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强独山玉作品《国色天香》
【薪火接续 一脉千年】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因为是南阳独山玉的故乡而源远流长,一脉相传,迄今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1958年出土的独山玉铲被誉为“中华第一铲”,现陈列于河南博物院;近年,南阳黄山遗址因发现远古时代的南阳玉雕加工中心,而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刘晓强独山玉作品《洞天放舟》
“南阳产玉,镇平有工”,位居中国古代著名“玉石之路”上的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文化源远流长,始于夏商,兴于汉唐,精于明清,盛于当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1995年镇平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2008年镇平玉雕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河南省政府确定的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进入新时代,这一传统产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使之成为富民和强县的新途径、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开放、多元、包容的格局引领下,镇平玉雕,玉料买天下,产品卖天下,玉人走天下,风格融天下。中华玉乡,实至名归。
2000年,千禧之初,世纪之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镇平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仵海洲带领得意门生刘晓强,立足独山玉原料产地,广揽独山玉雕名家,创办了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致力于非遗挖掘传承和独山玉雕刻艺术引领创新和玉文化研究。

◆刘晓强独山玉作品《苏武牧羊》
【继往开来 传薪播火】
刘晓强,“镇平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晓强,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劳务品牌“镇平玉雕师”形象代言人,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总设计师,镇平县宝玉石协会会长,南阳独山玉雕刻研究所所长。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镇平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仵海洲高足的刘晓强,2006年接力玉神团队,成为新一代独山玉雕的坚守者和领路人,推动了独山玉雕的艺术发展进程。他基于独山玉“奇形”和“多彩”的特征,在“镇平玉雕”原有内雕和透雕的技艺之上,提出了独山玉“顺色立意、依型造势”的创作理念,运用“巧色、巧形、巧纹路”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示玉料材质美和传统玉雕技艺完美融合的表达实现。带领创作团队开创了巧用独山玉自然色彩和天然纹路的独特表现手法,创作出大批巧取俏色、简约生动、贴近自然、返璞归真的优秀作品,多次摘得“天工奖”、“子冈杯”等全国玉雕大赛金奖。他在独山玉雕刻理念、艺术创新、文化传承上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让南阳独山玉雕刻艺术完成了从因袭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嬗变,并以强烈的行业责任感引领、带动着独山玉的发展,使这个古老的玉种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当代中国玉雕的艺术格局中一枝独秀,独领芳华。先后被授予“南阳市玉文化产业十大领军人物”、“南阳市玉文化推进大使”、“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刘晓强独山玉作品《黄山印象》(荣获2024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
自2008起,刘晓强一直在为筹建镇平玉雕非遗传承馆而奔走呐喊,而最终镇平玉雕非遗艺术馆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依托,于2014年建成开馆。艺术馆位于河南省镇平县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内,占地约32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该馆由镇平县玉神公司投资兴建。中式园林建筑风格,环境清幽,集创意研发、雕刻生产、人才培养、作品展示、文化传播和学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是国内首家以独山玉雕刻艺术为主题的非遗传习展示馆。馆藏玉雕艺术品800余件,各以巧色、巧形、巧纹路的独特创制,展现出“顺色立意,依形就势”的创作理念。艺术馆常年举办玉雕艺术专题性展览,注重国家级非遗镇平玉雕的历史挖掘保护与传承,强调当代镇平玉雕创新实践和独山玉经典作品收藏与展示,开拓了聚心 聚智、聚人才的传承新模式。
2022年被南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授予“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性展示馆”,成为独山玉雕刻技艺展示交流的主阵地,更是镇平玉雕对外形象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对促进玉文化产业的蓄势赋能和上档升级,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它以累累硕果向世人昭示刘晓强及其团队在独山玉雕刻艺术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成绩,并以此致敬源远流长、薪火煌煌的中国玉文化,启迪来者:更好的传承,从薪火接续、奋斗逐梦开始!
【玉出独山 艺在玉神】
刘晓强带领的玉神公司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探索独山玉雕的艺术风格定位,把脉独山玉雕的未来走向,聚拢人才,归纳理念,立足时代前沿,勇于创新开拓,为独山玉雕开创了新局面,在担当行业领路者的历程中,锻造出品牌玉神、文化玉神、人才玉神、艺术玉神四块闪亮的牌子。他们为非遗传承作出了如下贡献:
1.独树一帜的理论创新
基于独山玉的“奇形”和“多彩”特征,在传统的“依料取材,因材施艺”的基础上,针对“色”和“形”率先提出了“顺色立意,依形造势”的独山玉雕刻核心理念。即顺应玉料中色彩的颜色,去选择表现它顺应的题材和对象;依据料形的自然外形,去决定表现的对象和它表现对象的“载体”空间。在这样一个指导理念下,进一步提出了独山玉的“巧形、巧色、巧纹路”的表现手法,实现了镇平玉雕传统技艺与现代表达的完美融合,在充分展现玉质美的同时,将作品的意境与内涵渲染出来,创造出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赛事大奖。
2.独出心裁的技法创新
巧色,就是把玉料中天然的颜色进行艺术筛选,顺应颜色,使设计的作品颜色贴近自然,使作品表达出来的俏色更加真实,更具唯一性,成为顺色立意的典范之作;巧纹路也是巧色运用的一个延伸,独山玉的色彩有色块的出现,也有色带的出现,而色带的出现,具有变化性,具有流动感和飘逸性,在这种情况下,巧借纹路,尽量少雕不雕,保持纹路的流动感、飘逸感,借用中国写意画的理念,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就巧形而言,就是保持独山玉自然外形的原生态风貌,以形造势,回归到朴拙大美的境界,画龙点睛地作局部雕刻,达到一种浑然天成、天人合一的效果。
传统镂空雕刻以在平面上透空为主,玉神工艺在传统镂空技艺的基础上,创新立体镂空雕刻技法,在不破坏外面立体造型的同时,向内错层立体雕刻,层层叠叠,内外造型互为呼应,又合乎常理,立体、空间层次感强。

