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玉雕与珠宝、风水直接有挂钩,所以它拥有着高昂的价值,自古以来都属于长盛不衰的发展市场。然而,兴盛的市场中又有许多鱼目混珠现象,就近些年在翡翠界被揭晓的“翡翠王子胡炎荣却不会雕刻”之大骗局一案;在今年某次展会上,国家非物质遗产玉雕代表传承人、中国玉雕大师宋世义也对行业乱象进行了痛揭:“玉雕行业以次充好、鱼目混珠、取世盗名的现象十分严重。”
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很多投资商也抓住消费者心理,对次品进行各种形式的包装后漫天定价。在过去不久的“双11”,如果有翻看或购买玉器或玉雕历史的,天猫/淘宝都会无意中通过各种渠道为你推送各种玉雕作品,作品后缀还有各种职称的大师署名,但究竟有几个作品是经过大师之手雕刻,亦或这些大师是否真有本事,估计不是行内人对到手的玉雕左摸右看是搞不清楚的。
一堆一堆的作品,一批一批的大师乱入玉雕世界。也许任何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有工匠传承问题的危险,但玉雕这一类非物质文化缺的也许不是拥有耐心的手艺传承者,而是公正公平下可持续发展的玉雕市场,否则会被我们自己糟蹋的一文不值。
《玉石生花——专访玉雕师梁文斌》(文/黎艺敏)
国人爱玉自古有之,所以玉雕工艺的历史同样十分悠长。不同的玉料在玉雕师的巧手之下变成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作品。而《今日设计》有幸拜访到一位玉雕师——梁文斌,听他讲述他和玉雕的故事。
▲梁文斌
结缘
梁文斌是广东省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他的工作室坐落在佛山平洲,地方不大,却十分专业,小小的工作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玉雕工具,在他的巧手雕琢之下一块块璞玉变成巧夺天工的艺术品,着实让人惊叹。2013年,梁文斌获广东省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4年参加广东省玉石雕刻大赛获第一名及获省技术能手称号和获高级技师职称;2015年,获得佛山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荣誉称号;而在今年更是被评为佛山市首届大城工匠,其他奖项不计其数。但获得今天辉煌的成就绝对不是凑巧,而是梁文斌近三十年来通过自己的汗水和天分,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虽然做玉雕已经很多年,但与玉雕结缘可以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梁文斌曾在象牙雕刻厂工作,在厂内学到了雕刻的基础。1988年,象牙厂倒闭之后,梁文斌开始接触玉雕,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开始只是作为学徒跟在师父身后学习,慢慢地开始自己琢磨并开始有自己的作品。
▲梁文斌作品
虽然玉雕流派众多,但梁文斌并没有十分固定的雕刻流派,更多的是根据玉质进行精准雕刻,做出活灵活现的作品,其根本原因大概还在他学习玉雕时的经历。在学习玉雕时,梁文斌辗转多地玉器市场,扬州、广州、东莞等都留有他的足迹。各地的玉雕风格和需求不同,像东莞市场面向香港,所以以雕件为主;而扬州玉器厂则更多以山子雕为主,著名的玉雕作品《大禹治水》就是一件山子雕;而佛山的近邻广州,作品则以小摆件和首饰为主。正因如此,梁文斌的雕刻风格并不固定,反而灵活多变。经过多地学习后,最终,在1999年,他来到佛山,在平洲开始了他多年的玉雕工作。
雕刻
作为一位玉雕大师,梁文斌有不少家喻户晓的作品。《龙钩》、《观沧海》、《金婚》、《独占鳌头》等,都是让人赞不绝口的精品。
▲梁文斌代表作《顺风耳》
在工作室内,梁文斌向《今日设计》展示了他近段时间做的一些作品。帝皇绿蛋面戒指、翡翠河豚、游鱼、豆芽等精美作品让人赞叹不已。梁文斌还拿出了一个河豚标本,这是他在雕刻时为了参考特地找来的,而雕琢出来的翡翠河豚和真是的河豚相差无几,精巧的鱼鳞和生动的形态让人感觉这就是一条活鱼,河豚的鱼鳞是凸起的,这数百个小凸起全是梁文斌亲手一刀刀雕刻出来。“和做陶瓷不同,做玉雕只做减法,一刀下去就无法回头,所以前期必须仔细做好设计和规划以免出错。”梁文斌拿着玉雕河豚跟记者说道。
▲帝皇绿蛋面戒指
当和记者说起现在玉雕市场机雕作品偏多的情况,梁文斌也觉得有些无奈:“现在做纯手工的不多,和机雕相比,手工制工本费而且耗时长,小件还好一些,大件玉雕的耗时是十分长的。像一件3cmx3cm左右的挂件,纯手工就要耗费一天的时间。”梁文斌说,“机雕和手雕不是很好分,但相对来说手雕更讲究精准度,雕出来的玉石也更有灵性,不死板,所以价格也高,所以还是有市场的。”
