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河南省文化产业改革的前沿, 这里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玉雕之乡,这里是中华玉文化传播的航母基地,这里就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华玉都---河南省镇平县。
“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中华铁笔王——王玉敬就出生在这里。王玉敬,62岁,河南镇平人,亚洲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佛文化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新加坡新神州艺术研究院高级名誉院士,中原书院客座教授,中国伏牛书画院院士,长白山国际书画社理事、一级书画师,神州硬笔书法家协会高级书画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兼镇平联络处副主任,南阳书法家协会会员,南阳书画院院士,政协委员,南阳市首批优秀拔尖人才,双文明标兵,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南阳宝玉石协会理事等。
据王玉敬介绍,从他的高祖王明亮开始,他们家族就从事玉雕书画手艺。这门手艺不仅要求书画者具备玉雕工艺技能,还要具备书法和绘画的功底才行。因为玉雕是主体,书法和绘画是玉雕作品的再创作,进而达到三位一体。现存于中华玉文化博物馆的“百玉图”就是王玉敬家族几代共同完成的杰作。
玉雕书画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正值繁荣时期,但这门独门技艺也面临失传的危险。王玉敬说,他已年过花甲,视力、脑力、体力都在急剧下降,这门手艺对玉雕、书画水平要求都比较高,既花时间又费精力,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急于求成,沉不下心也俯不下身,王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时常哀叹:“这门手艺可不能在我这代‘断了线’!”可以欣慰的是目前,文化部门已经已将王玉敬家族几代传承的玉雕书画技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进一步提升保护规格。
在做玉雕艺术设计工作30余年中,创新进取,努力钻研,不断艰苦探索,终于成功地将玉雕技艺的工艺美与书画内涵的艺术美巧妙地结合起来,研制出一批批图文并茂的铁笑书画玉雕工艺。两者的渗透与揉合,用特殊的手法,更表露了书画的情趣和工艺的收藏价值。真正达到了工艺美和艺术美的至高境界,填补了国内的此项空白。为此省、市、县及地方领导、各界人士多次登门观摩、拜访并鼓励,1995-1996年间,中央电视台、市电视台、县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
他的盆景艺术超人不凡,去年在给美国客人制作山水盆景的照片已由民族画报刊发。他的毛笔、硬笔书法20余年来笔耕不辍,以行见长,锋发韵流,乐在书中,作品曾多次在香港、日本、北京、南阳等国内外大展中获奖并被收藏。特别在香港回归、建国50周年暨迎澳门回归“民族腾飞杯”、“东方杯”、“雪枫杯”、“穿洞杯”、“画圣杯”等全国大展、大赛中分别屡次得奖,并获得“20 世纪中国书画艺术家成就奖”、“20世纪德艺双馨金奖书画艺术家”称号。
在书画艺术领域成绩斐然、建树良多、影响海内外,为增进国际艺术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由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颁发给王玉敬“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大型铜质证书。
中、日、韩、美、菲、温、澳等中外20余家书法艺术协会组织联合签发的“国际著名书画艺术家”荣誉证书。
世界文化艺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是华人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获奖者均是国际、国内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领军人物。鉴于王玉敬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和重要贡献,以及在文艺创作和研究上的深厚造诣与国际知名度,在世界文化艺术金像奖评选中荣膺了华人艺术家的最高荣——世界文化艺术金像奖的最高奖“终身成就奖’’,同时授予王玉敬 “世界文化艺术五星级艺术家”的资质称号,并可优先加入世界文化艺术组织联合协会担任重要职务。
国际文化艺术联合会、全球华人艺术家协会颁发“中国最具收藏潜力艺术家”中华书法研究会会员,书法作品多次在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海外展出,被长白山国际书画社评为“国际壹级书画师”
作品屡见报端,并被多家台历社约稿人编,得到香港、泰国等多家艺术团体的邀请。作品已载入《跨世纪书画家风采录》、《中国东方艺术家》(人物卷)、《中国书画‘画圣杯’精品集》、《全国群众书画摄影大展优秀作品选》、《中国现代书画名家传略》(珍藏版)、《世界人物辞海》、《民族腾飞杯中国书画大展作品集》、《当代书画名家精典》等辞书。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