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艺术

讲究“艺在微”,更在于“精”
“微”即细微
愈是细微,越需要雕技功力
方能产生出精品
“精”则体现在画面和章法的艺术上
即“意在精”
而说到玉雕微雕技艺
就不得不提一下
郭文安大师
他是郭文安,一个投身微雕的艺术家

郭文安,1944年出生于安徽蚌埠, 小学毕业后,由于家里穷只好辍学,恰好赶上蚌埠玉器厂组建。13岁的他进入玉器厂工作。

凭着对美术造型的一份敏感,郭文安一年半之后变小有成就。1962年,17岁的郭文安到南京部队参军,因为出色的美术功底,便负责军史陈列室的雕塑创作。

六年后,郭文安又回到蚌埠玉雕厂,从此,开始他的玉雕之路。玉雕厂的厂长杨大可是当时少数几位研究微雕艺术的大师。
1971年杨大可挑选了几位他觉得有前途有实力的人跟随自己学习微雕艺术,郭文安是其中之一,而最后坚持下来,并在微雕领域取得成绩的也仅有他一人。

师出名家

跟随师父学习期间,杨大可并不是一开始就让郭文安接触微雕,而是让他练字、画画、刻图章。期间,郭文安被厂里派到当时玉雕技术更发达的扬州学习,这一次的学习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并把扬州看作是自己艺术生命的第二故乡。

在扬州期间,郭文安也没有停止微雕技艺的练习,依旧是每天刻图章。他先从大字开始刻起,慢慢缩小尺寸。在刻了一段时间图章之后,师父才让他真正接触微雕工艺。

将微雕,与玉融合

1982年,杨大可应邀带其微雕作品到故宫举办展览,作为杨大可最得意的门生,郭文安的作品也在展出之列。来到北京故宫,当时的故宫院长看过展览之后对郭文安建议,可以把微雕技术用在玉上。这句话让郭文安记在心中,回到家后,他就开始在各种玉上进行雕刻。

最开始是用比较软、价钱较低的岫玉。感觉手艺熟练了才用和田白玉来雕刻。如今的郭文安,已在玉雕、微雕领域里驰骋了五十多个春秋。他承袭师门又不囿于师门,紧跟时代,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以玉雕之法透于微雕,使微雕作品顿开生面。

其作品,无论是细如发丝,还是小如米粒,其线条在圆转飞动中均不乏拙涩之感,极具力度。在着色施彩上,明快中寓丰富。所作人物、花鸟、走兽、风光等,均为典雅精致,曲尽其妙,栩栩如生。

他还痴情于中国画山水、人物,尤攻佛道教题材人物的研究,毫厘之间展现大千世界。在刻画之后再进行着色施彩,既有国画工笔重彩意味,又有写意泼彩的韵致。

入驻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

我来到这里,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和艺术归宿。”郭文安落户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决定倾尽毕生心血,和大师园众位玉雕界精英共同交流,将中国的玉文化产业发扬光大。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