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蝉的起源
蝉,是一种昆虫,虽其貌不扬,但是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古人云:“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它所特有的高洁清廉、羽化成仙的特性,为世人所推崇,亦是中国传文化的一个象征。因此蝉的形象很早就出现在了被人民用作精神及文化寄托的玉器上,并且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仍然延绵不绝。
蝉大体上分为三种:佩蝉、冠蝉和唅蝉。佩蝉,即作为配饰佩戴于身上的装饰品,顶端有牛鼻形穿孔便于穿绳佩戴;冠蝉,一般装饰于帽子或顶冠正中的装饰物,背部有穿用于将其镶嵌或缝缀在帽子上;唅蝉,即葬玉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作口唅使用的玉唅,置于死者口中作为填充物,一般没有穿孔。佩蝉和冠蝉是一般作为装饰物,用以美化自身形象及彰显身份地位;唅蝉作为葬玉,则更多意义上代表了了生者对于死者灵魂不灭、羽化重生的愿望与夙求。
中国的玉文化和玉器使用历史源远流长。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使用范围已经非常的广泛。玉蝉被最早发现于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兴隆洼遗址中,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已经发现的制作年代最为久远的玉蝉,开创中国史前玉蝉雕刻的先河,但是并不多。
二.殷商时期玉蝉的发展演变
商代是我国奴隶制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商代的制玉业发展迅猛,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玉文化。殷商时期的玉文化达到了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继良渚、红山玉文化的第二个高峰,同时也是玉蝉雕刻发展的重要阶段。商代早期的甲骨文以及中后期的铭文中都留有许多用玉的记载。这个时期的玉蝉主要被发现于殷墟的各遗址墓葬中,如安阳殷墟妇好墓、殷墟西区墓葬、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墓等,其他地区如山东滕州前掌大商代墓、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浚县新村商墓、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等也有发现。
三.西周时期玉蝉的发展演变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玉石业在继承了殷商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加蓬勃的发展。西周时期的玉蝉多发现于墓葬中,如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六号墓、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墓、河南平顶山北滍村两周墓地一号墓、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陕西长安沣西墓葬、河南洛阳北窑西周墓等都有发现。另外一些具有蝉形纹饰的青铜器也有发现,在信阳狮河滩西周墓中就有出土带有蝉纹的青铜器。
西周玉蝉,在造型和纹饰上部分继承了殷商的特点,嘴部和眼部与殷商玉蝉基本相似,头部为略弧顶或平顶、嘴部较尖,正反两面均有纹饰,且较为繁杂。稍有差别的是,雕刻技法和琢工较殷商时代更为娴熟,可以见到西周特有的“一面坡”琢工,这时期线条由殷商时期的多短直线少弧线,变为多弧线而少短直;头部多平顶,眼睛位于头顶两侧但 西周“一面坡”雕刻玉蝉 突出于头部以外,双翼明显,并且两翼之间有线条隔开,两翼的上侧和背部的线条成倒三角形。
