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题材有很多,如把件、挂件、摆件、牌子、器皿等等。而且现在人们更喜欢一些把件、挂件类作品,而对器皿的关注可能是越来越少,但其实器皿的价值正在被我们忽略。本文我们就来说说籽料器皿的价值!
籽料器皿的选材
我们都知道,如今籽料的器皿件越来越少了,而少的原因首先就在于原材料的稀少。
对于籽料器皿的选材,它的要求可以说是最高的。首先器皿极为费料,要求块度大,要有足够的厚度。在以前盛行器皿件的时候,很多大块的籽料很多被制作成器皿,或好或差,但如今能找到一块能制作大件器皿的籽料原石已经极为少见了。
即使从块度上达到要求,玉质上可能也很难过关。器皿要求整件作品协调统一、浑然一体,一定要玉质纯净,不能有大的瑕疵,绺裂要少,不能影响整体的雕刻,如果一块原料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一条活裂,那么整件作品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了。但大块籽料本来瑕疵就多,所以对于器皿的原料挑选,一定要慎之又慎。
块度达到,玉质也过关,但颜色上也同样有着要求,器皿件要求整块料子上不能有颜色的差异,玉色要均匀。如果一块料子上有颜色不均匀的情况,会很影响整体的美观。此外,器皿件一般都会做一些淘膛处理,所以在做之前要考虑还玉的色深。如果颜色不好,做出来的的成品效果也会不好。
从材料上来说,器皿件的要求是最为严苛的,现在可以制作大件器皿的籽料少之又少,即使是有,愿意去做器皿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所以很多籽料器皿僵都是比较小件的作品,可以说是大器难成!而常见的大件的器皿一般都是用山料来制作,比如青海青玉就是最常用来制作器皿的材料。
器皿的难度
说完材料,我们再来说说它的雕工,上面讲了,籽料器皿件对材料的要求极高,而它的制作难度比选料更难。
谈到器皿就不能不提薄胎技艺,它是玉器行业中的最为高深的艺术与技术之一。每个步骤都考验着玉雕师的玉雕技艺与心理耐力。
一般器皿件的制作需要经过选材、图案设计、掏膛、雕刻、抛光打磨等过程。在这些环节中,淘膛可以说是最难的。器皿的淘膛要求厚薄均匀,不能太厚,厚了会显得笨重,要厚薄恰到好处。一些薄胎的器皿,胎壁极薄,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弄破,一整块料就变成了费料。
淘膛之后的打磨也是薄胎玉器制作的关键工艺之一,要胆大心细,才能让作品呈现出精细秀雅的薄胎之感。
最后是玉雕器皿的纹饰,器皿的纹饰一般要求对称,好的器皿件,必须纹饰线条流畅,层次清楚均一且严谨细腻。此外,玉雕工艺还必须考察器皿的盖与制口是否“严紧合缝”、膛壁是否均匀细腻,无死角等等。
一件作品到设计到完工,玉雕器皿的制作周期可以说是最长的,一般短则几个月,长则要一年甚至是更长时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玉雕师都可以制作一件漂亮器皿件,它对设计、技术、经验的要求都极高。
籽料器皿的价值
说完籽料器皿之难,我们再来说中籽料器皿的价值。关于籽料器皿的价值,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接触过,其实对于相同玉质的作品来说,器皿的价值是最高的!
玉器,“御”器也。玉器皿在商周时就有,造型因古青铜器、古陶瓷而来,一直到宋元时期玉器皿的数量开始有所增加,及至明代,玉器皿才大量出现,成为明代玉器中的代表性器皿。到了清代,玉器皿的品种、数量和技巧均达到鼎盛。
乾隆皇帝对器皿的喜爱非同一般,他专设“如意馆”广纳玉匠妙手琢制。薄胎鼻烟壶、龙纹玉雕瓶、白玉簋,都是清廷御用器皿的代表,象征着皇家的身份及品味。
所以,玉器皿从一开始就是皇家们的专属,是玉器中的重器,尤其是籽料!在最早以前,玉雕师傅看到一块上好的玉石材料,首先就要看能不能出器皿,可见器皿在玉雕中的重要地位。虽然如今市场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但器皿在玉器中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
应该说籽料器皿的价值首先的是来自于它的艺术价值。玉雕前辈,北京“玉器四杰”之首的潘秉衡老人曾说过:器皿是玉器的正宗,体现着玉器工艺中多样而又完整的技艺结构。玉雕器皿超高难度的“掏膛”及“薄胎”技艺,是对传统“宫廷”玉文化的延续,也是对当代琢玉家的考验。不单只是在技法上,更是意与工的完美结合,表现出超越“形”之外的神韵。
其次,从工艺的角度来说,器皿类是当今玉器行业中最费时间和难度最高的门类之一,它最为耗时,难度最大。一件器皿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可以说每一件籽料器皿的作品都是制作者的呕心之作。
从欣赏的角度来说,籽料器皿不仅仅将籽料的温润内敛发挥到极致,更有着一种高贵的气质和清雅品位。除此之外,从材料本身来说,可以制作籽料器皿的材料一般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单是材料本身就已经价值不菲。
总得来说,籽料器皿是玉器里最具价值的一种,虽然如今籽料的器皿件越来越少,人们因为惜料而很少用籽料去制作器皿件,但那些被制作成器皿件的籽料,在未来它的价值肯定会越来越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你开始喜欢籽料器皿件时,也就说明,你已经达到玩玉的另一种境界了~
藏礼于器,存器于心!说了这么多的价值,其实也是想从另一方面去说明,如今愿意去做器皿的人越来越少,一方面是材料、雕工的考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对于玉雕器皿的一种淡忘,更关注一些小件作品。但其实对于这个玉器的正宗,它的价值依在,它的美犹存!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