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疆地区的和田,是历史上有名的优质玉料产地。和田的玉料多呈鹅卵状,谓之「籽玉」。

image

image

其玉由暴雨从山上冲刷入河中,表皮和棱角已在涌动的激流中剥离和磨损掉了,仅存玉核。故其质地缜密、细腻,色泽纯净,硬度高。

清代时,琢玉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特别是乾隆时期,琢玉主要集中在苏州、扬州和宫廷造办处玉作。乾隆皇帝的御题诗就曾提到过:

「于阗采玉人,淘玉出玉河,秋时河水涸,捞得璆琳多,曲躬逐逐求,宁虑涉寒波。」

image

《红楼梦》第四回形容贾府的富贵气象,只用一句画龙点睛般的赞词:「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玉石向来是华夏文明中备受推崇的圣物,但曹雪芹在赞扬的措辞中特意强调玉的颜色,显然表明白色的玉非同一般。而黄金是世界公认的宝物,此诗却将白玉凌驾在黄金之前。

image

古人谓玉有五德: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君子必佩玉,以玉之德之美要求自己,衡量自己的道德行操,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把玉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为玉德,便是君子之风。

image

古人常从小佩玉,「古之君子,必佩玉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有些玉已跟随主人一辈子了,从感情上来讲,此玉对其主来说已然无价了。

image

作为德行的一个寄托,玉的细腻、温润、光亮、晶莹等特性让古代的礼学家很容易把「君子」所应该具有的正直、谦逊、虚怀若谷等品质与其一一对应。

自古以来,君子就有「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友爱风尚,「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和「锐廉不挠」的进取精神。

在《诗经》里便有赞美玉与君子的诗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image

古语有云:「玉不雕不成器。」

白玉雕有如此美态也是经过了一系列的仔细碾琢。从一块璞玉到一件玉雕,必先相玉。

相玉者,观玉之形容、品貌也。如此之后,方能确定如何雕琢这块璞玉。

其后乃为划活,勾心中形貌于璞玉之上,实为玉雕碾琢过程中最为关键之举。

再后即为琢磨,有铡、錾、冲、压、勾、顺等工艺,以水、金刚砂为介质,用铊一点一滴琢磨而成。

白玉雕之美在乎于形亦在于神。形之美,观之即知,为人惊叹。

时有白玉雕并未有着极为精致的外观、巧妙的构造,只有寥寥数笔,保留下了白玉天然的形状。

这并非是雕刻师雕刻技术不精,只是雕刻师心喜于白玉天然形状之美,不欲多添刻意。

此时若是妄自将人工雕琢的形貌强加于白玉之上,才是真正的暴殄天物。

雕刻顺势而为,沿纹理所行。虽是琢刻不多,但是花费心思却是着为不少。

形神相合的白玉雕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感,令观者心神皆沉浸其中,无法忘怀。此间种种感悟,可称得上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