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玉文化在经历八千年的发展之后, 能不间断地延续到今天, 就在于每一个时代都继承了上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化、思想、技艺、美感之后,又有了新的文化、思想、技艺和美感出现。在今天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作为当代的玉雕艺术家,应该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把历史文明用新的载体和形式传承下去,并创新发展。

我认识马洪伟是从认识他的作品开始的。记得是在6 年前的一个宝玉石博览会上,一位玉器收藏爱好者,不容分说地把我拉到一个展柜前,问我:“这类玉器作品有没有收藏价值?”当我认真地审视了一遍所展示的青玉雕刻的青铜器系列作品之后,脱口而出:“有!”“为什么?”“因为这些作品有文化内涵、有创新理念、有精湛的工艺、有时代的美感!”

马洪伟的青玉雕刻青铜器系列作品,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尝试。他的意义首先是在于创新,用玉雕艺术的语言和形式来展现古老而又深厚的青铜文化和特殊美感,把古代的青铜文化和当代的玉文化相结合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与探索。

而玉雕工匠和玉雕艺术家的区别就在于重复玉雕工艺,艺术家使之精益求精,创新和发展了玉雕艺术。工匠生产出来的也许是批量的精美作品,大师创作出来的应该是具有新的审美理念和文化内涵的艺术精品,是在玉雕艺术中留下当今这个时代的记忆和符号的创作,是能给人们带来时代的美感与享受,并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的传世品。

世态万绪, 离不开一种定律, 没有这种定律社会的发展就会缓慢,这个定律就是传承与创新。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传承与创新,不适应市场不行, 完全适应市场也不完全对。适应市场的心态是什么, 是把握了市场的消费层面, 生产批量的大众化产品, 迎合市场的口味与需求,很难说这是高品质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作品, 我认为传承创新就要突破自己传统的审美理念及需求, 站在时代发展及时尚的浪潮中,把握当代的社会需求及审美趋向,追求一种新的最高境界, 这样的作品才能更好地起到一种引领作用,而且是能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艺术作品,才能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及收藏消费的层面上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作品在创作初期是否会被市场和社会认可,也许会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只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和价值观,给人们传递正能量的信息和带来美的享受,你的作品就一定会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 对于新的作品有一个了解、认识、熟悉和接受的过程也是正常的。新的作品也是在不断研究探索、逐步摸索完善中产生的,关键是艺术家要有这种创新的意识,有了创新的意识,才有成功的可能.

 传承创新的作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引领市场走向的作品( 研究创新),第二种是适合市场消费层面、满足大众需求的作品 ( 生存发展 )。我想,作为一个玉雕艺术大师,在做好第二种作品的同时应该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第一种作品。因为创新意识决定你的作品是否能够赢得更大的市场,决定着你的玉雕艺术道路是否能够得到发展、提高,走向成功。中国的玉文化在经历八千年的发展之后,能不间断地延续到今天 , 就在于每一个时代都在继承了上一个时代的优秀的文化、思想、技艺、美感之后,又有了新的文化、思想、技艺和美感出现。到了今天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 ,作为一个当代的玉雕艺术家,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己任,把历史文明用新的载体和形式传承下去,并创新发展。例如,可以用玉雕表达春秋时期道家、儒家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的时代跨越,使玉雕艺术达到一个新高度。工艺的高度是艺术,艺术的灵魂是文化 , 文化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思想、社会经济、宗教哲学、生活情感的特征综合。我们的玉雕艺术家就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在继承发展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发展现代玉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继续得到延续。使我们的中华民族文明得到进步、社会得到发展。马洪伟之所以创作出玉雕青铜器作品,一是在于他通过对古代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他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与门派层出不穷 ,追求精益求精。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也不例外 ,也发展到了一个顶峰, 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一个符号 ,为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奠定了基础。而在当今盛世藏玉的时代 ,我们用玉来表现青铜文化,用现代的工具和玉材来再现青铜文化 ,从技术上突破, 把握材料的特性和器形 ,把握纹饰的风格与美感 ,用玉这一载体来体现青铜器时代鼎盛的艺术。这么做,我们不但从工艺上要进行传承创新, 而且还可以借鉴古代传统艺术来发展和创新, 用玉雕艺术的表现方式满足人们对青铜文化的欣赏和收藏。 其次,是马洪伟对和田青玉特性的认识与理解,特别是将青玉的特性利用发挥到了极致。 古人很早就有“因材施艺”的理念,而“千种玛瑙、 万种玉”的现象,让每一种玉材都可能以最适合的题材来表现,这取决于玉雕大师的艺术修养和玉雕功底,以及对玉材的认识与理解。

