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玉,揭阳工”,粤东千年古邑揭阳,是一个被镌刻在美玉之上的名字——以揭东区阳美村为核心的揭阳玉器产业集聚区,用百余年的时光,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成长为全国重要的翡翠设计、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造就了“中国玉都”的传奇。
近几年来,揭阳市进一步提升揭阳玉器产业的文化品牌价值,不断补齐产业短板,探索破圈新路径,进一步打造产业基础扎实、综合实力雄厚、产业链完善的“玉都”集聚区,助力打造“三张名片”,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9月29日至10月5日,以“缅甸玉在揭阳·来揭阳得美玉”为主题的第23届中国(揭阳)玉文化节在阳美玉都举办,以玉为媒,推动玉文化融入揭阳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大局,持续擦亮揭阳“中国玉都”金字招牌,奋力谱写揭阳市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历史悠久
“挑八索”挑起百年玉都梦
走进阳美玉都,道路两旁挂满了以“玉”为主题的招牌,阳美玉器市场、百分天光墟、大世界翡翠城等不同商业和产品定位的小商圈星罗棋布。这里家家户户以玉石经营为主,各种精美玉器数不胜数,客商往来,热闹非凡。
揭阳玉器产业以阳美村为核心,是在阳美村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玉器加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不产玉的阳美,是如何从一个小村庄一跃成为坐拥千亿的翡翠都城的呢?
“在以前,阳美村因自然条件所限,很多农民光靠种地很难维持生计,各种副业、手工业成了他们另一个生活来源,最常见的莫过于‘挑八索’,也就是挑担走街串巷贩卖的小本生意。”揭阳产业园玉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夏怀书告诉记者,他的祖父夏翰城就是阳美村早期“挑八索”的农民之一,以买卖旧货、收购旧玉、簪花等首饰增加零碎收入。
随着贩卖经验的不断累积,“挑八索”的农民逐渐发现,他们收购的各种商品远不如珠玉翡翠值钱,于是珠玉翡翠成为重点收购对象,“这些农民也就成为了‘玉农’,就是脱离农田后、以玉石换取粮食的农民。”夏怀书说。
在过去的百余年时间里,玉农们由简单的“挑八索”做到手工业主,逐渐完成了从玉农到玉商的角色转变,他们凭着潜心钻研的匠心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坚韧意志,终于让珠宝玉器行业在阳美村乃至整个揭阳市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改革开放以后,揭阳的玉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敢为人先的阳美人又开始从缅甸采购翡翠玉石原料进行切锯、加工、销售。
玉都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2005年,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揭阳市“亚洲玉都”称号;2006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揭阳市“中国玉都”称号;2007年,揭阳阳美被广东省评为文化产业创意示范基地;2008年,揭阳阳美翡翠玉雕被评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揭阳阳美玉都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购物景区。
如今,玉都已发展成全国重要的翡翠设计、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据介绍,目前在“玉都”集聚区内有近5000家商户,玉器设计和雕刻工作室达到300多家,从业人员约有10万人。
精雕细琢
玉雕技艺在传承中创新
玉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揭阳拥有百年攻玉的历史,长期以来,揭阳玉雕技艺也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在薪火传承中发展。
揭阳玉雕包括选料、切石、设计、雕刻、抛光等流程,每位玉雕师就像是翡翠原石的“伯乐”。在对一块玉石进行加工前,“伯乐们”都要仔细观察判断,通过精心设计,充分利用玉石的天然纹理色彩大胆构思、巧妙设计,并且要注重因材施艺,用工独特,俏色巧雕。
揭阳玉雕在百余年的发展中,经过一代代玉雕师们的摸索、传承和创新,融会了南北两派的玉雕风格,并且吸收了潮汕地区木雕、石雕、潮绣、陶瓷等传统工艺的精华,总结出一整套设计理念和加工技艺,其产品涵盖各种戒面、手镯、翠玉佩、翠玉牌、白玉、金镶玉等首饰、摆件、挂件等多个品种,技艺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据高级工艺美术师、揭阳市工艺美术大师张焕生介绍,揭阳玉雕工艺同样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变化:“揭阳玉雕技艺以前更注重玉雕师的个人技艺,现在的揭阳玉雕更看重玉雕师的奇妙构思与玉材料本身的结合,通过工艺的精湛去展现玉石材料的天然美。”
以“精”著称的“揭阳工”往往体现在揭阳玉雕工匠因材施技、精雕细琢的精神造诣,哪怕是再小的局部细节,揭阳玉雕工匠也会不厌其烦地雕刻修饰,每一个小细节都会用心打磨。揭阳的高端翡翠精品,则更加诠释了“揭阳工”浮雕、立体雕、微雕、镂空雕等雕刻手法,展示了揭阳玉雕“奇、巧、精、特”的玉雕风格。
揭阳玉都厚重的玉文化积淀,还成为玉文化产业优秀人才纷至沓来的原因。作为一名因玉结缘玉都的玉雕师,2015年,张焕生选择在揭阳玉都落户。
张焕生告诉记者,是玉都浓厚的玉雕环境和氛围吸引了他。“玉都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优秀的玉雕工艺,在这里可以与行业的玉雕师们一起交流增进技艺,玉都对人才的培育同样重视,产业园和人才驿站经常给予我们政策上的辅导和支持。” 张焕生坦言道。
