形成的东西不会在人的手上轻易转变。

image

镂空技艺高

镂空的作品,总给人一种工艺繁复,难度超高的感觉,但事实上大象无形,好工好料的东西大多是四两拨千斤、润物细无声的,不会锛凿斧锯全部招呼,透雕往往是为了剔除料子上的毛病,好料不必炫技。

籽料已枯竭

这个说法已经十好几年了,真实情况是籽料枯而未竭,有生之年,常挖常有,蛮荒之地,储量丰富,老把枯竭论挂嘴边的,要么是重金做市的庄家,要么是跟风作势的商家,再就是人云亦云的玩家。

白度分等级

白度分等级没问题,问题是每个人分的等级都不一样,并且永远没有统一标准,“一级白”的意思是这石头挺白,“脂白”是白的很,“一级半”是青灰的比较明显,“1.2级”是说一级不敢说一级半不甘,“二级白”就完全是蹭白玉热度的青玉了,所以不必问白度几级,靠谱的玩家看种头,靠谱的商家给你不同光线下的照片,让你自己品味。

舌尖鉴别法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是不是传说不知道),说以前的找玉人习惯舔一舔(也有说法称这是南疆人传统的经验),辨别下是不是籽玉,籽料的话有涩的感觉。真相是玉有涩感是有道理的,但问题有两个,一是随随便便从地上捡一块石头舔的话也会凉凉麻麻的;还有就是有多少藏友敢去舔,还有人开玩笑说,撒点糖是不是效果更佳~所以,这种特殊的接触和田玉的方式还是不要去尝试了。

俄籽也是籽

从形状、皮色、肉质上看,俄籽和籽玉没有多少关系,更接近于山流水,多数俄籽只是借着籽的名卖个俄的实,更有无数假皮滚料混杂其中,成天鼓吹俄籽,心态不正。

青海料会变灰

这是个讹传了很多年,并且现在依然在讹传的说法,都说青海料盘玩久了会变灰,但谁也拿不出有力的实证,青海料带久了变灰,是由于表面的包浆、尘垢在水透的光感下的映射,不信你温水泡泡,毛刷蹭蹭,超声波洗洗,再不行重新抛个光看看。

按克论价格

这种行为貌似专业,实则刻板,克价至多是一个估价参考,把件克价400,戒面克价4000,这很正常,普品克价300,精品克价30000,这也很正常,过分纠结克价是否合理只有两个结果,买大克数普品或俄料高仿。

image

听声音辨别

网上你也许还看到过这种方法:和田玉由于质厚温润、脉理坚密,所以在敲击下声音清脆、洪亮,而同样形状的杂玉、石料就不能。还有的说拿两块相同的玉对敲几下,如果声音黯哑则不是和田玉,和田玉的声音比较清脆、像钢一样。真相是我们来说说这种荒唐的方法有几处不合理的地方:首先怎么才算是“声音清脆、洪亮”,其次敲击和田玉跟敲击石头其实是没有差别的,大家可以去敲一块石头听听是什么声音。最后一点藏友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用两块玉对敲,和田玉的硬度虽然很高,但也是比较脆的,如果是比较大的磕碰的话,很容易对和田玉造成损伤,大家切勿模仿。

掂重量

听完声音,就该掂重量了,有些商家会看起来比较郑重其实的说,真玉器放在手里掂一掂,和田玉较沉重、实在、厚实,一般比其他玉石重,假玉器掂起来基本上手感比较轻飘。真相这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商家的一种骗人伎俩,虽然有一些石头的重量确实比和田玉要轻,但像一些独山玉、阿富汗、大理石等等,它们的密度跟和田玉差不太多,手头的重量跟和田玉也相差无几。即使手感上不差,也不能断定它是籽料,俄料、青海料或者是山料。和田玉的压手感是需要很多的经验来判断的,所以一般也不要听什么声音,掂什么重量,听那些天花乱坠的故事。

image

只要和田玉一日是大家把玩、收藏的热门,很多“半吊子”的说法,就一日不会终结,而在这些“半吊子”说法的背后,不是一心想忽悠人的商家,就是人云亦云的玩家,真心希望大家一不要想着“捡漏”,二不要听人忽悠,擦亮自己的眼睛,练好辨玉、识玉的真眼力,比什么都强。以上可以当成一个简单的参考,但真正的辨别和田玉还是要从玉质、结构、皮色、毛孔、雕工等多个方面综合来看。鉴定和田玉没有哪种方法是简单又特别可行的,真正要成为高手的话,还是要多看多学习。

image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