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伏牛山在南阳聚气成玉,五千年用玉史在镇平演绎成器,十八湾赵河水含英咀华激流澎湃,三十万玉雕人踔厉搏击精雕细琢,终于打造出一个闪亮的名片——“镇平玉雕”。
镇平玉雕,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标背景
镇平县位于豫西南腹地,这里有三潭碧水、菩提古刹、巍巍五朵山、悠悠赵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里的金字招牌闻名遐迩,“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玉兰之乡”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侧,伏牛山南麓,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
镇平玉雕产品采料广泛,选料上乘。有巴西玛瑙、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缅甸翡翠、阿富汗玉、辽宁岫玉。新疆羊脂玉、南阳独玉等30多个品种,加工高档化的产品质量,产业化的经营格局,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1995年3月,镇平县被国家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5家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
在卧龙区独山、镇平石佛寺,可谓“村村机器响、家家琢玉声”,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
地标特点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
南阳独山出产闻名遐迩的独山玉,这种玉也称“独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具有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硬度高的特点。独玉开采历史悠久,以之为基础进行的雕刻可以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的安国城遗址龙山文化层中。
镇平玉雕除以南阳独山玉为原料外,还广泛采用东北岫玉和外国进口的玉料。
按技法分,镇平玉雕包括花活、素活两大类型。花薰、转炉、飞禽、走兽、仕女人物等都属于花活,刀法复杂,雕工细腻,造型新颖。戒指、手镯、耳环、项链等则属于素活,制作时特别讲究玉料的色泽和质地。


镇平玉雕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形成“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显贵”的技艺特点。在所有产品中,以“多层转动球”、“九龙转动花薰”、“鸳鸯转心壶”等为代表的内雕和透雕制品特色鲜明,工艺精湛,驰名海内外,成为镇平玉雕的典范之作。目前,由于玉石雕刻技艺复杂,掌握不易,镇平玉雕后继乏人,急需保护传承。
历史传承

镇平玉雕加工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1975年3月,在河南省第一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镇平县安国城“龙山文化层”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玉(石)器,其中两枚墨绿色独山玉磨制的“圭形带穿玉铲”最具代表性,经专家鉴定,确定为夏王朝时期的作品,为国家一级文物,从文物考证的角度把镇平制玉(用玉)史确定到4500年前。
春秋战国时期,从镇平出土的玉器看,种类达到璧、琮、璜、佩、饰、牌、梳、俑、动物、珠等近30个品种。
秦汉时期,镇平玉雕加工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层次,名相李斯《谏逐客书》中“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和大科学家张衡《南都赋》中“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珍羞琅珩,充溢四方,琢雕狎猎,金银琳琅”,真切地描绘和反映了历史上南阳和镇平玉雕颇具规模的生产状况。
在宋代,镇平玉器受到当时著名大画家镇平人宗炳理论专著《画山水序》的指导和影响,出现了“万户柴扉内,朱砂磨玉矶”的场面。
明清时期,镇平玉雕已十分兴盛,多为“前店后厂”,玉雕产品大多都由水路乘船南下,由邓州转运武汉,再从武汉销往海外,艺人们以汉白玉作原料,制作的玉镜、玉挂屏、玉桌面、玉椅等玉制品,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被与会客商抢购一空。
清末民初,一代琢玉大师仵永甲将镇平玉雕向立体圆雕发展,并制作了大量皇家贡品,推动镇平玉雕整体水平跨上了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国营镇平县玉器厂创建,而后石佛寺、晁陂、高丘、张林、王岗等公社也组建了玉器厂;1956年天津口岸派技术员到镇平以现款收购玉器,1973年镇平玉器厂发展到139个,1974年镇平玉器以外贸进出口946.56万元交易额使镇平县成为全省外贸系统第一个超千万元的县,并出席了中央外贸系统的表彰会,在历次的全国和河南省玉器评比中,镇平玉雕均名列前茅。
鲁明钧设计制作的《银球传友谊》被国家作为文化艺术交流精品选送纽约展出,仵应汶设计制作的翡翠《哪吒闹海》获全国轻工部百花奖、岫玉《双层转动花薰》陈列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在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中,镇平玉雕形成了历久弥新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积淀为后来产业规模膨胀、专业人才储备、加工技术经验积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地标建设
作为南阳玉雕产业发展的核心区,镇平以建设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为发展定位,大力实施“玉+”战略,打造特色品牌,推进产旅融合,创新驱动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镇平规划建设了玉石智谷、国际玉城、天下玉源、玉雕大师创意园、玉文化博物馆、玉雕职教学院、玉雕湾商贸城、玉文化产业园区、言石小镇、中华玉都、华夏玉都等重点玉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了从原料采购到设计创意、生产加工、文化研究,从人才培养到品牌创建、质量检测、宣传推广,从市场营销到电商服务、现代金融、包装物流于一体的完整玉文化产业链。
近年来,南阳始终致力于玉文化产业提质升级、发展壮大,持续实施“玉+文化创意”“玉+智能制造”“玉+电子商务”“玉+时尚珠宝”“玉+健康养生”“玉+现代金融”发展战略,连续成功举办多届玉雕节,逐步形成从原料采购到设计创意、生产加工、文化研究、市场营销、电商服务、现代金融、包装物流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目前,南阳市玉雕加工业的从业人员占到全国的70%以上,拥有各类玉雕工艺美术大师、技工、技师1万余人,是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和玉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玉产业年销售额突破300亿元,正在加速打造千亿级玉文化特色产业集群。
玉雕是代代匠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南阳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近年来通过电商产业的发展和“玉+”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擦亮了“中国玉雕之乡”称号,打响了“南阳 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城市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了强劲动能。
图文转自公众号《中部地理标志运营中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