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传统工艺传承者,无论居于百工中的哪一个门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传统手工与当代智慧兼而有之,眼界空前宽泛,这种与前朝同行迥异的禀赋,使得当代传统工艺传承者获得了更多的创新源泉。
在2010年,余勇的作品《二十四桥》荣获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百花玉缘杯”金奖;《荷花仙子》荣获中国工业美术精品大奖赛“艺博杯”银奖;《山水牌》荣获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金奖。这是对他多年积极探索的一种肯定,也是他不懈耕耘结出的硕果。
作为扬州玉雕界一名富有创新精神的玉雕师,自1992年进入玉器行业以来,余勇已经在玉雕行业奋斗了18年。在雕刻大师顾永骏、薛春梅、颜桂明的悉心指点下,他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作品在扬州及全国性的玉雕评比中屡获佳绩。
余勇既有着在上海求学的经历,也有着在扬州创业的实践。从他的玉雕作品中可以看出扬派山仔雕的影响,大量借鉴中国画的布局,“工艺上以阳刻浮雕为主,用写实的处理手法,十分丰富的刻画人与物、情与景”,作品表现细腻,线条简洁,转折有力,往往具有淡雅细腻的神韵。
玉雕世家,玉器传家
余勇的父亲和爷爷都是扬州玉器厂的玉雕师,从小就经常接触玉器的余勇对玉器有种深厚的渊源,这种渊源,不仅是余勇走上玉雕之路的引导者,更是他严谨务实态度的缔造者。高中毕业后,因为父亲的缘故,余勇就进了玉器厂做了学徒工,那个时候的余勇对玉雕并不是很感兴趣,用余勇的话说就是纯属的“上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复的工作使他也渐渐的感觉没有多大的人生乐趣。后来,余勇的父亲开始手把手的指点他,教他玉器的文化和玉雕的技艺,渐渐的余勇开始对玉器产生了兴趣,对技艺也开始有所感悟。他说:父亲的指点在我玉雕启蒙生涯中起到主导作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可以说,没有父亲孜孜不倦的教诲,我也不可能走上玉雕之路并有所成就。
90年代初期,余勇被玉器厂选拔劳务输出到深圳工作,在一家香港合资的玉器厂工作,在深圳工作时期,余勇遇到了他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上海海派玉雕大师颜桂明。那时候的余勇和他师傅颜桂明主要做翡翠雕艺,后来回到上海后,余勇才开始专攻白玉的创作工作。
“颜桂明大师在人物的刻画方面很独到,在继承传统玉雕风格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新与思想,在保有清代人物玉器造型之外,融入了精细的现代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性、工艺性。在颜桂明大师这里学习了三年,可以说是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学习经历,提高了我对玉雕工艺的理解,加深了对原料的认识。”
三年学习结束后,余勇回到扬州创业。刚开始,他什么题材的玉器都做,市场反应也比较好,但慢慢地,他发现了问题的存在。“我逐渐感觉自己没有特长和看家本领,这对一个玉雕师来说是很大的问题。”经过对自身各方面条件的分析,他决定将玉牌和手把件作为主攻方向,打造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
在上海学习了几年后,余勇辞别颜桂明大师回到扬州开始从事自己的玉雕事业,在这期间,余勇受到扬州玉雕大师顾永骏、薛春梅等大师的指点,对扬州玉器的雕刻技艺和风格有了很大的理解和领悟。从余勇的玉雕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扬派山仔雕的影响,特别是在构图上,大量借鉴中国画的布局,“工艺上以阳刻浮雕为主,用写实的处理手法,十分丰富的刻画人与物、情与景”,他的作品表现十分细腻,特别是线条简洁,转折有力,寥寥数笔便可勾勒出诗情画意。
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淡雅细腻的神韵。
开拓“融合”之路
在采访过程中,对于作品的风格类型,余勇说的最多的一个字是“变”。当代的传统工艺传承者,无论居于百工中的哪一个门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传统手工与当代智慧兼而有之,眼界空前宽泛,这种与前朝同行迥异的禀赋,使得当代传统工艺传承者获得了更多的创新源泉。