◆刘晓强独山玉作品《赤壁泛舟》
3.独具匠心的题材创新
玉神团队将俏色工艺的表现手法与独山玉的材质特点融为一体,使具体的现实题材与地域的文化格局互为表里,开创了具有浓郁中原气象的立体圆雕人物、田园山子、花卉等玉雕品种的当代风格。这些作品已经区别于其它流派和其它玉种的雕刻风格,表现出一种良玉不雕的原生态美,适宜当代人的审美观和返朴归真的向往。也造就并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原创性的大师作品,在文化气息上体现了中州气象;博大厚重的文化底蕴,朴拙敦厚的雕刻手法,给人以一种大气恢宏、稳健质朴、自然和谐的信息传递。

◆刘晓强独山玉作品《香逸》(于2025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4.别具一格的传承创新
作为非遗传人,刘晓强非常注重非遗传承人才培养,20年来亲自带徒授艺,传薪播火,共计70多人。特别是刘晓波、侯庆军、朱运松三位80后爱徒,通过刘晓强的言传身教,已经羽翼渐丰,创作出的独山玉雕作品屡获大奖,在中原玉雕中崭露头角,显示出强劲的后继力量。为拓宽非遗人才培养渠道,壮大传承队伍,又与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办全日制三年职业教育特色班“玉神班”,亲自担任课程,探索非遗传统传承模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结合、新型学徒制现代玉雕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已培养中等职业学历学生300余人。通过赓续传承,他们成为了中原玉雕大师群的中坚力量和生力军。

◆刘晓强独山玉作品《幻墨生辉》
玉有神,器有道,薪火正煌,镇平玉雕的传承永远在路上,刘晓强和他的非遗传承团队将不忘初心,向上而生,向阳而长,向新而行,扇动起拼搏之羽,掀起蝴蝶效应,让非遗传承的薪火燃遍中华大地。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