   马洪伟用纯青玉来表现青铜文化,这种选择的确是恰到好处。青玉不但和青铜器的主色调相吻合,而且把青铜器的历史厚重感与沧桑感表现出来,微透的玉质感显得更加内敛、含蓄、 沉稳、厚重,在圆润的纹饰线条中把古朴的美与时尚的美巧妙结合在一起,给人带来一种很有品位的享受。各种纹样采用了圆雕、透雕、 浅浮雕、镂空雕相结合的多种技法,各类器形设计合理,比例准确,既尊重了原器物的文化元素,又合理地进行了新的构思与创作,使之富有时代感。使每件作品都富有内涵、巧异精妙、 清新活泼、生机盎然,反映了我国玉雕艺术在当代的审美趋向和审美理念,无疑对玉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做了有益的尝试。这种从传统的文化中吸取养分,获得灵感,用现代精湛的玉雕技艺、表现手法及审美理念,创作出这种完美的而且能传世的玉雕艺术作品,是值得我们肯定的。这既体现了当今活跃升腾的时代精神面貌,又使传统的玉文化得到继承、发展、 开拓、创新,同时,也展现了海派玉雕技艺的水平和玉雕艺术的创作理念,堪称玉雕传统艺术与时尚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马洪伟的玉雕艺术能走到这一步,经历了一个艰难和痛苦的过程。他从上四年级时开始喜欢涂涂画画,用小刀雕雕刻刻,做自己的事。 从 1992 年开始学玉雕,1995 年,他带了六七个徒弟,尝试用玉雕表现青铜器纹样,从良渚文化玉器做到汉代乳丁纹、云雷纹、龙凤佩、 螭龙等,一一尝试。2000 年开始,他依次去了苏州的三个玉雕厂家学习深造。在第一个厂主要学习绘画,学习如何使线条准确流畅;在第二个厂,他熟悉了每一类作品的要求和对工具的应用,以及深浅、韵味、整体审美等概念;在第三个厂,他主要了解了作品每个步骤的制作要领,如,绘画线条不能有丝毫差距,在创作中想象出作品的动态感、灵性。

2001 年,他开始自主寻找发展方向,真正开始了他的探索与追求,并初步向汉代风格的纹饰、动物方向发展,经过几年的琢磨,在工艺水平提高的同时,他体会到了:

学习玉雕艺术首先不能急功近利,要抛开周围的环境干扰,专心研习;要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还要树立主观意识, 以打造精品为最终目的。

但是在2005 年,他的方向判断却出现了失误,错误地认为当时的玉器市场是以量取胜,当时没有什么同行交流与评比、展览,自己也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只能根据当时的行情而生产, 又回到了以前那条以量为主的路上,走了不小的弯路。

到了2009 年,马洪伟开始静下心来,分析自己这么多年在做些什么?什么作品自己最擅长?应该怎么做?通过总结反思,他觉得自己应该去外面看看,开阔一下眼界与思路。于是去了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的各个古玩城,产生了自己的想法——用玉来做青铜器!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这个方向,原因有三:

一是当时国内很少有人在做这方面的工艺, 市场广阔;二是想对自己工艺的复杂性进行一次挑战;三是自己多年积累的基础一直没有离开他那套青铜器全集,对古代青铜文化,特别是对春秋时期青铜文化由衷地热爱、敬畏、仰慕和感叹。

他觉得,那么精美的青铜器物,如果能用玉做出来供人鉴赏,一定会大受欢迎。于是他就挑选了一块和田青玉,也没有考虑做好了能不能卖钱,做了个青铜器的“匜”试试看。做好以后自己感觉比白玉还好看,正好此时“子岗杯”在进行评奖,马洪伟用这件作品参评,竟然获得金奖, 接着又在北京的“天工奖”上获得了银奖。

   马洪伟的玉雕青铜作品系列巧妙地运用了青玉玉材的特性,结合了青铜文化的概念,既体现了青铜器的厚重感、沉稳感,及线条纹饰的清晰感,又突出了庄严、神秘,及青铜器文化的特殊美感。这种感觉提升了青玉的价值,也提升了作品的价值,传承了青铜文明,创新性地用玉制作青铜器,挖掘了青铜文化,也体现了当代玉雕艺术的特点。

