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工艺是一种精工细作的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石和雕刻设计巧妙的结合形成玉雕艺术,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一件玉雕作品不只是其本身材料的滋润,其中更是融入了玉雕大师本人的经历、情感,构思,文化内涵,以及时代和地域民俗展示。从这里,可以看到不同大师对生活的感悟、对美的审视,追求。玉雕设计是依照形式美的原理构成的艺术形象,通过巧妙的构思与精心安排设计,把原本朴实无华的玉石雕琢成一件完美的工艺美术品,使其自然质地美与外部形廓和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这是一门用生命和汗水在精雕细琢的行为艺术。如今,美轮美奂的南阳玉雕和国画、京剧一样风靡全世界,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去发掘它的从业群体和特别代表,而玉雕大师,就是我们重点发掘和解读的对象!
这是一个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是老好人的故事,和玉雕有关,和玉雕技术宅有关,和死心眼有关,不信你自己看!
在兄弟眼中,他是一个喜欢一语惊人的诙谐大神;在朋友的眼中,他是一个爱忙中偷乐的性情中人;在合作伙伴眼中,他是一个严谨较真的都市老匠人;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个亦师亦友的老好人;在同行眼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玉雕技术宅男;在老师眼里,他是死心眼的倔小伙儿,认准了一个理十头牛也拉不回。
也就是认识了张大师之后,小编才知道什么叫做玉雕技术宅,什么叫做死心眼。于是,在石佛寺运营中心的茶桌上,一壶茶,杯水推盏间,张逊大师带我走入了一段特殊的玉雕追梦人之旅。
好运气琢玉遇恩师业有所长
初中毕业后,一向大大咧咧的张逊,拗不过自己的天性爱好,死心眼的不顾父母的反对,拒绝上高中,一头扎入了工艺美职专,学习玉雕专业。内敛而喜欢学习的他,不到两年,发现学校教的知识无法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于是他的死心眼的老病又患了,直接进入社会学习玉雕,开始实践。再后两年辗转到杭州做了一名玉雕工,从事一线的流水玉雕作业工作,平淡无奇、日复一日的流水作业雕刻工作,让他原本抱着进厂提升技艺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于是,他又死心眼了一回,不好好上班了,开始了新的计划,寻找可以科学化、系统化学习玉雕技艺的地方。
再两年后,国家级玉雕大师孟庆东面向社会招募第一批玉雕学员,经过考试和面试,也许好运气总是喜欢眷顾爱学习和不知后退的人,很快,张逊就被举荐到了孟庆东在北京的一个特别玉雕培训班。在那里,张逊像一条快乐的初入大海的游鱼,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由于勤奋和努力,很快就在白描、泥塑、素描、速写等方面学有所成。苦苦等了四五年,这只天天想着跃龙门的死心眼的小鱼儿,终于找到了科学做玉雕的方法和诀窍,当谈到这段来之不易的经历的时候,张逊一脸的幸福表情,至今想想都激动不已。
小编我突然意识到了,原来在玉雕大军中,能够跻身进入国家玉雕大师旗下的培训班,那样低概率的机会和学习条件,对一个十几岁的渴望求知欲的小男孩来讲,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收获一片天空,又或者幸福地来讲,是整个世界。
张逊腼腆地跟我讲:“你不知道,日复一日训练出来的白描、泥塑、素描、速写等技能,对我以后的玉雕创作有多么的重要,可以说,起到了本质性的影响和脱胎换骨。这其中,素描和泥塑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素描重要表现出了作品的立体,可以让你看到作品的本质和神似的形;而泥塑立体造型,这跟玉雕本质最接近,玉雕因为受材质限制,无法随行所欲的创作、设计,但泥塑不受材料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将作品发挥到极致、畅快淋漓,现如今,我遇到的难度较大的玉雕作品,为了在创意方面有所突破,我都会先用泥塑做立体,模拟玉雕作品后期效果,让作品在形、神、意方面更有突破。”