梁文斌对题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但多年的玉雕经验让他能在看到原料后就有大概的构思。一般来说,他的雕刻有一部分是根据客人要求,但更多的是根据原料进行雕刻。像他的成名作之一《金婚》,就是靠着玉石强大的想象,并通过多次设计最终定稿雕刻完成,据说,他在制作这件作品时正好去参加一场婚礼,在看到新婚夫妻时灵光一闪想到《金婚》这个主题。最终这件玉雕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叹。
▲梁文斌代表作《千里眼》
雕刻需要安定耐得住寂寞的心,需要有强大的想象能力,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梁文斌不是没遇到过瓶颈,但是正如他所说的:“雕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雕成前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真的做出来后其实是很有成就感的。”也正是这种热爱让梁文斌一直坚持了下来。
▲梁文斌代表作《金婚》
收徒
从事玉雕工作近30年的梁文斌很清晰的感受到工业进步给行业带来的冲击。“培养一个优秀的玉雕师并不容易。”梁文斌虽然自己收了5、6个徒弟,行业内也暂时没有断掉传承的危险,但对未来玉雕传承还是有些担忧,“一个玉雕师进门3年才能做一些作品,5年能独立做一部分作品,8到10年功夫才扎实才算正式出师。由于耗时长且不容易见到成绩,导致很多年轻人根本没有耐心打磨自己的技术。而且现在很多工序能直接用电脑完成,学徒只能做机器雕不到的工作,像打坯等工序就没法练习,少了很多练手的机会,基本功没有那么扎实,最终容易导致一些手艺的流失。”
如今,梁文斌在广州市城市建设学校受聘珠宝玉石雕刻班任教,当问起收徒要求时,他表示条件不多,一是要有美学基础的,这样能少走很多弯路,师父讲解起来也容易听懂;二是要有兴趣的,有兴趣才有动力坚持;三是能吃苦并且能灵活转变的。玉雕如同修行,皆不容易,而老一辈的手艺人逐渐老去,梁文斌也希望有更多的新鲜血液进入到这个行业里来。
未来
自古有“玉不琢不成器”的说法,无论是人还是玉,不经历打磨是没法成形成为精品,而作为打磨玉石的玉雕师,则是赋予玉石新生命的人。相信在未来,梁文斌这位出色的玉雕师一定会给更多璞玉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
▲梁文斌在雕刻
记者后记:《机器代替手工,消失的是手艺也是人》(文/黄常好)
“玉不琢,不成器”,这是祖先教导我们的道理,也是梁文斌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玉就像人一样,需要用心雕琢。纵观梁老师工作室,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奖杯和获奖证书,更是有些有价值的作品被有识之士收藏。那些作品于我们外行人而言已足够惊叹,更不说在行业内有多人能人异士对此啧啧称奇,但这些作品在梁老师“封手”以后还会有吗?
玉器市场良好,在科技发展的快速时期,以经济为驱动,玉雕的一部分工序已交由电脑绘图后进行雕刻,雕刻师傅只需在机器前看着机器是否在雕刻过程中出现误差即可。这样一来,节省了人力、物力。但是,机器所代替的那部分已让年轻学徒缺少了自己亲手打磨雕刻的机会,以及对于作品创作的想象力。
急躁的社会也让纯手工玉雕渐渐地往“稀有”道路上走。学好玉雕,可分三个阶段:3年、5——8年;8——10年。学习时间长,成效缓慢,让很多人静不下心来学习,坐不住冷板凳。老师傅们越来越老,新血液没有及时得到补给,老手艺得不到继承,让传统的雕刻手法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也让玉雕渐渐地失去了它本身的寓意。
手动玉雕工艺比较慢,雕刻的玉石为求精致,会根据所雕玉石的大小、精确度以及精准度,通常3——4公分的玉石就要花上一天半以上的时间去雕刻。虽然雕刻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但是却能造成有灵气的玉雕雕刻工艺品。而机器玉雕工艺造成玉雕产品价格低,且批量雕刻的东西比较死板,细节处理不清晰,边角往往会雕刻不到,也就缺少了作者赋予的美感。在满世界都是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中,仍有这么一群像梁文斌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他们坚持手工打造,为求精致,反复琢磨,所谓匠心独运,不过如此。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玉石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深刻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想,更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经济科技发达了,机器人出现了,先进的机器设备出现了,不管是我们能完成还是不能完成东西都由它们来完成了。但如此一来,还要人类作甚?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