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玉雕行业前 我放过羊、当过工人、做过建筑小工

我出生在玉雕之乡南阳镇平,94年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下学后,在家放过羊,在丝绸厂当过工人,到郑州的工地上当过建筑小工,什么苦都吃过,几年来过得十分艰辛。年少的我曾想过,自己这一生,将会与谁擦肩而过?未来,将会有多大发展?

玉雕名家张全保:宛派玉雕大师的道法人生

表哥,启发人

97年,我走访亲戚与表哥见面,滔滔不绝地倾诉自己的路,谈到这几年来各自的艰辛。几日相处下来,从表哥的玉雕生涯和玉雕的神奇里看到了未来。原来玉雕也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人生。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玉雕可以这样让人脱胎换骨。师从第一位老师学基础表哥走后,我去石佛寺大仵营玉雕学校学习,师从仵长云学艺。刚开始主要学习观音人物的雕刻、如何使用雕刻工具为主。师从第二位老师学习独玉雕刻经本村长辈介绍,有幸拜入恩师王东光门下,主攻独山玉人物摆件雕刻。

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了系统化地学习玉雕,从泥塑学起,慢慢深入学习理论,渐渐地,随着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渐入正道。平日里,王老师觉得我非常能吃苦、认真。循序渐进地,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这么多年一直感恩师父的教诲。那时候主攻独山玉,长时间学习,对玉雕从好奇转化为极度痴迷。渐渐地,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学习和创作探索阶段。

独山玉,可以称之为我的母亲石。当初做玉雕时,主要是在镇平这类玉种接触比较多,一干就是十几年。十几年来,学到了很多别的玉种无法体验到的雕刻手法,这也是独山玉特有的风格。跨越独山玉向紫绿玛瑙进军沉浸在独山玉的世界里,总想突破自己。后来有幸接触到紫绿玛瑙,感觉它色彩变化无常,质地坚脆。这或许能让我有越挫越勇的快感。也能让我在这个新玉种中,学到更多知识,符合我这种喜欢不断挑战自我的性格。

对于独山玉来说,我也一直默默地钻研学习。在独山玉和紫绿玛瑙中没有取舍,因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玉种都让我学到很多知识。也会把二者之间的经验更好地融为一体。做紫绿玛瑙也是想尝试一种突破。因为新玉种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只能在独山玉十几年的经验上寻求突破,从而达到多方面的综合提升。

如何看待师徒关系

2001年,我从广州回到了老家镇平,创业做玉雕。随着雕刻手法日益精进,一直到现在培养了许多学生。这,让我感到了一丝丝欣慰,也看到了独立创作玉雕的重要意义,在于传承、分享玉雕创作经验和成果。每每想起年轻的岁月,看着门下弟子每天都在努力的进步,总是无法抚平内心的激动。在我心中一个合格的玉雕师需要有工匠精神,不卑不亢,敢于尝试接收外界文化,让艺术跟随时代发展,有时代的痕迹。

如何看艺术与经典

不要因为艺术而艺术,不要有强加于石头的痕迹。修养是多元素的,修身、修心、修玉、修缘。需要一个开朗的心,方能容纳世间百态、人世炎凉。大于心,小于静!现在我处于正在认知自我放下的阶段,放下年轻时想追求的认知我内心需要的阶段。对于艺术,不会刻意追求经典,而是放下经典,潜心进入道法自然的艺术创作道路中。

如何看待玉雕和人生

对于玉雕行业,大家都觉得是一个高大尚的行业。其实,更多的是坚持。坚持过后,才有幸福,才有快乐。雕玉也是在雕刻人生、雕刻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态,就能雕琢什么样的作品。最终可能不是雕刻了,而是悟雕了!经过岁月沉淀的,可能雕刻的就是生活经历下来的艺术人生。

宛派玉雕大师张全保的道法人生(秦紫玉,紫绿玛瑙)

如何看待玉雕中的点睛之笔——玉雕手法

前辈和同行令我满意的作品很多,可能第一点就是艺术的生命力,在有了生命的基础上,那就是最好的手法了。手法自古以来,就分很多种,一个地方文化一种风格,一个生活环境一个风格。但最终,都是为了给艺术注入生命与活力。

如何看待玉雕创作

在创作时首先需要读懂玉的自身美,在雕琢时不要破坏玉的本质特点。剩下的就是我们自身文化认知与环境影响创作出由心而发的作品。古人琢玉的虔诚朴实与敬畏都融入在玉里面,只要用心去触摸去体会,就能感知到玉的温度与灵气。这需要我们当代玉雕匠人学习。随着现在工具的发达,我们更要借鉴古人,创造出更美更震撼的作品来。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