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

在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

玉由原来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以至于最终发展成为一种崇高品质的象征,即所谓“君子佩玉”。

古代玉器纹饰多样,

有相对简单一点的,

也有复杂的吉祥纹。

学习古人的纹饰变化,

对玉器欣赏及现代玉雕工艺

都会有很大的启发。

随着时代的演变,玉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玉器的纹样形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美,

最终成为了中国古代工艺艺术史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image

玉九螭璧 明

关键词:谷纹、蝌蚪状

谷纹

谷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形如倒写的e字母。

谷纹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

到战国时期发展为逗号字样,

如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

image

尖凸谷纹

多先以两到三对平行线定位,再剔地形成半球状单元,

最后沿浮雕单元之轮廓依形加琢一道谷纹。

战国中期至西汉的谷纹皆为清一色大小相若谷粒状纹样单元组成。

image

谷纹玉璧 西汉

扁矮谷纹

浮雕单元作微凸曲面状,上阴刻一道浅细谷纹。

单元纹样个体较大,尾部较长且个别作回勾状,排列不甚整齐。

image

零星出现现于战国早期,在战国中期较为流行。

image

“长乐”谷纹玉璧

平面阴刻谷纹

雕工粗犷,纹样单元大小不尽相若,线纹边缘多有毛刺歧出,排列不甚规律。

image

在战国中、晚期广泛流行。

image

龙形玉佩和谷纹璧 战国

蒲格谷纹

在以三组宽深的平行线作六十度夹角分割减地所形成的正六边形凸面(即蒲格)上,加琢短尾谷纹而就。

各单元纹样间多有分割遗留的三角形纹,分割线痕比较明显。

image

流行于战国中晚期至西汉;

但战国中晚期之蒲格谷纹,不及西汉时期者分割、凸起明显。

image

image

谷纹玉璧

《周礼·典瑞》的有“子执谷壁,男执蒲璧”说法。

玉器上的谷纹汉代以后就不多见了,宋代和清代仅少量制作,

但是琢工不如战国和汉代。

谷纹常与涡纹、卧蚕纹异名同称,事实上,三者之间确实区别不大。

一般来说,人们常把半球形谷粒或有萌芽线的谷粒称为“涡纹”

把具有粗壮圆实萌芽线的谷粒称作“卧蚕纹”。

勾连谷纹

勾连谷纹是谷纹向图案化发展的一种形式,

特点是将三颗谷纹用阴线连在一起,呈三角形,

每个三角形为一组,互不贯连。

image

image

勾连谷纹玉璧 汉

划重点

主要流行于战国和西汉时期。谷纹实为春秋时期的各类龙首纹简化、离析分解而成。它的出现与谷物没有任何必要的关联,谷纹的称谓实则后人望文生义所致。

关键词:圆钉、排列有序

乳丁纹

乳丁纹在玉器上琢出一个个排列有序的圆点

乳丁纹有可能是由谷纹变化而来的,出现在璧上,

通常代表天上的星星,宋代以前较少见到,明代使用较多,多装饰于玉璧和器皿

image

龙凤乳钉纹玉璧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

乳丁纹和谷纹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突出的圆点,取名“乳丁”,

正含有感怀生命起源的涵义。

常见于战国秦汉。

image

乳丁纹壁 汉代

image

乳丁纹玉璧 汉代

乳丁纹除了为美观和装饰外,也源于原始时代的母系社会,

乃繁衍和孕育后代的象徵。

关键词:连续回旋、圆形转角

云雷纹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

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image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

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云纹

云纹宛如飘浮在晴朗天空的云朵,

用细阴线雕出,隐约凸起,云朵排列极有规律。

image

image

云纹玉环 战国

双线云纹

image

勾连云纹

勾连云纹是云纹向图案化发展的一种形式,

特点是用阴线将“点”连在一起,互相贯通,呈一完整的图案。

最早出现于战国,西汉时期使用的较多。

image

image

云纹玉璧 战国

双头云纹

image

image

双头云纹玉饰

划重点

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

关键词:螭、连续排列

蟠螭纹

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

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image

image

蟠螭纹玉带饰 元

image

广州南越王出土 西汉

划重点

盛行于战国时期。各个时期的蟠螭纹各有不同。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关键词:蛇纹、单个排列

蟠虺(huǐ)

又称“蛇纹”。以盘曲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盛行于春秋战国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

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

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个别有作为主纹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

image

image

蟠螭纹玉带饰 战国时期

image

龙虺纹玉璜

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

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纹”。

划重点

盛行于战国时期。(蟠虺纹)是与蟠螭纹相似,但图案稍简化而龙体更鲜明的(龙)纹饰。盘曲的小蛇的纹饰。

关键词:夔龙

(kuí)龙纹

夔龙纹是传统装饰纹样,

夔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

也有记载说是舜的二臣名,分别指乐官和谏官。

image

image

玉透雕双夔龙纹佩 战国

image

夔龙纹大玉璧 西周

夔龙纹流行于商、西周青铜器及玉器上,

商代的白陶因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当时的青铜器,

因此也有印夔纹装饰的。

瓷器上的夔纹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如宣德青花夔纹罐、嘉庆青花夔龙福禄万代瓜棱形龙耳瓶等。

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关键词:兽面、庄严、凝重

饕餮纹/兽面纹

饕餮纹,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

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称呼。

image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

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

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

它是贪欲的象征。是龙的第五子。

image

玉雕饕餮纹饰 明

image

青黄玉兽面纹珮

饕餮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

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

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

与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研究者称为兽面纹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