在与玉打了十多年交道之后,余勇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海派玉雕和扬派玉雕融合起来,创造性的形成一种新的玉雕风格。余勇介绍说:海派玉雕简逸,线条简单流畅,精致细腻,现代性较强;扬派玉雕画意,大多以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为主,作品诗情画意,古典文化气息浓厚。我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作品既有传统古典之韵味,又不缺乏现代性,达到两种玉雕文化的巧妙融合。
“但是,这条融合之路并不好走。”余勇说,“开始的时候我的作品并不被人们所接受,因为‘扬州工’和海派技法影响深远,人们的欣赏角度不同,或喜好海派,或喜好扬派,对我的这种‘融合’并不是看好和理解。但是呢,事情总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我必须要在‘工’这方面达到海派和扬派的完美融合,做出优秀的作品来,这样,人们才会逐步的认可和接受你”。
为此,余勇还研究了牙雕、竹雕以及扬州传统工艺漆雕等艺术门类,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艺术技艺。也许正是因为余勇的这种坚忍不拔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促使他一次次的不畏失败和挫折,不断地寻找完美的融合点,加以深化和创新,“在尊重玉德前提下,大量运用空与实、疏与密、方与圆、光与毛、线与面等艺术手法处理,合理地完整表达出题材的统一性,在设计上注重它的文学性,故事性”,终于使作品得到公众的认可和喜爱。2005年,余勇作品《同僚》在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的“天工奖”评选中,获得优秀作品奖;2006年,在“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大赛中,他创作的白玉把玩件《裸女》荣获优秀作品奖;2008年,在扬州举办的“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大赛中,白玉《山水牌》获得“百花玉缘杯”银奖,白玉《吹箫引风壶》获得铜奖。2009年,作品《兰花瓶》、《俏色关公》(手把件)获中国玉石器“百花奖”(北京)银奖。
就在本刊记者采访的时候被告知,2010年,余勇又有多件作品喜获佳奖,其中《二十四桥》荣获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百花玉缘杯”金奖;《荷花仙子》荣获中国工业美术精品大奖赛“艺博杯”银奖;《山水牌》荣获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金奖。这些奖项是对余勇这么多年来不懈努力的创作一种认可,也是对他多年来不畏失败和挫折的勇气的一种回报。就向余勇说的:其实得奖的益处并不在物质上的奖励,而是能够看见公众对自己作品认可的一种欣慰。
美玉本天成
余勇的作品细腻精致,线条简洁流畅,讲究意境和画意,不仅有海派的风格,还有扬派的意蕴。山水、人物、花草都刻画的形神兼备,美感十足;祥云、焚香雾气不仅动态十足而且富有仙境飘渺之态。如《荷花仙子》,作者雕琢的仙子身姿曼妙,体态轻盈,秀足立在绽开的荷花之上,右手轻抚如瀑秀发,左手轻捻玉梳,表情温柔含笑,使人不禁如沐春风一般;远处山水在祥云中若隐若现,祥云之上的仙宫飘渺不定,让人如临仙境,忘而归之。余勇用简单的线条带着人们游了一场人间仙境,技艺精湛,匠心独运。
随着时代的进步,机械化在逐渐的代替手工劳动,很多人为了讲究效率,不惜花重金购买机械来代替自己的双手。但是余勇说,这是不可取的。那么多年来,余勇一直坚持手工做玉,他说:玉,是一种文化,玉雕是我们传统的技艺,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机械做玉太具有功利性,是对文化的一种浪费,而且享受不到雕玉过程中的乐趣,是不可取的。余勇他不仅自己是这么做的,他对他的学徒们也是这么要求的。他从来没有督促学徒们快速做好一件玉器,而是放任他们自己去领悟,去创造,去精琢。余勇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不断地在发扬和创新“扬州工”,从开始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做玉的懵懂少年,到现在为艺术而精益求精的成就大师,期间的失败、劳苦和快乐并不是每个都能了解的,但是,这种转变对扬州玉器文化和艺术的发扬和创新是每个人都能看见和钦佩的,我们相信,在这条艺术之路上,余勇必会光彩夺目。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