只要一谈到作品,一谈到玉雕,张逊就会滔滔不绝,好像自己的思绪老是不自觉地被带到跟恩师孟庆东的那些亦师亦友的时光里,静静的回味着孟庆东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感受着老师的好。
谈到恩师孟庆东,张逊一脸自豪和幸福:“孟庆东老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继承比较好,创意足,非常好学,常常感染着我,激励我们这批弟子。他喜欢从传统国画艺术里面借鉴和学习,找到玉雕的根,赋予玉雕的魂。”
在接下来十年间,孟庆东老师有一句话,深深的植入了张逊的玉雕事业中,如今,他也把这句话送给他的弟子们,“白玉润,做一样东西,要表现出玉本质的干净和自然美,心灵的纯净,集中精力,才能雕刻出好作品,切记不要贪多,当你走自己路的时候。”
玉道胆识破而后立敢打敢闯
2009年,张逊有幸加入了孟庆东老师旗下的工作室,成为一名玉雕工作者。当谈到进老师的工作室的时候,张逊有感而发地说了一句:“跟着孟庆东老师做玉雕,会更用心,更细心,因为机会来之不易,学习的心情和心态也不一样。跟在学校相比,这里是把理念转化为玉雕技术,实践并检验原理,这是试胆练胆的一部分。”
有一次,孟庆东老师把一件价值二十几万的和田籽料交给张逊,让他初次试胆,做一件鸬鹚(路路通)手把件。做玉雕的人都知道,只要你踏上了玉雕这条路,总有一天你都将有机会面对你人生中最珍贵的一件作品,如何下手?怎么下手?下错手了把作品雕坏了怎么办?除非你吃了熊心豹子胆,啥也不顾了。我想这样的问题,当时的张逊也就万分纠结。因为怕把孟庆东老师的作品雕坏,张逊内心挣扎了一阵子之后,硬着头皮,按照老师原先的设计,自己拿起小工具(钉子,枣核——一种雕刻工具),开始了左右挣扎雕刻的矛盾之笔。可是无论他怎么使劲力气,手下的工具好像故意和他闹别扭似的,不听使唤,他花费了两天功夫,仍是一无所获。
细心的孟庆东老师看到自己的爱徒,一会儿抓肝挠心,一会儿坐立不安,轻轻地坐在张逊身旁,拿起大工具,手里生巧,示范了几刀,立刻雕出了雏形,然后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大胆的做,只要做到心里有数,多用大点的工具,才不会伤货,小工具其实是伤货最多的。大工具做出来的都是成形,去掉多余的,小工具只要做细节修刻。你不要怕,你越是怕,你的玉雕之路就走得越窄。”
是的,孟庆东老师简单的一句话里面,饱含了多少玉雕人的拼劲和执着。很多年后,当看着年轻的学徒们也面临着第一次的试胆雕刻,挥刀试心,张逊情不自禁的想起来老师的那句饱含哲理的教诲。世上本无路,走下去的人多了,自然成了路。玉雕之路,本是一条灼心之路,练胆壮心,有时候未尝不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破茧重生之道。
接下来,张逊按照孟庆东老师的要求和指导,成功做成了第一件作品。那种简单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整整让他快乐了十余年。有了第一次的冒险后,这小子的死心眼老病又患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其后整整两年,他陶醉在自我创造的玉雕世界里,五百件作品,一笔一刀,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滴汗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过。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死心眼的小子,走出了一条自由设计的玉雕之道。
在老师的第一批20余名弟子中,最后留下来的有6人,而最终让孟庆东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张逊:这小子造型能力好,细节处拿捏把握十分到位,好像是天然模拟过的一样,丝毫不差。
对于张逊的作品,他的合作伙伴和朋友们是这么评价的:设计想法独特,继承传统宋代风格雕工工艺的同时,紧密结合了佛教禅意的意境,专攻佛、观音等人物雕刻。其作品,加入了佛教的传统纹饰文化,尤其是在人物发饰、首饰、服饰方面,更加贴近宋代人物生活,古意盎然。
