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涨潮曾在《幽梦影》写道:“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人无癖,则庸庸然百无聊赖,生命寡然无味。人有癖,功夫花在所癖之事上,物我两忘,不是高人,便是妙人。“诗魔”白居易咏道:“人皆有一癖,我癖在书章”。
大玩家王世襄一生癖好无数,大鹰、蟋蟀、明式家具......为了驯服大鹰,他六七夜不睡觉,把鹰熬到听话为止。为了抓蟋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带着干粮在山野之中伏三五天。还翻阅历代蟋蟀谱,逐字逐句地改讹勘误,编成堪称蟋蟀百科全书的《蟋蟀谱集成》。
人人皆笑其冤,他却自得其乐,“大凡天下事,必有冤,始有乐。倘得来容易,俯拾皆是,又有何乐而言?”梁启超说得好:“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所以,人还是要有癖好,以此为趣,快乐度一生。
无癖,则无深趣。
一个人若没有癖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便如一口干涸的古井,在庸常的时光里荒芜,了无生趣。而有癖好的人,对生命有一种执拗的热忱,专注于一事一物,从中得到无穷乐趣。于是,琐细庸碌的生活也变得生趣盎然。
人的一生,总要有些爱好。
有人寄情山水,有人痴迷吟诗作对,有人沉醉于各类艺术,还有一种人,却为和田玉如痴如狂。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播出后,大家又对乾隆皇帝开始了新一轮的吐槽,嫌弃他的“农家乐”审美。可吐槽归吐槽,乾隆皇帝可以算是中国爱玉第一人了。
这么说吧,现在故宫里珍藏的玉器,有一半都是乾隆的。到晚年的时候,他个人就已经藏玉上万件。甚至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民间宠玉、爱玉的热潮,推动了玉文化的发展。后来,乾隆被称为“玉痴”皇帝,用“痴”字来形容,只能说明——爱玉。
从古至今,玉文化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不管你有没有买玉,有没有戴在身上,它也影响着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不管你够不够了解,提起玉,潜意识总是会想起美好的事物,它像是那些传统观念一样深入在我们心中!
现代玉的属性是商品,同时也是艺术品。
爱玉之人,爱其玉质细而温润,也爱它的内外一致,是大自然的珍宝!而玩玉是一件赏心的乐事,以欣赏、喜爱为先,有了癖好就意味着养成日常的生活习惯。凭着初涉玉海的几许新奇、几分虚荣、几点炫耀,入门后便开始了量的积累与竞争。
在构建自身收藏品金字塔的塔基的同时,也在无意识中酝酿着日后各自不同系列的形成,久而久之与玉也有着深厚的情感。说起来更像是一种文化消费,就像是看一场电影,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人的一种审美追求、情感寄托、自我肯定。
而玩玉就是人本质中深情的流露、性格里的真气的物化。在很多人心目中,和田玉即是如此吧。人生何其短,择一事成癖,择一玉终老,足矣。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