三.春秋战国时期玉蝉的发展演变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共计 550 年,是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生产力高速发展,科学文化空前繁荣以及各种学术思想兴起与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巨变,对于玉器的要求也从原来的注重礼仪转向视觉上的美观精致。这一时期出土了许多玉蝉,如浙江绍兴 306号战国墓葬、洛阳凯旋路南东周墓、山西侯马上马墓地、山西长子县东周墓等。 这个时期的玉蝉与西周时期玉蝉的雕琢方法基本一致,但是造型有所不同,纹饰相比之前更为繁复。春秋时代墓葬出土玉蝉数量很少,玉质的打磨抛光非常平整,整体的设计造型更向写实的方向发展;所使用的阴刻线较浅较细,但纹饰较为繁复,眼睛在头顶两侧,颈部较高且有纹饰,不再是简单的几条平行刻线,用以区分两翼的刻线非常明显。
四.汉代玉蝉的特点
汉代是我国玉石业与玉文化高度繁荣和鼎盛的时期,玉蝉这一器形和其文化在两汉时期的重玉之气和厚葬之风的影响下得以迅猛发展,成为了当时葬玉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汉代玉蝉的原料材质
由于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西域地区特有的矿产玉石资源,如 昆仑玉以及新疆和田的优质玉材被大量的引进汉朝境内,极大的丰富了汉代玉器的材质来源。我们目前已知的汉代开发利用的玉石资源有蓝田玉、玛瑙、绿松石、昆仑玉、石英、翡翠、岫岩玉、南阳玉、琥珀、萤石以及各种彩石及砚石等。
2.汉代玉蝉的造型纹饰
两汉时期的玉蝉造型,头部有平顶和弧形两种,平顶多见于西汉早期,弧形多见于东汉、魏晋时期,头部略窄于整个蝉体;眼部突出且独立于蝉体之外;两翼合拢,末端呈分叉状;蝉体呈中间厚、两边薄的中间凸起状,背部有清晰的阳刻线,一直延伸到尾部,尾部及两翼呈一个凸起的三角形;腹部有平行的弧线组成的伸缩纹;玉蝉多无穿孔,偶尔有穿孔的多为垂直于蝉体贯穿的通天穿;尾部较尖锐。在纹饰方面,线条简单,流畅自然,棱角鲜明,简洁有力;使用阴刻线区分出头、肩、腹、两翼等部分,线条以直线为主,偶见弧线;用来区分两翼的刻线较粗,腹部刻有平行的弧线的伸缩纹,背部及两翼大多光素无纹。
3.汉代玉蝉的雕刻工艺
汉代的玉蝉绝大多数都是圆雕的作品,部分继承了战国时期的雕刻技法,整体结构布局对称合理,雕刻工艺简洁凝练,刚劲有力,刀刀见锋;线条以直线为主,偶有弧线,简单流畅,但它有两条线上下交锋形成的八字形,尤其是两翼更为明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汉八刀”工艺。
4.汉代玉蝉的使用功能
汉代玉蝉按照使用功能来划分的的话,大体上分为三种:佩蝉、冠蝉和唅蝉。佩蝉,即作为配饰佩戴身上的装饰品,顶端有牛鼻形穿孔便于穿绳佩戴;冠蝉,一般装饰于帽子或顶冠正中的装饰物,背部有穿用于将其镶嵌或缝缀在帽子上;唅蝉,即葬玉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作口唅的玉唅,置于死者口中作为填充物,一般没有穿孔。佩蝉和冠蝉是作为装饰物,用以美化自身形象及彰显身份地位;唅蝉作为葬玉,则更多意义上代表了了生者对于死者灵魂不灭、羽化重生的愿望与夙求。由于两汉时期盛行厚葬之风,葬玉体制高度发达,因此这一时期出土玉蝉绝大多数是唅蝉。
5.汉代玉蝉的造型分类
汉代玉蝉在造型上大体分为 三类:A 类基本属于圆雕作品:眼部独立成形并突出于身体之外,背部用阴刻线区分出头部、肩部和两翼;头与身体之间有较为明显的界限,两翼略长于尾部且尾翼较为尖锐。此类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可称为完全意义上的圆雕玉蝉,不仅背部及两翼雕刻精细,腹部也微弧形隆起, 在腹部还有弧形伸缩纹,胸部有平直短线连接而成的折叠纹;另一种则仅背部仅经过雕刻,腹部平滑并无纹饰。这一类圆雕的玉蝉口唅出土发现的数量较多,质地优良,做工精湛, 线条流畅,是汉代唅蝉中的精品, 也是汉代玉器中的上上之作。
B 类玉蝉的雕刻比上一种简单, 背部被阴刻线刻划出头部、肩部与两翼,头部基本呈平齐或略弧形, 眼部一般不太突出。头部与身体之间多用一或两道阴刻的横纹区分,两翼多与尾部等长并不突出,腹部平整无纹饰。
最后一种 C 类玉蝉的雕刻最为简单,大多仅略具蝉形,头部仅略刻数刀, 有的甚至仅以一道阴刻的横线区分头部和躯干, 背部中间起脊呈“Y”字形,两侧斜坡表示两翼,更加简单的则仅在背部以倒三角形的脊线将其分割为三部分,分别代表头部与两翼。此类口唅横截面近似于三角形, 发现数量也较多。
五.汉代玉蝉的地域分布特征
在两汉时期的墓葬中,蝉形口唅是较为常见的随葬玉器。无论是随葬品繁多、结构复杂的大型墓葬, 还是陪葬品较少、结构简单的小型墓葬中都会发现玉蝉的踪迹。从目前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来看,其分布地域较广,北达内蒙古巴彦绰尔,西到青海西宁,南达广西,东至山东胶东半岛,范围十分广泛,几乎覆盖了两汉时期全部的汉朝疆域。除考古发现所得之外,传世的玉蝉也有相当数量。蝉形口唅不仅功能十分明确, 并且极具时代与地域特征。在归纳总结了两汉时期玉蝉的分布规律时发现,玉蝉的发现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
