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海的水面、动物植物的水分,在阳光和风的作用下,脱胎换骨,挣脱束缚,抛弃冗杂,随着蒸发,成为水汽,化作云朵儿,漫游天际,又折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连于江海。如此之后又再蒸发,再凝结,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云”跟作玉很像,都有重复和坚持的力量...

云,是自然现象,在中国文化中,“云”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云随风动,顺应自然,又随风变换无形,神来一笔,独树一帜。

imageimage

《混沌》

黄罕勇身上有“云”的气质,淡然洒脱,物来顺应,当时不杂,又有一股倔劲儿,他的设计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读黄罕勇的玉,不难发现,他对于雕兽情有独钟,作品多见“中国传统瑞兽”,尤其擅长辟邪、貔貅、鹤鹿同春、龟鹤延年、虎豹等题材。在他雕琢下的神兽们,威风凛凛又驯顺治服,强悍神气又灵巧动感。

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混沌》局部图

黄罕勇的雕刻工艺继承了海派玉雕细腻、严谨,强调推陈出新、博采众长的精髓,汲取着现代审美理念和西方美术精神,特别是对线条的勾勒和把控上,达到了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境界,精彩诠释了“力与美”的辩证,传达出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image

《报喜》

作品《报喜》是以猎豹和喜鹊的结合,谐音 “报喜”,整体轮廓和造型,呈写实主义,还原真实,猎豹呼应了“报喜”的“报”—“豹”;背部设计为两只正在嬉戏的衔红皮巧色灵芝草的喜鹊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喜鹊是吉祥动物,表示日日见喜,有喜上眉头,喜报三元,开门见喜等等的美好寓意。猎豹和喜鹊,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也寓意了《报喜》如天地一般长久。

黄罕勇的玉代表的是一种风格,一种历久弥新的风格,他的设计,并不是思索下一件要做什么,而是推敲下一件要用哪一种方式呈现,内敛笃实的黄罕勇将这股思索的精神融进了他的每一件作品之中,不断从生活中撷取灵感,寻找观察动物形态特征,掌握动物皮毛与动态神韵。

如今,放眼新人辈出、作品繁复的玉雕行业,黄罕勇依然像是玉雕界一座永不熄灭的活火山,不断喷发出新的灵感,从而将玉石的本质转化为云玉文化的品牌内涵......

艺术简介

image

黄罕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玉石雕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派玉雕特级大师,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副会长。

艺术特点

1993年,去辽宁鞍山市岫岩玉拜师学艺。1994年,返回上海学习传统人物雕刻技法。从西方雕刻艺术的写实精神中受到启发。2000年开始转型传统类动物雕刻,期间又巩固了绘画技巧,素描油画,时而也做些泥塑,从这些美术门类受益匪浅,经过不懈的努力,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继承发展了汉代以来动物圆雕的特色。特别是汉代以玉仙人奔马为代表的动物圆雕,继承了商周以来的圆雕传统,同时又吸收了楚文化浪漫主义风格,将汉玉雄浑豪放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代表了汉代玉器雕刻的最高成就。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又融进了海派玉雕的创作风格进行创新发展,铸就了自己的鲜明特色,那就是:雄浑豪放,大气而有张力,粗犷而又精致,在沪上玉坛独树一帜。玉兽类题材是设计的一贯特色,加之对和田籽料的精雕细琢制作出众多优秀的玉雕精品。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