据笔者所知,宋代是我国玉雕飞跃发展期,各种雕刻技法更加成熟,浅磨深琢,浮雕圆刻,应有尽有。宋代的玉器,南方刻工细腻工整,北方刻工刚劲有力。在我的印象中,宋代的雕刻工艺里,玉器作品雕刻的线条十分细腻,人物脸部的五官往往处于同一平面,且“八字眉”服饰上有浅细的“米字型”刻划。
而张逊的人物作品里,继承宋代雕刻工艺的同时,结合了当代工艺美术手法,他所雕刻的人物,往往五官精致,饱满,脸型圆润,发饰种类丰富,线条清晰,同一件作品,他的雕刻工时要比别人多达二分之一,实属不易。
坚守品质臻品随心有为不为
喝完一杯清茶,张逊的思绪随着茶香萦绕飞放,少了几分腼腆和沉默,好像又回到了那年在孟庆东工作室里的时光,又壮起了胆,讲述着自己的玉雕世界,仿佛我是透明的。讲着讲着,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他心里的那份激情,从未随着岁月的渐渐老去,相反,只需要给他一个合适的时间里,让他静静地回味,他的世界就立体清晰了,变得更加的年轻和有味道:
我个人比较喜欢俄罗和田玉,大部分的俄罗和田玉成色干净,适合雕人物,受材料的形状、色泽、脏杂质约束少,可发挥的空间非常大。俄料中,糖料比较多,糖色俏色部分作为陪衬(例如雕刻称头发、山石、树木),白色部分雕为佛、观音等人物本身,托物言吉祥,佛本身纯净,以白色颂佛,表达自己心里追求美好、纯洁的想法。
2013年,在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下,张逊的唤石玉艺玉雕工作室成立了,那一年,张逊生意红火。当被问到为什么给工作室取名唤石时,他笑了笑,道:“其实,这是承载在我心里的一个想法,每一块玉石都有自己的灵魂,我们要唤醒玉石本质的东西,自己琢玉路上一直追求的也是如此。我自己的生意很多时候,都是朋友们帮衬做起来的,我们一直做的都是力图走精品玉石路线,不破坏每一块玉石本身的自然美。”
2015年,有个朋友带了一个外地的老客户,几经周转,找到了张逊,让他帮忙改玉。说到改玉,这是玉雕中的禁忌,大多数人不愿意接这样的单,因为改不好,会砸了自己的招牌。并不是每块玉都可以改得成功,并让客户满意的。但张逊一看这块和田籽料大肚弥勒佛挂件,心里放佛被刺了一刀,他可以感受到那件作品的败笔对这块玉来讲,伤害有多深。
不知道为什么,老好人张逊心里下定了决心,帮下它,让它获得重生的本色,重新焕发光彩。多年的雕刻老功底,很快让他找到了问题所在,这块籽料玉佛,脸和五官太平,不立体,整体大小比例不协调。因为当时作品已定型,客户自己也犹豫再三,发愁要不要修改。看着张逊认真的表情和坚定的目光,客户最终咬牙放手让他试下。这是他人生中,除了孟庆东老师以外,又一次死心眼地跟自己较真,把人家几十万的货,拿来再一次试胆。
看着自己失败的作品,在张逊的妙手里生花,切、磋、琢、磨,慢慢的成型,精致的五官轮廓分明,饱满渐显,比例慢慢调和,客户露出了久违的满意的笑容。张逊很清晰地记得,当客户和朋友看到作品重生的那一刻,激动的拍手叫好,那个如释重负的表情,让他找到了快乐和价值。玉雕的路,走的人多了,帮助的人多了,路就会越来越多。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老师当年也是这样,老师当年的路,也是这样一种选择(只不过老师选择的是一条授业于人的路),作品随心,创作随意,助人为乐。
当一切归于平静后,这位老好人的玉雕大师,张逊同志,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买料,设计作品,研究销售渠道(聪明的看下一段精彩揭秘),指导弟子,教徒弟做玉货,耐心授业于人,做实事,当有为青年。
如今,咳咳,小编我爆点猛料,张逊把自己的生意做到了,这一回,他又开始吃了熊心豹子胆,准备大干一场了。不信,你看,除了他老婆和宝贝玉雕这两座大山之外,他又给自己堆了一座原石大山(拉了一车料子堆积成山),偷偷地,准备开始转战微拍微商微拍市场了。
后记:玉雕艺术是一门揉进、混合、渗透多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的复杂艺术,它不仅需要继承优秀的雕琢技艺,更需要在艺术上不断创造、发展和更新,才能永葆青春。期待我们老好人,玉雕大师张逊同志,能够在接下来的生活里,品位世道,创造出更多玉雕作品,赚得盆满钵满。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