一是陕西关中地区(陕西境内西安、咸阳、渭南等地),二是山东南部及江淮地区(山东南部、江苏安徽等地),三是河南中原地区(洛阳、郑州等地)。在西汉早期的墓葬中,西安龙首原汉墓、徐州后楼山汉墓中有玉蝉出土;在西汉中晚期以后,玉蝉的分布地域范围越来越广:最北方有内蒙古的巴彦淖尔的沙金套海及纳林套海汉墓,最西方有西宁上孙家寨汉墓,最南方有广西北海合浦西汉木椁墓,最东方有山东莱西董家庄汉墓,但这两个地区发现玉蝉的数量仍然占绝大多数。上表所列出的158件蝉形口唅中,仅陕西中原地区就有64件,是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鲁南及江淮地区有47件出土,这两地区所出土的玉蝉合计占据总数的三分之二。河南中原地区发现的24件玉蝉,并且年代全部都是东汉以后。根据以上数量分布可以表明:两汉时期玉蝉的流行始于陕西关中及鲁南江淮地区,而后逐渐影响到周围区域;东汉以后,河南中原地区作为国家新兴的中心,玉蝉也被大量使用。
六.汉代玉蝉的文化内涵及传承寓意
玉蝉在两汉时期作为葬玉口唅和配饰被广泛使用并且经久不衰,是有其特定的文化因素及历史背景的,与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统治阶层的政治方针、以及当时儒家及道家思想对于人们意识观念的影响都是有极大关系的。
1.品性高洁,独立于世
蝉初为爬虫, 生活于泥淖之中, 破茧而出如同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脱壳羽化,食露而生,切合了古人对于品性高洁这一思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儒家思想赋予大众的“君子”形象的标准。
2.脱胎换骨, 羽化成仙
蝉,是一种很普通的昆虫,但是在中国古代先民的心目中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蝉产卵后,幼虫并不会马上被孵化出,而是要在地下蛰伏三年,才能从地下破土而生,经过蜕皮才能成为成虫。
3.子孙昌盛,后代绵延
蝉繁殖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符合古人注重多子多福,希望子孙后代延绵不断的心理倾向, 因此“蝉”这一寓意在古代还具有强调种族繁衍的重要意义。在两汉以前就有出土了一件蝉蛙结合的的玉雕实物,此器一面雕蝉形一面雕蛙形,而蛙是古人注重生殖子嗣的重要象征,这也充分显示了古人赋予蝉在子嗣绵延传宗接代观念中重要的地位。
4.永葆权力,世代富贵
由不同时代的出土文物可探知,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对于统治者、权贵阶级而言,它象征着权力与财富的永世传递,所以无论是礼器还是墓葬器物都多有蝉形或蝉形花纹作为装饰,只不过在不同用途的器形上其纹饰特点略有不同。
总结
玉蝉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玉器形制,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寓意和“羽化成仙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自上古时代以来常被用作装饰佩玉以及丧葬用玉使用;而蝉形纹饰也因其灵活生动的形象和高洁美好的寓意在青铜器及陶器等众多材质的器物中被广泛应用。汉代是我国古代玉器文化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我国玉石业与玉文化高度繁荣和鼎盛的时期,玉蝉这一器形及其文化在两汉时期的重玉之气和厚葬之风的影响下得以迅猛发展,成为了当时葬玉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汉代玉蝉充分反映了两汉时期高超的制玉工艺、等级鲜明的用玉制度、奢侈华丽的丧葬习俗、渴望永生追求得道的人文思想、富庶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坏境、不同地域风俗文化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自对于西域的控制力衰弱,国力的后腿,玉蝉的文化也渐渐衰弱。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