青铜器的金属质感与玉的温润是不一样的, 怎样用玉来体现青铜器的钢硬,首先自己要在心里找到这种感觉。马洪伟就用剪刀在薄铁皮上剪出图案,贴在器形上,找到那种和玉吻合之后的干净、利落、钢硬,找到这种审美要求的技术标准,把玉做出了青铜器的质感,这种感觉就是技巧的创新。

“仿”本身就是继承和传承,如果没有传承,就不能很好地展现古代青铜文化。当然,也要在这种玉质的青铜器中溶入当代审美理念,并把玉质的美也体现出来。传承这种概念包含两种意义:一是对艺术的追求心态,二是对金钱的心态,两者的方向不一样,产生的传承效果也就不一样。传承创新是什么?传承就是延续传统的文化基因,创新就是做出属于这一时代的作品.


  这些玉雕青铜器作品的内涵,就有着我们的文化自信、幸福基因,有着吉祥、安宁、健康、长寿、富足、进取、永不言败的真理。我们要敬仰文明,寻求一种“基因”来了解自己,领悟其精妙,积极进取, 传承出古代优秀文化,再结合时代精神面貌,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马洪伟说,他刻苦钻研的态度与执著追求的理念, 从前四年的动摇到这三年的稳固,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肯定与同行的鼓励,才一如继往地走到了今天。他要在传承青铜器文化与玉文化的结合方面做一些研究和探索。

  青铜器文化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玉文化有八千多年的历史,这两种文化融合了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思想、道德、智慧、信仰、追求、理解与个性,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可以挖掘、发扬。马洪伟的艺术,是古代文化与当代工艺的对接,能够产生中国独特的语意表达。祖先留下了这些遗产,当代玉雕人要传承、创新,实现从工匠意识达到艺术境界的转变!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被誉为青铜时代。特别是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用铜、锡合金铸造的各种青铜器物,是王侯贵族进行宴享和祭祀的礼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和使用的,它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作为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古代青铜器并非百姓日常普通使用品,也不可能在市面上进行买卖。而将青铜器用玉雕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但难度大,而且是一个挑战。不但要求玉雕大师对青铜文化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还要求玉雕大师必须有熟练的玉雕技艺,而且对玉料的大小和质量要求也更为严格。特别是要表达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与神韵, 这是很难把握的。

  马洪伟的青铜器玉雕艺术作品不仅纹饰细腻新颖,而且结构复杂、造型灵动,形神俱佳,工艺十分精湛,富于写实感。特别是将青铜器的器形由厚重变得轻灵,造型由威严变得精巧,手法由神秘而趋于写实,装饰纹样也变得易于理解和更接近于生活,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端庄为一体,堪称玉雕艺术的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他不仅在大的器皿件上如酒器、食器、水器等器形上比例把握合理,纹饰疏密得当,而且在小件器物的雕刻中也处理得十分精妙。使一些生活用具,如,灯、炉、熏炉、杖首、梳、线盒等精美无比,青铜兵器与乐器也是他的创作主题,无论是刀、剑、戈、矛、弩机、甲胄,还是铃、铙、钏、鼓等,经过他的创作,都呈现出一种爱不释手的美感,十分惹人喜爱。在传统的青铜文化中,融入当代的审美理念及美学元素,既保留了古代青铜文化的丰富内涵,又符合当代人的视觉美感,达到了传统与时尚、历史与今天、古代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使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文化走进了现代人的视野,也满足了现代人对青铜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形成了马洪伟个人的玉雕艺术风格。

马洪伟,生于 1975年,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海派玉雕特级大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传承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苏州市民间工艺家,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中区文化产业重点人才,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吴中区文艺家协会理事,苏州技师学院苏州传统工艺技术传承玉石雕刻专业企业教学咨询官。1992年从事玉雕专业,并专业用玉来制作、演绎青铜器文化,使古韵和现代审美有机结合,在古人的艺术构思、工艺特点、技法运用等前提下,推陈出新,不唯古,也不一味求新,走出一条不同于他人,独具个性的发展之路。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多次获得各类金银大奖。

  (文章刊登于《天工》2017年第1期)

                                                                         编辑:张玉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