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卖市场上,一件薄胎玉雕的价格往往是同重量素玉牌的10倍,镂空雕件更是能拍出每克万元的天价。

很多人感慨这类玉雕为什么会这么贵,就算工艺繁杂,也不至于贵出这么多吧,是不是炒作?

image

其实它们还真值那个价。对于和田玉玉雕来说,有些天价玉雕贵的不是原料,而是工艺。

尤其是当你在纠结是原石有魅力还是雕件有魅力时,看完下面这些,你心中自会有答案。

薄胎工艺:让人大气不敢出 image

薄胎工艺要求匠人将玉料切割成均匀的薄片,通过反复琢磨使胎体厚度控制在 1-2 毫米之间,甚至可以达到“水上漂”的程度,这一点都不夸张。

整个创作过程包括设计造型、开料、开胚、掏膛、抛光等环节,技术要求极高。

以直径 20 厘米的玉碗为例,其壁厚误差不得超过 0.1 毫米,否则在抛光过程中极易破裂。

image

所以,每一刀下去都需屏住呼吸,稍有震颤便会导致玉料报废。

薄胎器皿的制作成功率低,往往做十件,成功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成品有多么珍贵可见一斑。

活环链雕:手一抖损失80万

image

活环链雕也是最考验玉雕师技艺和胆气的题材,据苏州玉雕协会统计,链雕工艺的成品率不足 30%,高风险可见一斑。有玉雕师就因为雕刻过程中手抖了一下,直接导致一块80万的原料报废。

活环链雕需要玉雕师在同一块玉料上完成 “切割、 钻孔、脱环” 的全过程。

image

为防止链环断裂,匠人需在每完成一环后用 “可回性打样膏” 固定,待全部完成后再用温水溶解固定剂。

这一过程可能持续上百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任何一环出现裂纹都意味着前功尽弃。

image

其风险性无需多言,从成品中就可以看出一二。

镂空透雕:刀尖上的奇迹

image

有一种工艺被誉为“刀尖上的奇迹”,它让无数玉雕师望而生畏,却让藏家们趋之若鹜,这便是镂空雕。

镂空雕刻,亦称为透雕,是玉雕领域中难度极高的技艺之一,其精细程度令人惊叹,最薄弱之处堪比针尖,甚至细如头发丝。

image

这种雕刻形式不仅需要精确的计算和规划,以保证作品具备独特的立体感和透视效果,呈现出轻盈、通透之感,给人带来美的体验,同时也需要玉雕师掌握多种雕刻技巧,对手法和力度有极高的要求。

像下面这些:

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这种雕件让人看一眼都觉得提心吊胆,更别提雕刻和打磨了。

据说镂空雕后期打磨的失败率高达 70%,稍有震颤便会导致价值百万的原料瞬间报废。所以打磨师也是艺高人胆大。

一刀一万,工比料贵

image

对于这些难度系数极高的玉雕,说一刀一万虽然有些夸张,但说它们工费比原料贵很多却是真实的。

当然,这不是说它们的原料就不怎么值钱。恰恰相反,能雕这些题材的原料都是顶级的。

因为这种"刀尖上的舞蹈"对玉料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必须选用密度均匀的和田玉,玉质一定要顶级,且玉肉不能有丝毫杂质或绺裂,否则在后期打磨时就会成为致命的爆破点。

image

新疆和田玉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仅有 3% 的籽料适合薄胎工艺。由此可见,那些用作高难度工艺的原料,本身就是极品的代名词。

当然,它们最值钱的还是工艺。

像这些高风险类型的雕件,创作过程中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场面并不少见,有些玉雕师就因为手抖了一下,几十万的料子就报废了。

image

为什么如今愿意雕、敢于雕这些高难度雕件的玉雕师少了,就是因为风险太大,失败成本太高。

当然,风险永远和收益成正比。

这种"工贵于料"的现象背后,主要还是核心竞争力的输赢。

image

据说掌握核心绝技的玉雕师日均创作价值达8000元,是普通玉雕师的15倍。

这种悬殊差距源自风险溢价:当玉雕师在雕刻价值百万的玉料时,其每个决策都背负着相当于普通人十年收入的赌注,这种心理负荷转化为了技术壁垒。

试想一下,对自己技艺没有足够自信的玉雕师,敢不敢去雕价值百万的原料?失败的后果自己承担得起么?

image

最后,话又说出来,虽然机雕技术越来越先进,智能机器人越来越智能,但对于这些题材的玉雕,它们也是雕不出来的吧。你觉得呢?

不知对于这些看一眼都紧张的玉雕题材,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