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当代北派玉雕的巅峰之作“四大国宝”,跟大家怀了一把旧之后,铺子觉得,很有必要跟各位继续絮叨絮叨中国玉雕南北两派风格形成的渊源。这个想法的形成,是基于“关于当代玉雕艺术中创新设计的探讨”的贴子中,铺子交代说有些观点会慢慢地跟大家聊,这一贴,就算先交代一下铺子眼里的“北玉”是怎么个意思吧。

“北玉”的概念,源于辽、金、元、明、清五代帝都的北京,基于宫廷设置的玉作、从各地征来的能工巧匠、从各地征用的最优玉料;仰仗五个朝代皇家制玉的积累;历经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洗礼,每个时代都为中国玉雕史奉献了无论从玉材质地、制作工艺、品种类型最高水平的玉雕艺术作品;并在明清两代,形成了以构图严谨、料实工精、雍容华贵的“北玉”流派风格。这一时期宫廷玉作及皇家贵族完整的玉文化理念,也对当代玉雕有着极深刻的影响。玉界前辈杨伯达先生曾经从玉材来源、玉器制作地、玉器制作流程、玉匠人员构成、玉器出产品类几方面,对清代繁荣鼎盛的北京宫廷玉雕业进行过详尽的梳理,铺子在此绝不敢班门弄斧。

铺子想表达的是,历经辽、金、元、清四个草原文化马背王朝,加上南迁而来的一个中原文化的汉家明王朝,在一个长达六百多年的岁月里,诏令天下能工巧匠到京城,为皇宫制作御用品,草原文化的勇于开拓、善于学习的精神与中原儒家礼制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从而使”北玉“玉雕工艺成为全中国玉雕工艺技术之集大成者。

image 
元代渎山大玉海

从上述几个朝代玉雕风格中,可以看到草原文化对“北玉”风格的深远影响。 西夏、辽、金、元玉器以花、鸟、虎、鹿和鱼水纹饰为主,而且以佩饰和嵌件较多。实用品有杯、洗、带板等;以鸟、鱼、兽等为题材的工艺品增多,由此可见,草原文化王朝在对玉器的制作中,融入了本民族的生存意识和乡土感情。

image 
元代青白玉卧羊
image 
元代青白玉花鸟纹嵌饰

以元代玉器的工艺特色为例,其一,玉雕材料多样化,蒙古族喜欢颜色好看的宝石,玛瑙,绿松石。元朝建立以后,蒙古上层接受了儒家文化,建立了以和田玉为主的用玉制度。但玛瑙、红蓝宝石的应用,对明清玉器的影响极大。其二,玉炉顶成为这一时期的独特玉器造型,并成为玉雕史上这一时期代表造型 

image 
image 

从北京十三陵出土的明代玉首饰可以看到,由玉石、黄金、宝石镶嵌而成。玉件则有金盖托白玉碗等。明朝做以中原文化为引领的汉家王朝,虽然志在全面恢复西周用玉礼制,但依然大量吸收了草原文化的审美影响,逐渐形成了强调做工和装饰的玉雕风格,开创了玉瓶、玉炉、玉执壶、玉花插、观音、寿星、弥勒、罗汉等前朝未有的玉雕造型。这不能不说,是大明王朝经济繁荣、文化开放、政治开明的一个侧面。
image 

明金盖托白玉碗
image 
image 
明白玉执壶

清代玉器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花样品种,抑或奇巧精致,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玉器工艺的巅峰。铺子在此想只详述一二个重要事件。乾隆二十四年后,乾隆爷亲自掌管造办处玉作和内廷如意馆,将原本裱画的如意馆增设”文史“、”画工“、”玉工“、”牙工“四处,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史学家、画家、工艺美术家,使得如意馆成为清廷最高级别的皇家艺术院,”玉工“以供奉待诏的身份在内廷走动。