与时俱进的玉雕技艺不断赋能玉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更多人才的支撑。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玉都”集聚区通过持续设立玉文化人才驿站、建设中国玉都(揭阳)产教融合基地、开办产业人才培训班等途径,解决了玉文化高层次产业人才以及新业态发展急需人才的稀缺等问题。
玉雕师刘钰纯是人才驿站的“常客”,她经常来参与培训课程。“人才驿站不仅有玉雕专业课,还会教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让我们受益匪浅。”刘钰纯说,她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评到了助理工艺美术师的职称。“以前不知道可以申报职称,现在有了职称以及其他各种支持和服务,创作起来也更有动力。”
链上升级
玉文化产业经济加速发展
当下的阳美玉都,也紧抓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在产业链条层面不断转型升级。行走在阳美玉都的街头巷尾,除数不清的玉器商铺外,“直播”“电商”等字眼同样格外抢眼。一间间专业玉器工作室内,各家的主播在直播间推荐着玉器产品。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玉都有着非常完备的产业链条,这是我们在揭阳从事玉器行业的信心所在。”九传翠宝总经理黄郁林告诉记者。
以前,阳美玉都的玉器行业大多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在经营。“量不大、走不远是当时从业者普遍存在的难题。”黄郁林介绍道,“从大概十年前开始,阳美的玉器产业就出现了一种趋势,从小家庭走向企业化品牌化的运营模式。”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消费需求迭代升级,很多像黄郁林这样的玉器从业人员,也都开始积极探索新的破圈突围方式。
在揭阳市九传翠宝玉器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该公司在玉器产品生产中使用的AI珠宝精选机,通过AI视觉分选,机器可以自动为翡翠原料进行分类筛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除了科技赋能,九传翠宝还积极拥抱电商蓝海,以直播销售等方式拓宽渠道,产品广销全国各地。
“在玉器产品的设计制作上,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创新,融合更多年轻人喜爱的元素,并借助国潮兴起的机会,设计出更多贴合生活的玉器产品,让揭阳玉器取得更大的影响力。”黄郁林告诉记者。
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揭阳市锚定玉文化产业这一特色产业,不断补齐产业短板,探索破圈新路径,进一步打造产业基础扎实、综合实力雄厚、产业链完善的“玉都”集聚区,促进经济加速发展。
夏怀书同样见证了近年玉都玉产业的发展。他表示,现在电商的蓬勃发展,使得面向一般消费者的玉器市场越来越大。玉都以前是以翡翠为主的加工基地、批发基地,“现在,玉都不仅翡翠出名,也逐渐成为全国白玉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成为全国很多电商供应链的供货地。”
据介绍,玉都集聚区现已引进淘宝、快手、抖音等电商平台落户,建立了珠宝电商直播基地。过去玉都玉器的销售模式较为单一,新业态有效地促进了玉产业从“以批发为主”向“批发与终端销售相结合”的转型。揭阳玉文化产业已发展出具有集玉石毛料拍卖,玉器设计、加工、贸易到博览、鉴赏、旅游观光、会展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文旅融合
擦亮玉都金字招牌
在推进玉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当地不断完善博览鉴赏、旅游观光、商务休闲等功能,进一步打造“永不落幕”的玉文化节,同时充分利用4A级旅游景区“阳美玉都”的资源优势,深度推进文旅融合,持续擦亮“中国玉都”金字招牌。
自2002年开始,每年的玉文化节期间,来自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及云南等地的玉商云集玉都,参加玉石拍卖、玉器精品展览、玉文化论坛等活动。
同时,每年的玉文化节,都会迎来游客高峰。据统计,今年玉文化节期间,阳美玉都旅游景区吸引市民游客超过16.41万人次。
今年的玉文化节,进一步推出了“缅甸玉在揭阳,来揭阳得美玉”主题打卡抽奖活动、揭阳玉器精品展、美食嘉年华(千人宴)、中国玉都非遗文创展、2024年中国玉都翡光翠影T台秀晚会等一系列重磅活动,推动“玉文化+美食+民俗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尤其是“缅甸玉在揭阳,来揭阳得美玉”主题打卡抽奖活动,打卡点涉及揭阳多个特色旅游景点,通过趣味性强的互动方式,让参与者在游览揭阳特色旅游景点的同时,深入了解揭阳丰富的玉石文化,充分体验了“美景+美玉”的独特魅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引领旅游提升品位、丰富内涵,推动旅游业与千行百业相互赋能。
据悉,揭阳将继续支持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强化揭阳“中国玉都”品牌价值,进一步擦亮“文化揭阳”名片,以玉为媒,推动玉文化融入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大局,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揭阳“逛古城、看英歌、购美玉、品美食”。
文 | 记者 陈锴跃 通讯员 许创盛视频 | 记者 曾柯权 蔡嘉鸿 刘克洪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