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红根作品—非·常道
第十一届"子冈杯"玉石雕作品展,圆满地落下了帷幕,获奖名单也已悉数公布。
作为行业内专业的展会,"子冈杯"作品的评选,也反映出未来玉雕行业的风向。
在这次展会中,无论是参展作品还有获奖作品,青玉均占有一定比重。
获奖作品的评选,也更加关注作品的创意设计和雕刻工艺。
那么一件作品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被评为金奖作品呢?
首先雕刻要上有形,能够给人美的享受,令人赏心悦目;
其次背后要有意,能够引起观赏者共鸣和哲思,传达出创作者的思想观念。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玉雕师方红根创作的,这件名为非·常道的"子冈杯"金奖作品。
作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因,融合现代元素。
以"老子出关图"为题材重新创作,用不同材质的搭配和组合形式呈现。
和田籽料随形雕刻慈眉善目的老子。
身披飘逸衣袍的老子须目长髯,自有一种仙风道骨;神态祥和、微闭双眼犹如沉浸在道的精妙。
红皮巧雕残缺的"道"字,老子正在用手拼凑,整个画面意味隽永。
意在引发观赏者对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丢失、遗忘的思考。
整体用写意的手法表现老子的形象,契合"道"可见其理未见其形,深邃含蓄的内涵。
既突出作品的主题,也另观赏者浮想联翩。
青玉雕刻踏水而行的青牛。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故事为世人所熟知,青牛这一形象,自然与老子相伴相随。
低头的青牛脊背隆起,肌肉强健力量感十足。
蓄势待发的青牛蕴含着国人含蓄内敛,勤劳勇敢的性格特征、老子"不争""无为"的思想观念。
青牛脚下水浪自然流畅,优美的造型犹如吉祥的如意。
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漾漾水浪随着青牛的脚步缓缓流淌,流进传统文化深处,也流进国人的心中。
时空交错,历史一页页翻过,老子骑青牛随流水,变成历史的烟云。
南红雕刻手捧书籍的现代儿童。幼童手捧书本专心致志的模样,与老子拼凑残破的"道"字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老子象征着厚重的过去、深邃的文化;幼童代表着蓬勃的未来,代代的延续。
文化在手中传递,历史被深深铭记,虽然有所遗弃,但必然重新捡起揭示出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整件作品用全新的方式构建出传统文化的内涵,现代与过去的交织,表现出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审视、理解。
三种颜色的搭配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表现形式上,不失为一次创新和尝试。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