image 

一个马背民族的皇帝如此痴迷于中原的文化艺术,直至提出了一整套治玉理念:端正俗样、崇尚师古,提倡画意、推广痕玉。在此,铺子只说说端正俗样和提倡画意。

所谓"俗样"即玉肆在玉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顾玉质玉性,制作了大量的样式庸俗、做工粗糙的大路货,同时"华嚣"之风盛行,一些纹饰浅浮轻巧,有失庄重大度的玉器涌现,被乾隆称之为"玉厄"。"崇尚师古"是乾隆为了扭转"俗样"的局面,同时也为表明其慕古意识而提出的,并且大批制作了仿古彝玉器,以推动玉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此思想指导下,乾隆后期大量仿商周到秦汉青铜器的玉器,客观上带动了玉文化的发展。同时他还提倡"良材不雕"、"古尚简约"的艺术准则。

image 
故宫藏清十二佩

"提倡画意"也是提升玉文化的一个重要措施,玉不但是一种珍稀物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其表现内容及手法与图画相似,故乾隆提倡画意,在制玉石山水时,将中国山水画精髓融入其中,写实写意相结合,如同画家追求笔墨情趣一般,如"关山行旅"、"大禹治水"都是以绘画为蓝本,雕制而成,并且充满了诗情画意,此种思想的推广,极大地带动了玉文化的提升,为后来玉雕山水制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image 
清大禹治水玉山子
image 
清秋山行旅玉山子
image 
清金庭标《关山行旅图》

秋山行旅玉山子可以说是“提倡画意”思想的完美体现,作品设计完全源于清代宫廷画家金庭标的国画“关山行旅图”。金廷标,字士揆,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鸿子。能绍父艺,亦工写真,并能妙绘人物仕女及花卉。善取影,白描尤工。亦能界画。高宗二十五年(一七六o)南巡进白描罗汉册,称旨。命入内廷供奉。所绘写意秋果及人物,皆得高宗题咏。入直数载,卒於京寓。

《石渠宝芨》著录了他81幅作品。而近期令我们重新认识这位宫廷画师的作品,却是他的另一幅宫廷画作 

image 
清金庭标仕女簪花画轴
     中国嘉德2010春拍“气象堂皇 宫廷艺术集粹”专场, 为乾隆时期著名宫廷画家金廷标的代表作品《听泉图》,《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经过近40次竞价,以4513.6万元成交
image 
清金庭标《听泉图》

行笔至此,列位已经看到,”南玉“流派的扬名之作”大禹治水“已经付出水面,”南玉“流派的话题也要登场了,在此,铺子想罗列一下本帖的一个发表索引,省的东拉西扯的,让各位大大看的晕头胀脑,关于南北玉雕风格形成的而历史溯源的脉络是这样的:

1.关于”北玉“流派形成的历史溯源:先以五朝帝都北京皇家玉雕的历史沿革,看北派玉雕风格的形成与特色;再从新中国北京玉雕厂的工艺流程的回顾,谈谈“北玉“玉雕艺术创新的几种可能。

2.关于”南玉“流派形成的历史溯源:从扬州山子”大禹治水“看”南玉“流派形成的中原文化情结;再从当代”苏作“”海派“白玉作品特色看当代白玉牌子的创新与设计。

3.鉴于话题内容比较庞杂,这个帖子的话题会分成四个章节,分几次发布,还望列位大大耐心观看,继续支持铺子的耕读贴,在此铺子再表万分感谢之意。

话题再扯回到”大禹治水“,此件令苏州、扬州玉雕名垂青史的作品,竟然是产生于一位草原马背民族皇帝对中原文化艺术的执着学习。从玉山刻文可知,图景稿本系根据清宫旧藏宋或宋以前的画轴摹绘修改而成的。乾隆帝制此器的目的是通过颂扬大禹治水的功绩,表白自己师法古代圣王之心,博取明君的声名,并以此显示国力的强盛。一个马背民族的皇帝,竟然要用一个关于水的汉文化传说,雕刻成前无古人的纪念碑,以彰显自己统御的丰功伟绩,乾隆爷令铺子百思不得其解的动机,也许要单开一个欣赏贴,去细细琢磨了。

应该说,作为皇家官办玉作的"北玉“流派的辉煌时代,到道光二年下令停止新疆每年玉贡开始,逐渐走入衰败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