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祥和,物质的丰富,让玉雕成为时尚的艺术品,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成为赏玉人的精神食粮,也成为许多怀着对玉雕艺术渴慕与追求的朋友的热忱,希望得其门而入玉堂。但不少人对玉认识不足,对玉踟彷徨,无从下手,甚或焦虑、失望而放弃对玉雕艺术的追求。
一些人寄望于拜师学艺,从师傅那里学得一技之长。自古以来。中国玉雕的传承一直就是师授传承,以师傅为圭臬,扼杀了原来有着不同追求的独特艺术个性,同时使徒弟囿于师傅的风格派系,沦为一个守规则的学生。一些功利至上的学习者,拜师则为的是模仿或抄袭师傅的“全套招式”。在这些人的眼里,玉雕艺术沦落为“形而下”的“玉雕技术”,似乎玉文化、玉雕艺术和玉雕美学的全部内函就是玉雕技艺。学生们循着师傅的大门走进去,师傅手把手地教会了那种形同“复制”技术的玉雕技巧。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口传手授的玉雕技巧,成为人人进入玉雕艺术领域共享的一套“范式”。带着这套技巧而学成”出徒的人,可能距离玉雕艺术的大门越来越遥远了。或许可以这样说,学成出师之日,就是远离玉雕艺术之时。
一些人寄望于艺术教材,从美术技法中学到本领。且不说关于玉雕技艺的教材少之又少,人们只好求助于美术课本,素描、白描、静物、人体和雕塑等入门与技法的书本,对于那些想入玉雕之门的学生们来说,那些像是快餐面,可解一时辘辘饥肠,却禁锢了学生们的创造力,留下了许多后遗症。仅靠这些书本学习玉雕艺术,只能学到点皮毛的技术理论,而与痴心要追求的玉雕艺术梦想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
一些人直接进入了老师或师傅办的三个月、半年的速成玉雕培训班里,力求快速成才。课堂上,“教师”以自己的玉雕技法和作风去教人怎么雕山水、雕花鸟、雕瓶素、雕人体等,这些玉雕套式化了的技术、方法和应用,不知误了多少人玉雕艺术的理想。这样的荒唐事,这样的害人术至今仍在上演,“老师”的一家一派来为天下怀揣梦想的未来玉雕艺术家做“范本”,以至于玉雕艺术逐渐衰微,实为长长的遗憾。
拜师学艺,或是师从书中,大多都寻不到玉雕艺术的最高宗旨。也不知如何去自我追求玉雕艺术之门,而是直接依样画葫芦的方法以为这样就可以轻松得来艺术,成为玉雕艺术家。学习者认为这是艺术的捷径,教人者使人误入歧途,这似乎有点可悲。
我们知道,玉雕艺术家的“创造”之本事是“教”不出来的,教师或师傅教的那些只是一派定型化的玉雕技术,偏离了玉雕艺术之路。玉雕艺术之路是在前人观念和经验的基础上,以艺术创造为志业,以艺术创造为最高理想,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不懈努力追求走出来的,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玉雕艺术家。
我们为什么想去学习玉雕?你想把玉雕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认为它和厨师、司机、养花等工作一样,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但是这些谋生的手段不能等同于“志业“,只能说是职业。有人觉得玉雕艺术是消遣娱乐的一种,与玩牌、下棋、打球一样,是一种休闲活动。可这些休闲活动只能带来短暂的心情放松,是与艺术距离很远的业余生活。还有人认为玉雕艺术是高雅的,有点浪漫、潇洒、名利双收的高档职业。从事玉雕艺术是辛劳的,没有浪漫之言,追求艺术之路也可能遭遇种种挫折,也可能使人一贫如洗,名利双收的事或许不可能光顾于他。
如若要把玉雕艺术作为一种志业来追求,那是一种精神理想的追求,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职业、事业、实业等,是人生名利现实得失目的的追求。
如若追求玉雕艺术为人生志业选择,首先必须是认为玉雕是你的最爱,是你内心最喜欢的件事,是心灵的依托,是生命的凭借,这比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多实惠要高兴得多。其次,这将是你一生无怨无悔、赤心不改、永不倦怠的追求,它将占据你生命的制高点而一生欢心。只有这样,沉迷与恒心,是进入玉雕艺术殿堂的唯一途径。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