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淘文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每一块玉石都承载着大自然亿万年沉淀的故事。我很幸运,降生于一个与玉渊源极深的家族。”玉雕新秀薛姗青自幼与玉结缘,她的祖辈世代与玉相伴,既是玉石的收藏者,也是玉文化的传播者。她自幼在充满浓郁玉文化氛围的环境里成长,时常与家里人围坐一处,探讨玉石的纹理、色泽及背后的文化寓意。玉之光辉是薛姗青感受世界之美的最初体验,此后她对玉雕萌生了浓厚兴趣。于她而言,玉雕不只是一种技艺,而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体现,更是人与自然相互关联的致美境界。

薛姗青对记者说:“大学毕业后,我怀着对玉雕艺术无尽的憧憬与敬畏之心,开启了寻师之旅,并有幸踏入苏州蒋喜美石坊玉雕工作室,拜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喜门下。苏州是一座被文化浸润出的古城,这里既充满着时代的繁华也保留着历史的印记,更拥有群星般璀璨繁多的传统技艺,在我的学习之路上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我今后的成长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我而言,这里是我从艺生涯的关键转折点。”

在蒋喜大师的悉心教导之下,薛珊青逐渐领悟到,学习玉雕不仅是技法的研习,更是一场全面且深刻的个人修行。她说:“技法固然是基础,然而若要在玉雕艺术领域有所成就,就必须向自然、历史以及玉雕前辈们汲取灵感与智慧。玉是什么?雕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

为了探寻玉的奥秘,薛珊青远赴新疆,走进昆仑山深处。她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玉文化的广度,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田玉的源头,用自己的双手触摸喀拉喀什河的温度。在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更体会到每一块玉石在平淡中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我深深地记得,在海拔4500米寻访玉料矿山的路途中,进山之路异常艰难,越野车仿若一只小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我的心也随之上下起伏。当时,我理解了古人所说的‘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的意义,感受到了采玉人的不易与艰辛,深刻体会到每一块玉料的来之不易。在若羌的戈壁滩上,我体验了拣玉人的生活,也体会到了玉石的坚韧。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是那样的清冷与孤寂,玉石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任由风沙打磨,褪去棱角,由锋芒毕露变得坚韧而温润。玉,如同人一样,每块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魅力。从那一刻起,我手中的玉石变得越来越‘重’,成为我需要拼劲全力才能将之托起的‘天赐瑰宝’,这也促使我在日后的创作中,对于每一块玉料都充满着敬畏之情。

我愈发明白,一件优秀的玉雕作品,并不是玉雕匠人的一人之力,而是通过探寻玉料特点,不断与之对话和交流后的‘合作’。”薛珊青说道。

image

为了更好地读懂玉、走进玉、了解玉,薛珊青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她走进玉雕前辈们的工作室,虚心求教各大流派的玉雕技法;她在玉石大巴扎向当地的玉商和采玉人,请教不同玉料的鉴别方法;她在各大玉雕艺术活动中,反复研习同行业老师的创作思路与雕刻技法……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乃至于一花一草,都成为了她获得艺术灵感的源泉。在不断地发现世界和了解自我的过程中,薛珊青的技艺日臻完美,艺术水准不断提升。

薛姗青说:“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受蒋喜大师的影响,也开始对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历史进行学习研究。蒋喜大师对古玉的研究颇有造诣,这也使我深陷于古玉文化的浸润不可自拔。从初学时的懵懂,到后来我逐渐领略到了古玉的韵味以及鉴别、鉴赏的门道。从此,我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到一座城市一定要去博物馆探寻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在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面前,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琢玉人展开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内心充满了敬意,前人所创造的艺术和技术,是我值得反复揣摩的宝贵财富。”

在数年的学习与不断地探索中,薛姗青不仅充实了专业技能,更对于传统玉雕有了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此时,她开始尝试将个人感悟融入作品创作,以自己内心的理解与感悟去致敬经典。由此,《天瑞辰和》诞生了,这套作品是薛珊青对玉雕艺术全新的探索与尝试,其中凝聚着她对玉石的热爱与敬畏,更融入了她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这件作品整体形状为扁体片状兽面,纹饰细密而精致,多组抽象龙形与主纹错落相交,既丰富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又展现了古代玉器艺术的独特魅力。整体布局疏密有致,突显局部的精致与细腻,同时保证了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image

“《天瑞辰和》是我个人艺术生涯的重要探索与尝试,对中华传统玉文化与礼祭文化饱含深情的致敬与传承。在作品的中心,一枚玉璧之上一条腾跃的祥龙栩栩如生,其姿态雄健有力,仿佛正欲冲破云霄,展现着生机与活力。祥龙的形象,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代表着力量、智慧与尊贵。在作品中,祥龙的形象被我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是作品的核心元素,更是连接天地、沟通古今的桥梁。作品外环部分镂雕了一只凤凰,其羽翼华美纤长,身形飘逸灵动,仿佛正翱翔于九天之上,与中心的祥龙形成了一对共鸣的和谐画面。凤凰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平与美好。

在作品中,凤凰与祥龙的组合,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作品的底座采用了祭祀台式的设计,上圆下方,寓意着天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圆象征着天,方象征着地,玉则被视为沟通天地的神物,这种设计为作品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薛珊青表示,我期望借这部作品唤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希望《天瑞辰和》成为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玉文化的魅力与深度,一同探寻跨越千年的美学智慧与精神追求。

在不断地学习与反思中,薛珊青愈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说:“我一定要把对玉的热爱,以及所习得的技艺与精神,转化为推动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力量。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使更多年轻人在了解玉石之美的同时,感受到每一件玉雕背后所凝聚着的匠人匠心。琢玉这条路很长、很远,也很不好走,但我甘愿作一名虔诚的行者,用心去雕琢每一件作品,让玉之光辉映照在每一个观者的心上。”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